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膽囊這個器官,平時沒啥存在感,位置又深,出了問題也不愛吭聲。
可一旦出事,那就是大事,尤其是膽囊癌,發現的時候基本都晚了,存活率極低,讓人防不勝防。
近些年,膽囊癌的病例越來越多,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膽囊就已經出了不可逆的問題。
有些人以為,膽囊癌是喝酒、吃油膩東西才會得的,結果明明生活挺健康,怎麼還是被查出了膽囊問題?
其實,很多膽囊的毛病,都是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習慣一點點積累出來的,尤其是吃飯前後,很多人都在不自覺地傷害膽囊,等到膽囊發炎、結石,甚至癌變了,才開始後悔。
所以,想讓膽囊健康,飯前這3件事不能做,飯後這3個坑得繞開,別等膽囊真出事了,才知道養護它的重要性。
一、不餓過頭才吃飯,憋久了膽汁都堵了
很多人一天三頓飯,完全看心情,忙起來一拖再拖,餓過頭了才想起來吃。
結果,一頓猛吃,把腸胃折騰得不輕,膽囊也跟著遭殃。膽囊的作用,就是儲存和釋放膽汁,幫助消化脂肪。
正常情況下,吃飯時膽囊會收縮,把膽汁擠出來。可如果長期不按時吃飯,膽囊就一直憋著,膽汁也憋著,時間長了,就容易變稠,甚至形成膽結石。
2022年,一項針對4萬多人的研究發現,長期不規律吃飯的人,膽結石的風險比規律進食的人高出52%。
而膽結石又是膽囊癌的重要誘因,膽結石超過10年的患者,患膽囊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5~10倍。
所以,吃飯別等餓得不行了才吃,按時吃飯,膽汁排泄才順暢,膽囊的壓力也能小一點。
二、不空腹喝濃茶咖啡,刺激太猛膽囊受不了
有些人早上起來,一杯黑咖啡下肚,或者飯前猛喝一大杯濃茶,覺得這樣提神醒腦,結果膽囊先不幹了。
咖啡因、茶鹼這些成分,會直接刺激膽囊收縮,如果空腹攝入,膽汁還沒來得及慢慢排出,膽囊就被迫猛然擠壓,長期這樣,膽囊壁可能會變薄,膽囊功能紊亂,甚至誘發膽囊炎。
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空腹喝高濃度咖啡或濃茶的人,膽囊功能異常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38%。
更嚴重的是,膽囊如果長時間處於「抽搐」狀態,膽汁排泄節奏混亂,可能導致膽汁淤積,增加膽結石和膽囊息肉的風險。
三、不情緒激動就吃飯,壓力大會讓膽囊「罷工」
生氣、焦慮、暴躁,這些情緒不僅讓血壓飆升,還會直接影響膽囊。人一緊張,交感神經會興奮,導致膽囊收縮能力下降,膽汁排泄變慢。
如果吃飯時情緒激動,膽囊可能會「抽風」,該排的膽汁排不出去,膽囊就容易出問題。
一項針對精神壓力與膽囊疾病的研究發現,長期焦慮或經常生氣的人,膽囊炎的發病率比情緒平穩的人高出42%。
如果再加上飲食不規律,那膽囊的負擔更大,膽囊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所以,吃飯前,盡量保持放鬆狀態,別一邊吵架一邊吃飯,或者一邊焦慮一邊往嘴裡塞東西,這樣不僅傷胃,也容易讓膽囊出問題。
一、不立刻癱著,膽汁排不出去更容易出問題
吃完飯,最舒服的姿勢當然是癱在沙發上刷手機,或者直接躺著休息。但這樣一來,膽囊的工作就受影響了。
飯後,膽囊會收縮,膽汁需要順利進入腸道幫助消化。
但吃完飯立刻癱著,膽囊的收縮能力下降,膽汁容易滯留,時間長了,膽汁變稠,膽結石的風險也就大大增加了。
202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飯後經常久坐或者直接躺下的人,患膽結石的風險比飯後適當活動的人高出46%。
尤其是那些已經有膽囊炎或者膽結石的人,飯後不動,膽汁流動更慢,膽囊的問題更容易惡化。
所以,飯後最好起來動一動,慢走10~15分鐘,讓膽汁順利排泄,膽囊的負擔也能輕一點。
二、不吃完飯猛喝冷飲,刺激太猛膽囊會抗議
吃完飯後,一杯冰可樂、冰奶茶下肚,爽是爽了,但膽囊可能會「凍住」。
冷飲會刺激胃腸道的神經,讓膽囊的收縮能力變差,膽汁排泄受阻,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膽汁淤積,增加膽囊炎的風險。
2019年的一項飲食調查發現,飯後習慣性喝冷飲的人,膽囊疾病的發病率比普通人高出36%。
尤其是對於膽功能本身就不好的人,飯後猛喝冷飲,可能會直接導致膽絞痛發作。
所以,飯後想喝水,最好喝溫水或者常溫水,別讓膽囊受到突然的刺激,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三、不吃完飯立刻大運動量鍛煉,膽囊承受不住
有些人吃完飯,覺得得趕緊去運動,不然熱量消耗不掉,結果剛吃完就跑步、做劇烈運動,膽囊可能先撐不住。
飯後,身體的血液會集中在消化系統,膽囊也在努力排膽汁幫助消化。
如果這時候劇烈運動,血液會被重新分配到肌肉,膽囊的工作節奏被打亂,膽汁排泄異常,可能引發膽囊痙攣、膽絞痛。
一項針對飯後運動的研究發現,飯後30分鐘內進行劇烈運動的人,膽囊收縮異常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41%,而長期飯後立即運動的人,膽囊炎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
所以,飯後1小時內,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適當活動可以,但別讓膽囊的節奏被打亂。
那麼,除了吃飯前後的習慣,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容易被忽視的行為,可能會無形中加重膽囊的負擔?
是否存在一些看起來無害,實際上長期會導致膽囊功能受損的飲食習慣?這些問題,或許值得深入研究。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李炎釗.膽囊癌淋巴結轉移危險因素及治療進展分析,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誌,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