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2021年08月17日23:43:03 科學 1608

危機四伏的叢林,受傷的你急需找地方休息,恰巧你發現不遠處有個熊洞,熊正在冬眠,你敢進去一起睡嗎?2.5億年前,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了不同的物種身上,受傷者選擇進入了洞穴,結果突發了一場災難,將它和室友一起封印了。

被封印的室友

1975 年,古生物學家在南非納塔爾省(Natal)發現了一個遠古動物洞穴化石,化石中有兩具非常完整的遺骸,經測定它們來自於2.5億年前。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其中一位是三叉棕櫚龍,又名三尖叉齒獸,一種似哺乳類爬行動物。它很有可能是哺乳動物的祖先,理察·道金斯的著作《祖先的故事》就有它。另一位室友讓科學家困惑了40年,即使最後揭開了身份,科學家都耿耿於懷。它是普氏布氏頂螈,早期的兩棲爬行動物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洞穴中的填充物由不同的沉積層構成,兩種動物的骨骼還都如此完整,表明應該是高速的水流帶著沉積物沖了進來,直接將它們包裹於其中。億萬年歲月里細膩的泥沙不斷在原沉積層上疊加將洞穴填滿,逐漸硬化成石,直到人類發現了它們。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洞穴中,三尖叉齒獸是以一種蜷縮的姿勢,緊貼洞壁,頂螈則「依偎」在它身邊,應該是水流的衝擊力將它倆貼合在一起並推向了洞邊。三尖叉齒獸是穴居動物,喜歡自己挖洞,布氏頂螈顯然是一位訪客,然而三尖叉齒獸是肉食性原始哺乳動物,布氏頂螈對於它來說是晚餐,這完全不可能成為「室友」的兩隻動物在同一個洞穴里做什麼?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的猜想

最早的猜測是洪水恰巧把頂螈衝到洞里,但很快被否定了。從化石上看,頂螈是頭先進去的。三尖叉齒獸挖掘的進洞通道與自己的頭大小接近,而頂螈頭又與三尖叉齒獸的相近。主動爬進去肯定沒問題,但是如果是水流衝擊幾乎辦不到。這相當於在帶水面盆中固定一根針,再放上一小段線,然後撥動水流,進行穿針引線。

頂螈會不會是三尖叉齒獸捕到的獵物,帶回家餓了再吃?科學家通過掃描發現頂螈肋骨確實有傷,但左眼上方的兩個咬痕齒距與三尖叉齒獸的犬齒並不匹配。即使是「坐」死的,也要用犬齒叼回洞中。而且南非天氣炎熱,食物會迅速腐爛,不利於存儲。此外,頂螈的骨架非常完整,沒有被食用的痕迹,所以三尖叉齒獸並沒有吃頂螈的意思。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從以上分析,頂螈大概率是自己進去的。那有沒有可能三尖叉齒獸已經死了,所以頂螈鳩佔鵲巢。但三尖叉齒獸是彎曲著脊椎靠在洞壁上的,說明洪水襲來時,它的身體是柔韌的,如果它早已死去,那身體應該是僵硬的,沉積物和水的衝擊無法將之固定成與牆壁完美貼合的曲線。除非恰巧它前腳剛死,後腳洪水就來了,但這解釋不通頂螈是如何料定,依然散發熱度的洞主已經死了,然後在中間的空擋插進來。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最後一種情況是,三尖叉齒獸或許沒死,而只是長眠了,頂螈又迫切需要個安身之所。對於這種解釋,科學家自己也很無奈,但的確是最好的解釋。從化石上看,三尖叉齒獸的肢體是很自然的休息姿勢。在南非大量洞穴化石中,三尖叉齒獸同樣是蜷縮的姿態。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聯繫起來後,科學家得到了一個重大的發現,三尖叉齒獸打洞的原因是它們要進行夏眠,因為南非三疊紀早期乾燥,炎熱,深度睡眠可以減慢代謝,從而在炎熱時期生存下來,這或許是它們的祖先能夠在二疊紀末期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的原因。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頂螈這邊也存在必須進洞的動機。掃描顯示受傷的肋骨,有幾根已經快癒合了,說明進洞前早就被壓斷了,移動與呼吸對它來說都很痛苦,急需靜養。

當時發生的事

有一天非常炎熱,三尖叉齒獸正在洞穴中長眠。強忍著劇痛的頂螈只能緩慢移動著,它必須在被天敵發現之前找個短暫的居所。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突然,眼前出現一個洞穴,憑它經驗,這裡是三尖叉齒獸的巢穴。頂螈想:它正在夏眠,只要動作輕點它醒不來,等傷好一些立刻離去。沒成想剛呆兩天,水就涌了進來,沉積物覆蓋了它們的身體,直至成了化石。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這三疊紀初期的一對室友的照片,保留了彼此相遇的時刻。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都是在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讓自己在歷史長河中多活上幾天,結果它們相遇了並成了永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