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2022年09月18日08:41:09 科學 1627

多年來,人們目擊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飛船、各種類型的UFO,還有長相各異的外星人。然而仍有一些真正奇怪的案件,無法讓人們與外星人這個詞聯繫起來,因為它們像玩具!這一系列事件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馬來西亞,而主人公是一群脾氣暴躁、只有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他們玩具一樣的小宇宙飛船。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1970年的夏天

1970年夏天,在馬來西亞的柔佛巴魯市,一場由體型非常小的外星人發起的入侵行動似乎開始了。這一天,四個小男孩在操場上玩耍,突然發現一個盤子大小的銀白色盤狀物體落在地上,從中走出五個小小的類人生物,每個人身高只有12厘米左右,穿著一種略帶紅色的連體式衣服。

據報道,就在孩子們驚訝地看著它們的時候,這些小矮人又從飛船上方的一個洞里爬了下去,隨後這個微型飛行器消失在了空氣中。學生們興奮地把這次奇怪的遭遇告訴了校長,校長帶人到孩子們說的地方查看,他們發現了一小塊燒焦的草地,但僅此而已。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這是馬來西亞關於微型UFO和相關生物的系列報告中的第一次,很快該地區出現了更多類似事件的報道。

大山腳的微型機器人

1970年8月19日,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大山腳,學生們看到一個小型UFO降落在小學的操場外面。之後,飛船的一扇門打開了,一個類似跳板的東西從裡面伸出來。接著,人們看到了一排不到8厘米高的人形機器人走了出來。它們的頭上伸出了小觸角,穿著藍色的衣服,其中一個穿著亮黃色的衣服。

這些小小的類人機器人從飛船上走了下來,幾乎不理會獃獃地看著他們的孩子們,只顧著手搭建某種類似天線的裝置,直到其中一個男孩試圖抓住其中一個。據報道,那個穿黃色衣服的人 (可能是他們的首領) 這時拿出了某種武器,用激光束射中了男孩的手,之後孩子們紛紛後退,並讓老師親自過來看看。然而,當老師們到達時,飛船已經不見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發生了什麼。

當天晚些時候,一名學生再次看到了這個小UFO,其中一名人形機器人再次向他射擊,這一次使他失去了知覺。當他躺在灌木叢中被發現時,UFO已經不見了,但他的手上有一個神秘的紅色傷痕,他聲稱那是小型激光槍擊中他的地方。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在這些最初的報告之後,該地區的許多兒童開始報告這些小型UFO和它們神秘的駕駛員。這些飛行器的直徑在於15到60厘米之間。曾經有幾次抓捕實體的嘗試,但它們要麼成功逃脫,要麼用武器射殺攻擊者,有時會在皮膚上留下割傷或燒傷痕迹,當地警察局長的兒子也被割傷。

這樣的報道在1970年的整個夏天都在馬來西亞持續。在那之後,微型外星人似乎消失了。然而,不久,在1973年,馬來西亞又出現了小型UFO和外星人事件,主要集中在學校周圍。

學校周圍的小生物

據報道,第一起事件發生在關潭附近甘浜的一個校園裡,兩個男孩成功地抓住了一個7厘米高的人形機器人。這時一位老師過來想親自看看這個東西,然後它就設法從籠子里蠕動出來跑掉了。

不久之後,在武吉默塔賈姆的一個操場上,踢足球的孩子們看到了一架只有60厘米寬的銀色飛行器,這足以讓孩子們停下遊戲去看一看,但這似乎是微小的外星人所不喜歡的。它們立即用明亮的「光束」向男孩開火,讓他們四散而去,然後趁機飛走。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在1973年晚些時候,另一個這樣的小不明飛行物出現在怡保的一塊田地里。這一次,它在飛走的同時,也被一些老師看到了。在沙撈越的米里也出現過一次目擊事件,目擊者仍然是學生,他們看到一個7厘米高、身穿白色太空服的小個子生物,試圖用某種焊接儀器割開柵欄。外星人一發現有人在監視它就跑掉了,消失在灌木叢中。

