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2025年07月01日22:43:03 健康 1721

來源:市場資訊

(轉自:拇指葯略)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

作者:西北哽

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

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表面問題。但最關鍵的醫保支付這一環,一直是鐵板一塊:集采不停,醫保談判也不鬆口。

今年年初的時候,醫保局就放風要推出醫保丙類目錄,讓商業保險來為創新葯。這個設想據說保險公司都不看好,應者寥寥,原因很簡單:國家搞不定的支付環節,讓保險公司搞定?不賠錢才怪。

7月1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支持創新葯的若干舉措》,自然也提到了丙類目錄的內容,但真正支持醫藥板塊在下午翻身大漲的,並不是商業保險的加持,而是《舉措》中提到的一個新表述:

▌「合理確定創新葯醫保支付標準」

這句看似是常規套話,其實是醫保局徹底打翻舊有醫保定價體系的最強策略。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摘選自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什麼叫「醫保支付標準」?簡單說,就是患者在報銷時醫保部門確定的醫保基金支付金額。金額內的錢由醫保基金和參保人員按比例分擔,金額外的錢就需要自費。

就藥品而言,醫保分為甲類和乙類:甲類100%報銷;乙類根據各地情況不同,大概能報銷70%。目前所有通過談判進醫保的創新葯都是乙類。醫保的錢不夠怎麼辦?自然就要讓biotech企業降價,降到醫保滿意的線內。這就是過去幾年「靈魂砍價」的由來。

假設10000元一支的葯,醫保測算下來最多只能支付1400元,那麼企業就必須降到2000元以內才有機會進醫保。對企業來說砍價幅度80%。

這種「非此即彼」醫保准入策略之下,企業要麼降價進醫保乙類;要麼就別進醫保。

▌被迫「二選一」

一些不願降價、或者不能大幅降價的特效藥多年來無緣醫保,例如這幾年常被提到的幾款CAR-T、默沙東的K葯等,患者都只能自費使用。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僅包括參與談判且未談成的品種)

創新葯企業被「二選一」搞得頭很大。花了幾億研發出來的新葯,剛面世就要打個一折兩折,收不回成本不說,對後續創新的打擊也很大。2024年開始流行的「出海熱」、「BD熱」,就是國內市場無法商業變現的無奈之舉。

看到這裡,不熟悉醫保的朋友大概也看出問題來了:如果10000塊錢的葯,醫保只能支付1400元,為什麼非要逼著企業降價?多出來的8600元為什麼不能自費?

沒錯,新提出的創新葯醫保支付標準就打算這麼干!

按照醫保局文件,今後參與醫保談判不是談價格,而是談判「醫保支付標準」。一款新葯,醫保到底報銷多少錢,其實是可以評估出來的:醫保內同類藥品報銷多少錢,新葯比老葯強多少,幾個指標一比較,就能有個大概結論。

比方說,市面上的PD-1都賣1000元一支,醫保報銷700元,那今後新上市的PD-1想進醫保,支付標準大致也會是700元。葯企不願意大幅降價的話,醫保支付以外的部分,交給市場來決定。

這一招,順帶把商保也拉了進來:醫保報銷完之後,如果商保願意參與,完全可以繼續報銷葯價剩餘部分。創新葯企在確定葯價時,多少留給醫保,多少留給商保,多少留給患者,未來博弈討論的空間會很大。

從調整創新葯醫保價格,到調整創新葯醫保支付標準,這背後是國家醫保局管理模式的重大轉變:

▌從一刀切變為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

而且醫保局已經設計好了,能通過調整支付標準來控制醫保支出。文件顯示:允許醫保目錄內創新葯在銷售超出預期、增加適應症等觸發降價的情況下,通過談判合理調整醫保支付標準。

以往醫保內創新葯增加適應症或者續約時,免不了還要再次降價。但今後,創新葯不用降價,而是「調整醫保支付標準」:藥品暢銷,葯企回籠資金更快,企業經營能力變強,醫保報銷就減少些,這就非常合理了。

一番操作下來,麻煩的事交給醫保局,獲得利好的是創新葯企業。

其實推而廣之,集採藥也可以採用類似思路:每種集採藥品固定報銷金額,患者願意用仿製葯的基本全報銷,願意用原研葯的就自費補齊葯價。

這樣老百姓的抱怨或許會少很多,醫生也不用擔心「麻藥不麻」了。

//////////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聞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別嫌我沖!」走得快,似乎是一種動力滿滿的狀態,而走得慢,則給人一種悠閑、從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訴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響壽命,你會不會覺得有些意外?有研究顯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 天天要聞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因為胃部手術後長期飲食受限,導致膽汁代謝紊亂,60歲劉大叔膽囊里竟塞滿了199顆結石!劉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過手術。然而,近期他頻繁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起初並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這才匆匆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轉自:拇指葯略)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作者:西北哽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 天天要聞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現代人一體檢就查出各種結節。有人焦慮不已,害怕結節長大或癌變;有人則執著尋找原因,「為什麼我會長結節」。到底什麼樣的結節會癌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集齊」各種結節?結節真的會被「氣」出來嗎?資料圖 孫良攝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