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匯|月壤中發現高含量水,我們能去月球上種菜了嗎

2022年09月27日00:45:16 科學 1605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郭聞

科學匯|月壤中發現高含量水,我們能去月球上種菜了嗎 - 天天要聞

月壤中發現了高含量水。

這項科研成果一公布,大家嘩然了。許多網友熱烈地討論著中國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能喝嗎?能種菜嗎?

答案自然是「不行」。公布這一成果的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科研團隊解釋:這並不是我們日常概念中的水。我們所發現的月壤中的高含量水是存在於礦物晶體結構中的,所以是不能直接用來喝,或者用來種菜。但是未來可以通過對月壤的開發和利用,將這些水提取出來,可以在未來作為科研空間站的生命保障需求。這個意思就是,月表礦物就像倉庫,它的裡面裝有高含量的羥基(-OH)物質,這是判斷水存在的標準。一旦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就能夠通過羥基合成水,就像把水的原材料從倉庫中拿出來一樣。

所以,雖然目前的月壤中的高含量水不能直接喝也不能用於種菜,但是它對未來探索月球及太陽系其他行星的意義卻十分重大。

怎麼去理解這項成果呢?

科學匯|月壤中發現高含量水,我們能去月球上種菜了嗎 - 天天要聞

月球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乾旱

關於月球,在小學科學的學習中佔到了很大比例,二年級、三年級、五年級的《科學》課本中,都分別有觀察月相的內容,要求掌握月相變化的規律、太陽、月球和地球的關係。由此可見,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無論在學科學習,還是生活中,都很重要,對我們的影響都很大。

在我國航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月壤里發現高含量水」這樣一件純科研成果,能夠獲得這麼高的關注,說明了大家對中國前沿科學的關注,是件非常好的事。

雖然月壤不能種菜,裡面的水也不能喝,但是這個發現對未來的航天事業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首先,它打破了普通人以往的認知。

我們通常以為,月球表面沒有水,因為月球表面白天的溫度超過120℃,大氣壓為0,即便在月球上潑一盆水,它也會迅速蒸發成水蒸氣,水分子會被強烈的太陽射線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再被太陽風吹拂到太空中去,最後一滴都不會剩下。

但實際上,自從1969年開始,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計劃先後6次登月並取回超過380公斤的岩石和土壤標本,各國科學家相繼從這些樣品里發現了微量的水。

2008年,印度的「月船一號」探測器發射,美國宇航局在這個探測器上安裝了一台「月球礦物學測繪儀」和一個月球撞擊器,通過分析月球反射光譜來探測月表礦物屬性。當時,科學家在月球很多地方發現了羥基(-OH),特別是在南北兩極的撞擊坑裡,水的信號尤其強烈。

但是,通過遙感探測得到的結果, 由於缺乏直接的樣品分析證據,月表水的成因和分布一直存在爭議。

直到這次,中國科研團隊從月球樣品中,發現礦物表層中存在高含量的太陽風成因水,至少為170ppm。ppm是計量學單位,1ppm指「百萬分之一」,170ppm表示在1噸(100萬克)月壤中含有170克水。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拿到月球表面含水的直接證據,並且水的含量出乎預料的多。

從「發現水」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項研究成果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性進展。

為什麼不同的月壤檢測結果不同

說到這裡,同學們可能會問,美國從月球上取下那麼多的月球樣本,又研究了那麼多年,他們怎麼就沒有發現水的存在呢?