有趣的是,當地人和一些度假的人也曾多次看到過這些穿著白色衣服的生物。據說有人看到一群這種生物在米里地區的度假海灘上散步。此後,這種目擊事件逐漸減少,直到1976年迷你UFO再次成為新聞。

24份微型外星人報告

1976年第一次看到它們的是一名9歲的目擊者,名叫保羅·拉扎里奧,是皇家馬夫小學的一名學生。他看到這個生物在基地的排水管里喝水。他這樣描述它的外形:高約7厘米,頭上有兩個觸角,手裡拿著一根鋼鐵般的杆子,腰間掛著一把手槍。它是棕色的,看起來像一個男人。

拉扎里奧說,他告訴了他的朋友,他和另外兩個人晚上又去了那個地方,並且都看到了同樣一個生物。12歲的尼奧·李·安告訴記者,在它跑回灌木叢之前,三個人都看到了它。然後他們把這件事告訴了該校的一名教師楊金關。楊金關隨後去事發地查看了一下,雖然沒有看到那個生物,但他確實發現了一個部分被壓碎的「紅色印第安人風格的棚屋,用草編織得很漂亮」。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這個時間被收錄在1981年1月的《飛碟評論》第26卷第5期的一篇文章中。在文末評論指出,從1970年開始,馬來西亞地區一共收到了24份關於微型外星人的報告,其中90%來自兒童,只有50%涉及不明飛行物。

更有攻擊性

在這之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直到1979年,這些頑皮的外星人再次出現。外星人似乎變得比以前更有攻擊性了。在一份報告中,一個男孩被這種生物的射線槍麻痹了整個手臂。而在另一份報告中,三個男孩和兩個成年人聲稱在馬來西亞吉打州居林縣,他們被一種小型UFO發射的光束弄瞎了眼睛。

隨後關於微型UFO的報道又一次消失了。直到1985年,當時在登嘉樓北加的一所學校里,一些學生在一堆木頭旁發現了一群7個15厘米高的人形生物。其中一個男孩伸手去抓其中一個生物,很快就被一束光擊中,他的手非常癢。

在這之後,這些小人在馬來西亞似乎完全消失了。

排球大小的飛碟

在經過漫長的沉寂之後,1991年1月和5月,馬來西亞地區又有了一些有趣的報告。根據馬來西亞明關報1991年1月13日的報道,在1991年1月12日,有飛碟降落在馬來西亞南部的本田: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人們看到一架據信來自外星球的飛碟降落在本田附近,這在當地居民中引起了一陣騷動,並成為那裡討論的主要話題。據說,那個飛碟大約有一個排球那麼大。它突然落地,導致當晚正在練習的一群鼓手停止了演奏。


哈吉·葉海亞·哈希姆是這群鼓手中的一員,他看到了一道亮光,幾分鐘後,這個物體落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在形狀上,它是通常的飛碟形狀。然而,在任何人有機會接近和近距離觀察它之前,它又起飛了。

蘇丹蘇萊曼小學事件

而在1991年5月15日,馬來西亞的《每日新聞》報報道,在1991年5月14日,星期二,一群學生聲稱在馬來西亞北部的隆坡登嘉樓,遇到了微型外星人。

這幾名學生來自蘇丹蘇萊曼小學。5月12日和13日,他們在學校里遇到了一群小人。那是在下午3點左右,在學校的休息時間。8歲的二年級學生穆罕默德·伊扎努里·諾再迪稱,他曾試圖抓住其中一隻小生物,結果它「刺」了他的手,留下了瘀傷。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當學校領導要求他出示左手時,他照做了,露出了一個小傷口。這個男孩解釋說,他當時正在操場上和其他孩子玩耍,當他走近外面的圍欄時,他看到「數百個小人從住宅區排水口附近的一個洞里出來」。他說,他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些小矮人的臉,他們穿著紅色的衣服,身高約6厘米。

