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攻堅終結結核病「最後一公里」

2025年03月24日19:40:20 健康 7888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題: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攻堅終結結核病「最後一公里」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黃筱

3月24日是第30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我國的主題為「全面行動 全力投入 全民參與 終結結核」。

咯血、低熱、呼吸困難、胸痛……結核病又稱「癆病」,這種被稱為「白色瘟疫」的疾病曾在全球肆虐,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目前也並未完全消失。面對這一全球重大公共衛生挑戰,我國持續織密築牢結核病防治網路,向著終結結核病流行的目標加速邁進。

——政策築基,織密防治網。

作為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我國始終高度關注防治工作。自1979年以來,先後制定實施多個結核病防治規劃。國家疾控局公布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結核病疫情持續下降,發病率、死亡率均下降約30%,發現並治療了約785萬例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維持在較低水平。

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趙雁林表示,數據背後,是「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結核病防治專項資金超百億元,覆蓋患者篩查、診斷、治療和管理的全流程。

在醫療保障方面,全國多地醫保局將肺結核納入門診慢特病管理,部分地區報銷比例達90%以上。江蘇省疾控中心慢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竺麗梅介紹,目前江蘇對貝達喹啉等創新葯採取免費全療程使用政策,耐葯成功治療率達到85.6%,而由於更多耐葯結核病患者被及時發現和治療,相關經費需求正在下降。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攻堅終結結核病「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江蘇省崑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支氣管鏡操作室一隅。新華社記者 顧天成 攝

2024年11月,國家疾控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24-2030年)》,明確提出全國結核病發病率持續降低,死亡率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結核病患者經濟負擔逐步降低的總體目標,為我國下一步防治工作劃定路線圖。

「終結結核病不是醫療部門的單兵作戰,而是全社會協同的系統工程。」國家疾控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述規劃將15個政府部門職責納入責任框架,就是要加強跨部門協作,確保政策落實落地。

——創新破局,打通「最後一公里」。

防治能力提升,關鍵在創新。在江蘇省崑山市錦溪鎮,ai人工智慧閱片系統與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雙下沉」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關口前移,讓結核病篩查從「被動發現」轉向「主動出擊」。

「ai能快速識別肺部異常,基層直接檢測,大大縮短了診斷時間。」錦溪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湯青燕介紹。這一模式目前在全省47家社區醫院開展,計劃在2025年擴展到100家社區醫院。

政策發揮實效,關鍵在基層。在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結核科主治醫師劉賽朵的診室里,患者掃描「健康教育處方」二維碼即可獲取防治知識。2024年,溫州建成14家三級結核病預防門診,通過遠程智能平台實現基層患者全程管理。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攻堅終結結核病「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結核科主治醫師劉賽朵向記者展示當地結核病篩查免費檢測卡。新華社記者 顧天成 攝

「基層預防性治療能極大降低潛伏感染者發病風險,是遏制發病的關鍵一環。我們正推動關口前移,讓患者在『最後一公里』就能獲得及時優質的防治服務。」劉賽朵說。

針對耐葯結核病這一「硬骨頭」,今年3月,全國首例零費用耐多葯肺結核治療新方案在南京落地。南京市第二醫院結核科應用全球最新bpal短程方案,有望將治療周期從24個月壓縮至6個月,治癒率超90%。

「我原本心理壓力挺大,怕治不好,現在有了縮短治療周期、療效又好的新方案,我安心很多。」首位受益患者感慨道。

——全民參與,共築健康防線。

結核病防治不僅是醫學課題,更是社會工程。

在四川省涼山州,32歲的耐葯患者李先生2023年確診後,一度因高昂藥費陷入絕望,但政府提供的免費藥物和生活補助讓他重燃希望。「現在我已重返崗位,還想告訴更多人:結核病可防可治!」他的康復故事,成為當地政策宣教和防治科普的鮮活案例。

基層醫護和志願者的堅守同樣動人。近年來,江蘇南通崇川區「受益肺淺」大學生宣講團深入社區,用趣味問答向老人普及防治知識。「每多一個人了解結核病,我們就離終結流行更近一步。」團隊大學生成員胡林佳說。

趙雁林表示,儘管我國結核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仍有五方面工作亟待加強,包括提升結核病患者發現率,降低部分患者經濟高負擔,促進新技術落地應用、提高效益成本比,提升公眾結核病防治醫學常識和突破科技創新中的一些基礎問題。

從邊陲省份的移動篩查車,到定點醫院的免費新葯,從政策設計的宏觀布局,到志願者的點滴行動,億萬人的共同努力正讓「白色瘟疫」逐漸褪去陰影。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協調員喬建榮呼籲,採取全社會共治的方法,一定能更大規模地實現終結結核的目標。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