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肝癌患者中,超過50%的肝癌患者一經發現就已經屬於晚期,只有1/5左右的患者能有手術切除的機會,失去了徹底治癒的機會。因此,如何能有效延長生存期,成為了很多晚期肝癌患者及其家庭的追求。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1 例晚期肝癌伴肝內轉移患者,最終通過多學科治療使腫瘤得到有效控制的案例。
患者吳女士,因腹部持續劇痛入院,診斷為晚期腫瘤
患者吳女士,今年36歲,1年前因腹部持續疼痛三天,且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疼痛,且疼痛感劇烈,隨後在家人陪同下前往當地醫院就診。通過完善CT檢查提示,肝臟密度不均;後行床旁超聲穿刺抽出不凝血,考慮肝細胞性肝癌破裂出血可能。由於情況緊急,於是積極予以對症輸血並急診行TACE術。術後1d行彩超檢查提示腹腔積液增多,考慮肝細胞性肝癌破裂繼續出血可能,便轉入省城醫院。
轉入省城醫院之後,吳女士整體情況不佳,呈現出精神萎靡,輕度嗜睡,眼瞼、口唇及甲床蒼白,皮膚鞏膜輕度黃染,腹部稍膨隆。腹部 CT 檢查示(圖a):肝臟右前葉及左內葉巨大囊性佔位,惡性腫瘤可能性大;肝中靜脈及門靜脈左支分支局部受侵可能;肝右葉包膜下斑片狀無強化區;肝包膜下及腹腔內積血。
由於吳女士診斷為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伴肝內多發轉移,肝癌BCLC 分期為 D 期,並無法採用手術治療,僅能行姑息性治療,因此在結合多位專家建議後,決定對吳女士採用TACE聯合靶向藥物治療。
第一次TACE術後,病灶較前穩定,但出現癌痛等併發症
12天後,由於吳女士身體各項指標趨於穩定,可耐受介入治療,因此便開始對其進行TACE手術。但是術後第一天,吳女士便出現右上腹疼痛,且痛感強烈。在採用鎮痛措施後,仍然無法有效緩解,且出現噁心、嗜睡等併發症。
考慮患者當前情況,各位專家經過討論,決定引入中醫輔助療法。中醫認為,吳女士當前情況主要是由於術後氣機紊亂,經脈瘀阻閉塞所致,因此通過中醫藥聯合西醫三階止痛療法,吳女士疼痛感有了明顯改善,且噁心、嗜睡癥狀也明顯緩解,並於9天后出院,出院後持續服用靶向藥物治療。
術後 1 個月複查上腹部 CT,見肝細胞性肝癌介入術後,腫瘤囊性部分體積與術前相比縮小,腹腔內積血吸收;肝臟病變內有碘化油沉積,且病灶較前穩定。
第二次TACE治療,同時聯合中醫輔助療法,術後併發症減少
由於TACE介入治療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肝內仍有強化病灶,需繼續行 TACE。專家們也與吳女士及其家人進行溝通,但由於術後併發症的影響,吳女士對第二次介入治療產生抗拒,因此專家們決定在第二次術前通過中醫扶正培本療法進行調理,提高其抵抗力,減少術後併發症的幾率。
在複查15天之後進行了2次介入手術,術後吳女士並無疼痛情況出現,但伴有輕微噁心、嘔吐情況,在對症處理後好轉,於術後4d出院。術後 1 個月行上腹部 CT 檢查,CT 檢查結果提示:腫瘤內碘化油沉積較多,腫瘤較之前明顯縮小。
第三次TACE+中醫輔助治療,腫瘤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次的治療效果也給吳女士及其家人帶來信心,在術後一個月對其進行評估,決定採取第三次TACE治療,由於術前經過中醫扶正療法持續調理,本次術後患者並無明顯不適,住院期間隨訪肝功能、血常規及凝血功能,均無特殊異,在四天後出院。
術後一個月,吳女士前來複查,CT 檢查結果提示:腫瘤得到有效控制,無進展。
出院之後,仍然給吳女士定期採用中醫扶正培本進行調理,之後每隔 4~6 周吳女士都會定期前來複查,時至今日,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不適,生活自理。
我們知道,現代醫學治療腫瘤主要是通過手術、放化療來殺傷和清除腫瘤細胞。但是,傳統以殺滅、清除癌瘤組織為目的的西醫治療模式,但由於大部分肝癌晚期患者身體虛弱,且併發症多,伴隨著內臟功能的損害。此時再進行手術以及放化療,往往會對健康組織也帶來危害。因此針對此類患者,治療的目的不只是消滅腫瘤,而是採用多學科聯合診療的方法,著眼於減輕癥狀,最大程度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而中醫如今也成為肝癌綜合治療中不可忽視的手段,其「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整體調節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調節體內平衡,抑制腫瘤生長,從而減輕患者和家屬的痛苦癥狀,心理壓力,並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使從而改善預後,延長生存。
如想了解更多中醫抗癌的朋友可點擊我的頭像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