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姨今年54歲,退休後對養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前段時間,她看到一篇文章說生薑可以抗衰老,於是買了一堆姜回家,每天都要吃上一堆。然而,沒過多久,她就出現了腹瀉、腹痛以及臉色發黃的癥狀。去醫院一查,被查出罹患胃潰瘍。醫生告知她不能再這麼吃薑,否則病情會越來越嚴重。這讓劉阿姨覺得很奇怪,不是說吃薑可以養生嗎?自己怎麼還吃出問題來了?
一、為什麼中西醫都推薦你吃點「姜」?
(一)中醫視角:生薑的藥用價值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的中醫科主任於景獻指出,生薑味道辛辣,能通達脾、胃、肺經,具有溫暖中焦、止嗝、驅散體表寒氣及消除體內寒邪的功效。從營養層面分析,生薑富含揮髮油、姜辣素、酮類等一百多種化學成分,兼具藥用與食用價值。我國使用生薑的歷史悠久,古籍如《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均有記載。生薑既可生吃發散,熟食又能調和脾胃,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對身體益處多多。
(二)生薑的四大健康益處
增強免疫功能
德國期刊《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攝入少量刺激性的生薑成分,可讓白細胞一直處於高度警覺的狀態下,對增強免疫力有一定好處。生薑中的姜辣素和揮髮油成分能夠刺激免疫系統,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增進食慾
生薑內的姜辣素可刺激舌頭上的味覺神經以及胃黏膜上的感受器,促進胃腸道蠕動和消化液分泌,從而提高食慾。對於食欲不振的人來說,適量食用生薑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抗炎止痛
《替代與補充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姜可起到緩解經痛、偏頭痛、肌肉痛以及骨骼疼痛等作用,是輔助治療關節炎的常用抗炎藥物。生薑中的姜辣素和姜烯酚等成分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夠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促進血液循環
生薑內的多種礦物質在進入體內後可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可以讓肢體末端得到充足供血保持溫暖。生薑中的姜辣素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動,對於改善手腳冰涼等癥狀有很好的效果。
二、生薑成了「回春藥」?2天清除50%老化細胞
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指出,生薑提取物姜烯酮A和6-姜烯酚擁有「逆齡」的作用,可在2年內清除掉體內一半的老化細胞。研究人員分別進行了2組對比實驗,一組使用姜烯酮A和6-姜烯酚抗老化細胞,另一組使用傳統的槲皮素+達沙替尼對照。結果發現,第一組的姜烯酮A可以在短短兩天內清除高達50%的體內老化細胞,還能讓細胞活性增強,而6-姜烯酚約可以清除40%的老化細胞。相較於傳統組,還不會給細胞帶來毒性。
此外,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也進行了生薑與老化細胞關係的探索,研究發現生薑中的一種活性成分「6-姜酚」具有促進老化細胞凋亡的作用。具體來看,在36小時內,生薑提取物可以清除70%的老化細胞。
然而,儘管這些研究顯示生薑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衰老的潛力,但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日常食用生薑可以達到抗衰老的效果。研究僅表明生薑內的一些成分有助於延緩衰老,但這與直接吃生薑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將二者畫上等號。人體衰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涉及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我們很難通過人為手段去干預衰老的到來,更別提只依靠某一種食物,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三、這些常見的吃薑流言你聽過嗎?
(一)晚姜似砒霜?
這個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該說法源於生薑內的姜辣素成分可對心臟和血管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可能會導致心跳加速、血管擴張。如果睡前大量攝入的話,的確可能會影響睡眠。但生薑在日常一般是作為調味品存在,攝入量通常較少,不至於會影響健康。因此,適量食用生薑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
(二)生薑防脫髮?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被脫髮問題困擾,一些人為了防脫甚至直接把生薑往頭上塗,但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支持生薑可預防脫髮。雖然生薑內的成分有消炎、抗菌等作用,但引起脫髮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壓力、營養不良等。想要通過塗抹生薑來緩解脫髮顯然是行不通的,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去看醫生,進行專業的治療。
(三)爛姜不爛味?
很多人覺得姜爛了但味道沒變,可以去掉爛掉的部位繼續食用。這個想法非常錯誤。姜爛了之後會產生有毒物質黃樟素,該物質會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傷,還可能誘發癌症發生。因此,一旦發現生薑有腐爛跡象,應立即丟棄,避免食用。
(四)吃薑需去皮?
姜皮的性質溫和,具有止嘔解毒以及健胃的作用;而姜肉的性質則為溫性,具有行水、消腫的作用。一般做菜的時候不用去皮,有水腫、便秘、口臭問題的人也建議不去皮吃,但如果是做涼性菜品或是遇到風寒感冒時,則建議去皮吃薑。總之,是否去皮應根據具體需求和烹飪方式來決定。
四、生薑雖好,但需適量食用
生薑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葯食同源的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建議盲目大量吃薑來防治疾病。生薑雖然有諸多好處,但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甚至加重胃部疾病。如果出現疾病,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就醫,而不是單純依賴生薑或其他食物來治療。希望劉阿姨的經歷能給大家一個警示,養生固然重要,但科學合理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