這與取樣地方有很大關係。

之前美國獲取月壤的地點主要是在月球上的富海和靜海之中,後來美國與蘇聯之間曾經交換過月壤,雙方的研究結果是成分差不多,也說明這兩個國家取樣地點比較接近。

而這次,中國是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進行了取樣,與美國的採樣地點相距得相當遠,這是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區域。科學家推斷,這裡土壤體質更年輕,土壤中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含量更高,更有研究價值和意義。相對美國採集到的月壤起碼年輕15億年。

所以,這次中國獲得的月壤里準確地測定出40多種元素的含量,與美國贈送給中國的那1克月壤樣品中測出來的結果有很大不同。

未來能做很多事

水被認為與生命的形成直接相關,有水才有產生生命的基礎。

發現了水,就打開了月球未來的無限種可能,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們可以做很多事了。

比如,月球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空間站甚至是人類星際旅行的中轉站。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從月壤礦物中提取水(羥基),作為宇宙航行必備的水資源的補充。

而且,科學家已發現由於長期受太陽風吹襲,月壤含有大量氦-3,這是一種清潔的核能源,而氦-3在地球的含量極少,未來如果解決了核反應問題,就有可能解決在月球上發射火箭問題。因為月球很小,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並不需要那麼大的運載火箭。因此把月球當成是人類進行星際探索的中轉站或者發射場,那將會十分的便利,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也將突飛猛進。

獲得月壤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月球。大家最感興趣的能不能種菜問題,其實美國科學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今年,美國科學家在12克月壤上種出了南芥。這意味著,未來在月球上種菜、種糧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這將是現代載人登月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步,能夠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地建設月球科考基地。不久前我國科學家發現月壤中有富含鐵、鈦的活性化合物,它們可以充當催化劑,將月球上的原位資源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氫氣甲烷等。

看,這就是研究月壤的意義,一克小小的土裡,能夠看到未來的廣袤的宇宙。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 天天要聞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工藝繁複的精美漆器、內容豐富的簡帛文獻……20世紀70年代以來,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數以萬計的文物,全方位展示了西漢時期經濟、藝術、醫學等方面的輝煌成就,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它們的主人是誰?將為我們訴說怎樣的歷史故事?4月6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化節目《簡...
科普與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 - 天天要聞

科普與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

為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科學素養,4月3日,曲靖市科技館在金陵灣愛情小鎮舉辦「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市民們不僅近距離體驗了豐富的科普展品,還親手製作並放飛風箏,在趣味互動中學習科學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伊始,科普大篷車便
「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簡歷 - 天天要聞

「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簡歷

在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的走廊盡頭,82歲的黃令儀依然保持著清晨六點打卡的習慣,當她布滿皺紋的手指在EDA軟體上繪製電路版圖時,監控屏幕的藍光映照著老人專註的面龐,彷彿在為這個時代篆刻一部特殊的史詩—那些跳躍在硅基世界裡的0與1,正在訴說一
AI也有人格面具,竟會討好人類?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響人類判斷 - 天天要聞

AI也有人格面具,竟會討好人類?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響人類判斷

新智元報道 編輯:英智【新智元導讀】最新研究發現,LLM在面對人格測試時,會像人一樣「塑造形象」,提升外向性和宜人性得分。AI的討好傾向,可能導致錯誤的回復,需要引起警惕。你是否想過,LLM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最新研究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LLM在被研究人員測試時,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在面對那些旨在評估人...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 天天要聞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范代娣在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頒獎現場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嘉偉 陝西報道4月3日,陝西省政府官網最新一批人事任免通知顯示,從今年4月1日起,任命范代娣為西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4月1日,緬甸全國鳴笛1分鐘,哀悼在3月28日強震中遇難的人們。這場地震是全球大陸近十年來震級最強的一次,震源深度30千米,破壞力巨大。震中距離緬甸人口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只有17千米,多座文化古....
98.7%人類消失!中國發現:祖先曾僅剩千餘人,熬過11萬年絕境 - 天天要聞

98.7%人類消失!中國發現:祖先曾僅剩千餘人,熬過11萬年絕境

在人類漫長而曲折的進化歷程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如今,中國科學家們的一項驚人發現,正在為我們揭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人類祖先曾面臨滅絕的邊緣,而他們頑強地挺過了長達11萬年的絕境。這一發現不僅改寫了我們對人類演化的認知,更讓我們深刻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來自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坦尚尼亞珍·古道爾研究所、葡萄牙阿爾加維大學和波爾圖大學以及萊比錫大學的多學科研究團隊發現,坦尚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的黑猩猩在製作工具時使用了一種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