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13歲女孩確診得癌!爸媽崩潰……醫生緊急提醒!

「醫生,我女兒才13歲,

怎麼會得癌!」

小敏(化名)的一紙診斷報告

讓小敏媽媽當即崩潰

早在一年多前

小敏的頸部長出一個腫塊

不痛不癢

小敏媽媽怎麼都想不到

女兒竟確診甲狀腺癌

4月15日-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近日發布的《2023福建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甲狀腺癌上升明顯。泉州醫生提醒,甲狀腺癌是兒童內分泌腫瘤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兒童及青少年發病率逐年上升。

頸部長腫塊一年多

女孩確診甲狀腺癌

近期,泉州市第一醫院甲狀腺外科接診了13歲女孩小敏。小敏媽媽告訴醫生,一年多前,小敏頸前長出一個腫塊,剛開始不太明顯,後來慢慢變大,長成了鵪鶉蛋大小。這一年多,本來就瘦的小敏變得更瘦了,足足掉了五六斤肉。這個腫塊,他們起初沒太重視,直到不久前孩子老嚷著脖子痛、說喉嚨有異物感,這才帶過來看看。

13歲的小敏頸前長出腫塊,確診甲狀腺癌(醫院供圖)

醫生為小敏做了觸診及一系列檢查,發現腫塊較大、質地硬,彩超提示「右側甲狀腺低回聲團塊,頸部淋巴結腫大」,將這個甲狀腺結節分類為4b,這意味著惡性結節的可能性較大。之後,醫生為小敏做穿刺檢查,病理檢測報告診斷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這個結果讓小敏爸媽當場崩潰,他們無法相信年僅13歲的孩子會患癌,他們更懊悔不已,當初沒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看診。

很快,小敏接受了甲狀腺切除及右側淋巴結清掃手術。萬幸的是,經及時治療,小敏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甲狀腺癌發病年輕化

兒童及青少年也會得

據了解,甲狀腺是位於喉結下前方的內分泌腺體,由左右兩個側葉和峽葉構成,形狀像一隻蝴蝶,能夠分泌激素(甲狀腺素、降鈣素)來控制機體的代謝平衡。甲狀腺癌是一種起源於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也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近日,福建省腫瘤醫院、福建省腫瘤防治辦公室發布了《2023福建省腫瘤登記年報》,對福建省9個地市28個腫瘤登記處的2020年腫瘤登記數據進行合併分析。《年報》顯示,福建省2020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估計為125021例,發病率為319.48/10萬。其中,甲狀腺癌排在男性發病第6位,女性發病第1位。甲狀腺癌上升明顯。

泉州市第一醫院

甲狀腺外科行政主任劉小瑜

需要注意的是,甲狀腺癌並非只有成年人會得,它在各個年齡段都可以發生。研究發現,甲狀腺癌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兒童及青少年也包括在內。甲狀腺癌是兒童內分泌腫瘤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兒童及青少年發病率逐年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兒童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比例遠高於成人。劉主任指出,兒童甲狀腺結節有22-26%是惡性的,而成人這一比例僅為5%。兒童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雖然低,但結節惡性風險更高,複發更頻繁。兒童甲狀腺癌在分子、病理和臨床表現上都與成人存在較大差異。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存在多灶性、侵襲性強等特點,極易向甲狀腺包膜外侵犯,直接累及喉返神經、氣管、血管及食管等,並且,在診斷時存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的幾率更高,可達40%~80%,遠處轉移最常累及肺,其次是骨骼和腦。

兒童甲狀腺腫瘤易被忽視

這幾類孩子建議定期檢查

生活中,兒童甲狀腺腫瘤很容易被忽視。劉主任進一步指出,兒童甲狀腺腫瘤生長緩慢,發病隱匿;腫塊可以是甲狀腺結節,也可以是頸部淋巴結。由於病程較長,僅有少數患兒表現為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癥狀,部分患兒以側頸淋巴結轉移為首發癥狀。

泉州市第一醫院

甲狀腺外科行政主任劉小瑜

家長可以在家裡給孩子自檢,兩個方法:第一,兒童頸前肌肉比較薄弱,出現甲狀腺結節時,通過觸摸頸部,容易發現無痛性包塊;第二,可以讓孩子將頭部後仰,做吞水運動,觀察脖子有無活動性腫塊。

哪些兒童更容易患甲狀腺腫瘤呢?

據介紹,有既往輻射暴露史(幼年因原發性惡性腫瘤接收放射治療的兒童,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兒童);家族遺傳病;甲狀腺疾病家族史(尤其第一代直系親屬);橋本氏甲狀腺炎;碘缺乏或高碘飲食病史;肥胖;長期不健康飲食(燒烤、腌製品、不合格小零食等),這幾類兒童尤其要注意。

其中,較明確的高危因素是頸部放射線接觸史,甲狀腺腫瘤發病風險與電離輻射劑量呈線性相關。

為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劉主任提醒,有以上危險因素的兒童,建議定期做甲狀腺彩超檢查。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避免輻射接觸等不良因素。此外,加強鍛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於預防甲狀腺疾病的發生。

來源:海峽都市報閩南新聞 海都全媒體記者 劉薇 通訊員 萬馨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