而就在同一天,他還看到另一個小生物從一棵樹腳下的一個洞里鑽了出來。另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一個名叫哈菲扎·扎卡里亞的8歲女孩,同樣聲稱說前一天,她在學校的排水口附近看到了小人。這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和她在一起的另一個女孩也看到了他們。她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並帶她去看她說的那些小生物曾經呆過的地方。

另一個10歲的女孩亞斯密·哈代亞·尤里是一位建築師的女兒,她說她也見過這些小人。然而,除了學生之外,沒有成年人見過這些小傢伙。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這所學校共有930名學生,幾乎所有聲稱看到過生物的人都說,他們在排水溝附近、樹附近或附近的清真寺附近看到過。當被問及此事時,學校的下午監督員證實,孩子們確實聲稱看到了不明小生物。

仙女、精靈、外星人?

90年代之後,微型UFO以及外星人再也沒有在馬來西亞地區出現過。在馬來西亞的一系列案例,讓我們很容易聯想起傳說中的精靈或仙女。它們傳說中的體型和一些攻擊行為,與上述事件中的「不明微型生物」很相似。事實上,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小型UFO以及外星人的目擊。在1978年的日本介良事件中,當地小學生就曾捕獲過一個小型UFO。

公仔大小的外星人和玩具一樣的UFO,馬來西亞微型外星人事件 - 天天要聞

而在智利發現的一具人形木乃伊Ata,只有15厘米高。

這些生物是什麼?它們從哪裡來?為什麼是馬來西亞?為什麼它們總是出現在學校附近,而且大多出現在孩子身邊?為什麼它們這麼有攻擊性?為什麼孩子們一直想抓住它們?難道這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惡作劇?

很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些問題的真正答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 天天要聞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當地時間4月3日,由於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徵收關稅的計劃,美國股市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股災降臨,不少網友都翻出了據說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5年競選期間發過的一條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狂跌超過1000點,那當時的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加農炮里,以極快的速度被射向...
肯亞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 天天要聞

肯亞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Zootaxa》雜誌正式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鱂魚,Nothobranchius sylvaticus 。這種魚屬於極度瀕危物種,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的實地考察中,研究人員在肯亞東南部的一片古老森林中採集了這種魚的樣本。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 天天要聞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利用ALMA,天文學家發現比鄰星經常產生高能毫米波長耀斑,這可能會顯著改變或剝離其宜居帶行星的大氣層。比鄰星距離我們僅四光年多一點,是我們最近的恆星鄰居,也是一顆高度活躍的 M 矮星。藝術家對比鄰星恆星耀斑的概念圖。圖片來源:NSF/AUI
數學家破解笛卡爾四圓定理 來自380年前的幾何難題 - 天天要聞

數學家破解笛卡爾四圓定理 來自380年前的幾何難題

莫納什大學的數學家終於解決了一個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的古老幾何難題,為哲學家和數學家勒內·笛卡爾最初提出的一個等式提供了新的見解。研究人員利用受物理學啟發的先進數學工具,通過找到任意數量切線圓的一般方程,擴展了笛卡爾四圓定理。左圖為 3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 天天要聞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今天傳來消息,該院院長虞先濬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長海醫院、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歷時五年研究,成功繪製全球首張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多組學全景圖譜,並根據圖譜突破性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黃河之畔,動能澎湃。山東省濱州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錨定新質生產力培育,在生命健康、低空經濟、產研融合等領域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近日,新黃河記者走進濱州市,深度探訪愉悅生命科技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低空飛行服務中心,解碼這座黃河流域城市如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 天天要聞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4月3日,由三峽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聯合研製的3.2米口徑射電/毫米波望遠鏡「三峽南極眼」在湖北宜昌正式發布。該望遠鏡已成功部署於南極中山站,實現我國在南極中山站的首次射電天文觀測!近年來,三峽大學主動對接國家極地戰略重大需求,自2023年伊始與上海師範大學開展南極天文合作研究,歷經兩年的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