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2025年04月06日07:40:13 科學 2273

4月1日,緬甸全國鳴笛1分鐘,哀悼在3月28日強震中遇難的人們。這場地震是全球大陸近十年來震級最強的一次,震源深度30千米,破壞力巨大。震中距離緬甸人口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只有17千米,多座文化古迹被損毀,建築呈粉碎式、下沉式坍塌。到了4月2日,地震第5天,人們已經很少再談論有人生還的可能。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在地震發生120小時後,由中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香港特區救援隊、深圳公益救援隊,四支隊伍組成的救援力量,來到這家名為金色鄉村的酒店開展排查。一開始,生命探測儀只發現非常微弱的生命信號,像是貓或者老鼠。出於對生命的嚴謹和尊重,隊員們從酒店的另一側再次探查。這一次他們確認這微弱的信號,來自一位堅持了120多個小時的倖存者。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還是比較激動,這個受困人員的生命力,包括他的求生欲非常頑強。我們也會受這種希望的感染,在那個時候我們心裡想的就是,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金色鄉村」酒店一共7層,地震發生後,一層二層已經完全塌陷,而要營救的被困者正位於2樓的207房間。如示意圖所示,救援人員要從三樓的窗戶進入,穿過走廊,到207上方的307.從地板開始破拆。當時,酒店已經傾斜,還時常發生餘震,為避免破拆打破大樓的受力結構,發生二次垮塌,結構專家要根據現場快速計算,制定營救方案。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的每一個操作都必須精準,像在給廢墟做手術一樣,每一次敲擊,我們都需要考慮下一步行動的銜接,比如開每一個洞口,都要考慮擔架最大的對角線長度是多少,能不能在這個空間裡面順暢通過。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方案確定後,救援人員開始迅速擴大開鑿範圍。

由於切割的鋼筋都比較鋒利,為避免被困者劃傷,救援人員將酒店窗帘拆下,塞進了洞里。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耗時一個半小時,樓板上終於打出一個約50厘米寬的生命通道,為讓受困者能順利地爬上擔架,一位救援人員冒著危險摘下防護帽,鑽進低矮的通道中。他請翻譯轉告被困者,一會兒就挪到他的位置,背對著救援人員。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這個時候要給他戴上眼罩,因為他長時間處於黑暗的環境,受到強光的直射,眼睛可能會沒辦法適應這種光線變化,容易遭受一定損害,金色毯子名字叫急救保溫毯,為了出去防止受到紫外線的直接照射,有體溫升高的情況,讓他身體狀況儘可能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後續得到醫療支持的時候,存活概率會大大提高。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經隨隊醫生初步檢查,男子生命體征平穩。10位救援隊員將他送上救護車。此時,他被困已超過125個小時。據家人介紹,男子今年52歲,是一位司機,來這裡出差。地震發生後,酒店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沒有生還者」。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獲救男子侄女:非常感謝中國的救援隊員,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來拯救他們的生命,非常感謝中國。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3月28日緬甸地震發生後,我國是第一個宣布緊急援助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派出救援隊的國家。有近30支中國救援隊,超過500名救援隊員在緬施救。截至本周三(4月2日),中國救援隊伍共救出倖存者9人。救援隊也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情支持,不少懂中文的華裔,充當翻譯志願者,與救援隊伍一起深入廢墟地帶。在這場天災面前,跨越國別和語言的合作,守護了生命的奇蹟。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連續作戰30多個小時,實在撐不住,我就在地上鋪了一些紙板,簡單睡了一會,但是我醒來的時候,我竟然發現我的旁邊當地人點了蚊香,還支了蚊帳,特別感動,也讓我們真的是充滿幹勁,去把這些生命儘可能搜救出來。

來源:央視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