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高血壓、腦梗等心腦疾病的高發期。從中醫角度講,冬季想要穩穩控制血壓,一定要做到標本兼顧。在中醫看來,高血壓並不是簡單地抑制血壓的數值,而是從根本上調節患者的體質,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實現身心的和諧與健康。
近日接診王女士,58歲,高血壓病史6年,血壓高時能達到170/105mmHg。即便服用西藥,血壓仍難以穩定。同時伴有頭暈、眼乾、耳鳴及失眠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質量。
她說:"大夫,我現在頭暈得厲害,耳朵里總有嗡嗡聲,晚上怎麼也睡不好,這樣快兩個月了。"
觀其舌脈象,只見他:面色晦暗,精神疲憊,頭暈目眩,耳鳴如蟬,失眠多夢。舌質紅絳,苔薄黃,脈細數。
詳細了解後辨證: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治宜滋補肝腎,平肝潛陽。
於是開方: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天麻、鉤藤(後下)。
方中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腎之陰;茯苓、澤瀉、牡丹皮利水滲濕,防止滋陰葯過於滋膩;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緩解肝陽上亢癥狀。
一周後複診,頭暈、耳鳴明顯改善,睡眠質量提升。血壓降至155/95mmHg。
方子稍作調整,一個月後血壓進一步穩定在140/85mmHg左右。
三個療程後,王女士諸症消失,即便未服用西藥,血壓也能維持正常範圍,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隨訪至今,癥狀未見複發,血壓平穩,身心愉悅。
這充分證明了中醫"標本兼顧"的治療理念的重要性。但需注意,此方僅供參考,用藥前務必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