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星瘦身後告別呼嚕聲,中年人減肥還有個顯著好處

2025年06月04日17:33:02 健康 1142

來源:【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

受訪專家:航空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方紅娟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思予

端午節期間,喜劇演員賈冰的妻子在社交媒體曬出合影,稱「從此我家多了個瘦子」,照片中瘦身成功的賈冰引起網友熱議。賈冰在綜藝里透露,自己本是為新作品減重,意外發現「不再被呼嚕憋醒」,嘗到了減肥的甜頭。賈冰妻子稱,他的瘦身方法為「23+1」模式,就是一天僅1小時進食,其餘時間空腹。

男星瘦身後告別呼嚕聲,中年人減肥還有個顯著好處 - 天天要聞

近年來,娛樂圈中不少明星都有成功減肥經歷:楊天真一年瘦25斤,她介紹自己每周運動3~4次,每次2小時,晚上控制碳水攝入,遵醫囑補充維生素和益生菌,減肥後血糖、血脂等指標十年內首次全部正常;沙溢曾在採訪中說,自己用一年半時間瘦下來,並強調有氧運動在減肥中的重要性。

明星減重成功常引發人們對其顏值的關注,但減重好處遠不止於此。近期,科學期刊《JAMA 網路開放版 》發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新研究,團隊對23149名年齡在40~50歲的中年參與者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與持續超重的人相比,中年減重者的慢病風險降低48%~57%,全因死亡率下降19%。

中年人為何易發福?航空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方紅娟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年人由於激素水平(包括甲狀腺激素、性腺激素等)水平下降,這些生理變化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合成減少、脂肪合成增加。同時,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會刺激皮質醇分泌增加,這會促進食慾,導致攝入過多食物,加劇肥胖的風險。皮質醇水平長期升高還會影響胰島素敏感性,進一步促使脂肪特別是腹部脂肪積累。不過,新的研究提醒大家,減重對於中年人來說並不晚。

男星瘦身後告別呼嚕聲,中年人減肥還有個顯著好處 - 天天要聞

方紅娟強調,明星通常因工作需求,需要在短時間內減掉大量體重,而普通大眾不宜效仿,減重過程中存在不少隱患。

只動不吃難堅持。在飢餓狀態下,雖然運動可能會在短期內使體重下降,但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往往容易反彈。

單一食物傷代謝。有些明星推薦的減肥飲食方法,一天只吃一種食物,這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基礎代謝率下降,並且容易引起內分泌紊亂,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甚至對腎臟造成損傷。女性還可能出現閉經。

突然變瘦隱患大。過快的體重變化可能帶來更多隱患。方紅娟指出,忽胖忽瘦會導致體內炎症因子的增加,進而升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方紅娟建議,對於大眾來說,減重時務必「找對方法」。

找對熱量食譜。保持飲食的營養均衡,可以參考衛健委發布的健康食譜,按地域和季節推薦不同的熱量檔次。建議先去醫院測量基礎代謝率,再根據測得的數值選擇適合自己的熱量檔,這樣有助於不挨餓減重,從而長期保持理想體重。

增加肌肉很重要。方紅娟不建議少吃少動,這會降低代謝。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最適宜,BMI超過28的肥胖人群,可從每天30分鐘低強度運動做起,每周進行一到兩次肌肉訓練。中等身材但追求更好體型者,建議增加肌肉含量,而非盲目追求骨瘦如柴,增加肌肉量能讓身材更美觀。

減肥速度不求快。方紅娟建議,一周瘦1~2斤,一個月瘦5~10斤比較理想,這樣的減重速度既能保證肌肉量,又利於長期堅持。此外,少吃外賣,下午加餐不要用奶茶、蛋撻蛋糕等「犒勞」自己,可以喝杯酸奶,吃點堅果、水果,後者的熱量相對更低、飽腹感強,且更健康,有助控制體重。

責編:張宇

主編:張冕

本文來自【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聞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別嫌我沖!」走得快,似乎是一種動力滿滿的狀態,而走得慢,則給人一種悠閑、從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訴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響壽命,你會不會覺得有些意外?有研究顯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 天天要聞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因為胃部手術後長期飲食受限,導致膽汁代謝紊亂,60歲劉大叔膽囊里竟塞滿了199顆結石!劉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過手術。然而,近期他頻繁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起初並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這才匆匆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轉自:拇指葯略)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作者:西北哽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 天天要聞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現代人一體檢就查出各種結節。有人焦慮不已,害怕結節長大或癌變;有人則執著尋找原因,「為什麼我會長結節」。到底什麼樣的結節會癌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集齊」各種結節?結節真的會被「氣」出來嗎?資料圖 孫良攝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