人類與鳥類的戰爭

2025年04月05日12:40:21 科學 4089
人類與鳥類的戰爭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國徽上是兩隻動物,左邊那個是袋鼠,大家都知道,右邊那個有人會誤認為是鴕鳥,其實它叫鴯鶓,讀音ér miáo,北京動物園裡就有,長得很像鴕鳥,它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鳥類,排名第一的當然就是鴕鳥,因為它們長得太像了,所以鴯鶓也被叫做「澳洲鴕鳥」。

1932年,根據《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正式成立,新政府新氣象,首先要搞點事情保證大家都能吃飽飯。

澳大利亞的土地地廣人稀,政府開始鼓勵瘋狂開荒以種植小麥,1912年小麥的種植面積為7.4百萬英畝(1英畝約等於6畝),到了1932年獨立這一年,面積達到了15百萬英畝。

但問題是,澳大利亞土地上也有「原住民」,那就是鴯鶓,它們也是雜食動物,也喜歡吃小麥,拓荒的前進腳步逐漸接觸到鴯鶓的領地,這幫大鳥一看嘿居然挺好吃,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有大約2萬多隻鴯鶓從內陸開始反向拓荒,去沿海地區就食小麥。

一戰時,澳大利亞作為英國的殖民地,也是出人出力去歐洲拚死為勝利作出貢獻的,這些退伍老兵由政府統一安排,讓他們去經營農場,結果發現自己的土地都被大鳥零元購了,奮起反擊,說來慚愧,鴯鶓的奔跑速度每小時50公里,別說人了,馬跑起來也不是鴯鶓的對手。

鴯鶓非常狡猾,敵進我退敵疲我擾,看到人就戰術性後退,等人一走就過來吃飯,而且它們體型巨大,也有力氣,木柵欄什麼的被它們一腳踢開,根本不當回事。

而且它們踢開柵欄,樂瘋了另一種動物,那就是澳洲野兔,當時整個大陸上有上百億隻兔子,它們瘋狂超生,然後瘋狂的配合鴯鶓也一起零元購。

這件事驚動了政府,時任國防部長喬治·皮爾斯爵士親自前來,答應派兵過來給人民撐腰,戰役從193211月開始,馬里帝茲(meredith)少校帶著兩名士兵和一戰戰場上的大殺器馬克沁機槍趕來,在退役士兵的幫助下,他們把大約1萬隻鴯鶓引入埋伏圈,然後機槍發射,一時地動山搖。本以為是單方面的大屠殺,結構煙消雲散後,場地內只留下了12具屍體。

馬里帝茲深感恥辱,於是開始了運動戰,把機槍架在卡車上,四處奔襲,可是鴯鶓深諳游擊戰的戰術,而且能夠迅速化整為零,導致人類的戰果始終不如意,在消耗了2500發子彈後,馬里帝茲的團隊只殺死了300只鴯鶓。

皮爾斯爵士怒了,於是派出澳大利亞皇家炮兵團全來助拳,一個月後,正規軍消耗了一萬發子彈以及數枚炮彈,總計消滅鴯鶓986只。

單看效率似乎已經不錯了,繼續堅持下去鴯鶓肯定扛不住。但是問題是澳大利亞沒有自己的兵工廠,所有器械都是向英國購買的,花錢買子彈去打鳥,這是任何政府都不會同意這麼乾的,從性價比的角度看,澳大利亞vs鴯鶓的戰役,就是失敗了。

順便說一下,直到1940年英國的兵工廠被德國炸了,澳大利亞才開始自己建設兵工廠。

十九世紀晚期金馬克是歐洲的硬通貨,各國都保有,澳大利亞作為英國的小弟,自身獨立了,也拿了一堆作為政府啟動金。現在看著戰爭是打輸了,只好也放下身段去學習理論知識,決心陷鴯鶓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政府向民間懸賞,以一隻鴯鶓屍體兌換2金馬克的代價,開始了全民捕殺階段。

1933年到1988年,澳大利亞人民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終於把鴯鶓打成了瀕危動物,澳大利亞開始立法保護鴯鶓,曾經靠著捕殺鴯鶓發財的當地人也轉頭去人工飼養鴯鶓,歷史就是一個輪迴,而這個故事中最感到不爽的可能就是德國人了,老子怎麼會輸給一群連鳥都打不贏的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