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醫學生的「岩草」情

2025年04月09日11:12:03 科學 1862

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劉熠 郴州報道

郴州桂東,環境好,中藥材也好。僅野生藥用植物就有1246種,「桂東羅漢果」「桂東黃精」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還被全國生態食材評定中心授予「中國生態高山中藥材之都」。

湖南師範大學醫學部副教授陶曉軍,於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掛職於桂東縣科技副縣長。在他的引領下,「『岩』出必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成員走進桂東,撥開叢林,踏著青苔,接觸到一味叫「爬岩紅」的中藥材,被稱作「紅軍草」,結下了一段「岩草」情緣。

古法新詮:解碼千重山「紅軍草」

「我們從羅爺爺口中了解到『紅軍草』曾在紅軍長征期間救治了大量患有炎症性神經疾病的傷員。」一次野外調研中,在醫學院卓越醫生班就讀本科的黃智與團隊成員獲知「紅軍草」的神奇。經過數月的探訪,專業鑒定,這種叫做「紅軍草」的植物,植物學名「爬岩紅」,具有行水消腫、散淤解毒的功效。

黃智意識到,「爬岩紅可能蘊含著巨大的藥用價值」。

一群醫學生的「岩草」情 - 天天要聞

被譽為「紅軍草」的中藥材——爬岩紅。(陽儀 攝)

返校後,團隊決定將「爬岩紅藥用價值」作為研發項目,要讓這味古老的中藥材與現代製藥工藝結合,廣泛用於相關疾病治療。

在醫學院副教授陶曉軍的指導下,團隊實驗室的離心機晝夜轟鳴,團隊成員日夜不息翻典籍、查專著、做實驗。

「為了早日實驗成功,團隊成員放棄休息,睡在實驗室,吃著泡麵和麵包。」黃智回憶,2020年的寒假,大家這樣連續奮戰了幾天幾夜。

團隊不僅提煉出了爬岩紅的主要成分procumboside A,還發現這種成分能夠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達,可用於治療腦梗塞後遺症。

腦梗塞作為我國致殘率極高的一類疾病,每年新增患者200萬以上。目前的治療方法多以改善血液循環、抗血小板聚集為主,但對於神經功能恢復和炎症調控的作用有限。

「希望為患者打開一扇新的大門。」這正是團隊研發「腦梗」新療法的出發點。

團隊研究發現,爬岩紅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能抗炎,還能通過調控NF-κB信號通路,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促進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從而實現神經功能的修復與重建,這與傳統的腦梗塞治療藥物相比具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作用機制。而且爬岩紅是天然植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這更難得。

技術突圍:攻克產學研「三重門」

「從創意到量產,創業之路走得並不輕鬆。」團隊負責人、2020級檢驗專業本科生彭星誠介紹,如何精準提取爬岩紅的有效成分並確保其活性,是團隊面臨的第一大難題。

「學院提供的科研平台和資金支持,還有專家團隊給予的無盡鼓勵和耐心指導,為我們的研發提供了堅實保障。」彭星誠說。

「中藥見效慢,但治本。急功近利,反而失了初心。」陶曉軍的話時刻點醒著團隊成員。

2020-2023年,在導師陶曉軍、陳松的帶領下,團隊夙興夜寐,持續奮戰,不斷優化提取工藝,最終研發出以爬岩紅為君葯,治療腦梗塞後遺症引發的神經性疼痛的顆粒劑——通腦復神顆粒,以及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中藥貼劑。兩個產品分別以項目「岩草醫藥-神經功能恢復領域的開拓者」和「一『岩』為定,神經損失患者的福音」兩次獲得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項目研究組成員還因此獲得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總決賽優秀成果國家級銅獎、湖南省第九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第八屆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意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二等獎等8項獎項。

一群醫學生的「岩草」情 - 天天要聞

「岩草」醫藥研究成果獲創業一等獎。(陽儀 攝)

「以前貼膏藥像貼膠布,你們這個貼完感覺有股熱流往骨頭裡鑽!」團隊研發製作的試劑用於臨床治療,來自邵東的一位農民大叔,腰痛十幾年,走路都困難,用了貼劑配合超聲波治療後,興奮地說。

「黃智專項保送北京大學讀直博,唐心怡保送復旦大學讀直博,劉恩澤等一批項目組成員免試推薦至四川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南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攻讀碩士學位。」陳松驕傲地說,這就是創新創業研發團隊最大的收穫。

文化密碼:照亮中醫藥「復興路」

研發出成果,效益靠規模。野生爬岩紅有限,要讓「岩草」更多地服務於患者,必須保證原材料供應。

爬岩紅對生長環境要求高,且採摘季節性強。為更好地研究規模種植爬岩紅,團隊成員深入邵東新陽村的試驗田裡,與葯農同吃同住,記錄下爬岩紅生長所需的精確溫濕度,提出從扦插到管理再到收割的一系列環節,有效提高了畝產量,確保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一群醫學生的「岩草」情 - 天天要聞

人工培植「紅軍草」。(陽儀 攝)

「產業規模化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陶曉軍介紹,桂東縣政府為我們解決了種植基地的選址和土地流轉等問題,還落實了政策支持。

現在團隊與其他公司建立合作,從種植到加工到銷售,通過技術支撐、產業鏈延伸、文化賦能三維聯動,帶動2000餘戶農民種植500餘畝爬岩紅,每畝增收3000元。「紅軍草」成了「致富草」!鄉村振興有盼頭。

「我們要加大創新創業力度,實現『岩草+』產業鏈延伸。」陶曉軍表示,廢棄的爬岩紅根莖可以製成有機肥反哺土地,莖葉可以研發出養生茶飲,花蕊可以製成文創香囊……中醫藥研究不能只是實驗室里的標本,更應成為田間地頭的活水。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著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著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路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 - 天天要聞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真相: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每次細胞分裂時它都會縮短,當端粒變得過短時,細胞會進入衰老或凋亡狀態。端粒酶是一種可以延長端粒的酶,它在某些細胞(如幹細胞、癌細胞)中活性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