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大學和賴希曼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名字可能會影響他們的面容。成年人的面孔與其名字的匹配比偶然匹配更準確,而這種現象在兒童身上並不存在。
一項新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名字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微妙地影響其面部外觀。通過結合人類感知測試和機器學習,研究人員發現,成年人的面孔可以比隨機匹配更準確地匹配他們的名字。
有趣的是,這種效應在兒童身上沒有觀察到,這表明一個人的名字和面部特徵之間的一致性可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這種現象通常被描述為「自我實現的預言」,表明社會期望不僅在塑造行為方面,而且在塑造外表方面也發揮著作用。
該研究結果對心理學、社會學和人工智慧具有更廣泛的影響,揭示了身份如何受到社會背景的影響。
關於刻板印象起源的爭論已經持續多年。刻板印象的根源是生物學和遺傳學差異,比如男孩和女孩天生的區別,還是主要由社會期望所塑造?雖然遺傳因素相對容易識別和衡量,但分離和準確評估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則要複雜得多。

研究 2 中的試驗示例 (A) 是來自成人目標集的示例(左)B 是來自兒童目標集的示例(右)。這是英文的粗略翻譯。來源:PNAS,10.1073/pnas.2405334121
希伯來大學 Ruth Mayo 教授牽頭,與 Yonat Zwebner 博士、Moses Miller 博士、Reichman 大學 Arison 商學院 Jacob Goldenberg 教授以及希伯來大學的 Noa Grobgeld 合作開展的一項新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展示了社會結構化的巨大影響。研究發現,這種影響非常強大,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面容。
這項研究發現了有趣的證據,表明一個人的名字可能會影響他們隨著年齡增長的面容。這項研究結合了人類感知測試和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為社會期望和自我認同發展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
梅奧教授的研究小組先前發現,成年人的面容與其名字的匹配度高於偶然水平,在此基礎上,他們試圖確定這種面容與名字的一致性是從出生時就存在的,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起來的。
主要發現包括:
成人和兒童都能夠準確地將成人的面孔與他們的名字匹配,而不必擔心偶然匹配。
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無法將孩子的面孔與他們的名字以高於偶然的概率進行匹配。
機器學習演算法發現,同名的成年人的面部特徵與不同名的成年人的面部特徵相比具有更大的相似性。
在兒童中沒有觀察到這種基於名字的面部相似性。
人工老化的兒童面部圖像並沒有表現出真實成人面部所見的面部姓名匹配效果。
「這些結果表明,面容與姓名的一致性並非天生,而是隨著個體的成熟而形成的,」Mayo 教授解釋道。「看來,人們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自己的外貌,以符合與姓名相關的文化期望。」
這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凸顯了社會因素的深遠影響。研究表明,即使是名字等看似隨意的社會標籤也能以微妙但可衡量的方式塑造我們的外表。
這項研究提出了關於身份形成以及社會期望對個人發展的長期影響的一些有趣的問題。
Mayo 教授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充分了解這種人名匹配效應背後的機制及其更廣泛的影響。然而,這項研究代表著我們在理解社會因素如何影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