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復旦大學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2021年09月13日23:43:05 科學 1445

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今日(9月13日)公布,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今年,復旦大學有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分別是數學物理學領域沈維孝,生命科學領域的徐彥輝。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基金會出資支持、科學家主導的公益性獎項,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兩年來,復旦總共5位老師獲獎。2020年,復旦獲獎的青年科學家有數學物理學領域張遠波、化學新材料領域劉智攀、生命科學領域魯伯塤。

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復旦大學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 天天要聞

沈維孝是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副主任,數學中心動力系統科研團隊帶頭人,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他長期從事基礎數學中動力系統理論的研究,是國際上該領域的知名學者之一。

動力系統研究方向是基礎數學的一個分支,是上世紀初法國數學家龐加萊(Poincare)開創的,是研究大自然進化的數學理論。

沈維孝是這個領域的著名國際專家,他發表了多篇國際一流水平的論文,其中包括9篇「數學四大期刊」論文,解決了一系列領域中的重要問題。他與合作者證明的一維實動力系統中的實Fatou猜想,被菲爾茨獎獲得者斯梅爾列為 「21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問題之一」。他2009年以歷屆最年輕獲獎者的身份獲中國數學會陳省身數學獎,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作邀請報告。

對榮獲2021年「科學探索獎」,沈維孝認為科學探索獎是對他長期研究成果的認可,是對數學研究潛力的獎勵。目前數學研究劃分了細緻的方向,沈維孝將以謙遜篤實的態度,沿著動力系統方向進行細緻而精深的研究,腳踏實地,逐漸更上層樓。

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復旦大學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 天天要聞

徐彥輝,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利用生化和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基因表達調控等關鍵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徐彥輝團隊的研究,刷新了學界以往的認知,拓展著人們對於基因轉錄的理解——從去年年初至今,徐彥輝帶領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連發4篇長文,揭示了轉錄起始的基本機制,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顛覆了經典教科書上對於啟動子識別的傳統看法,也為調控和干預疾病的異常基因表達研究提供了理論上的參考。

「徐彥輝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的論文中,解析了25種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涵蓋了不同轉錄前起始複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PIC)組裝階段、不同功能狀態及啟動子類型,全面地回答了轉錄起始階段若干重要的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在針對徐彥輝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最新的文章點評中表示。

從研究生期間選定結構生物學這個方向開始,徐彥輝帶著對生命世界、生物科研前沿的興趣,穩紮穩打,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那種「探索未知世界」所帶來無與倫比的成就感、「領略神奇美妙微觀世界」的獲得感,也正是徐彥輝個人始終堅守基礎科研的初心。正如楊振寧在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做的壓軸演講所言,對青年科研工作者而言,「如果掌握了你自己的能力跟興趣,再根據了解去選擇你所要走的路徑」,是最容易成功的。

「做科研是特別簡單的一件事,」他常跟學生們這樣說,「只要你肯於付出和投入時間和熱情去做。」

附: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

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復旦大學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 天天要聞

來源:周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