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睡VS開燈睡,看完這篇再也不敢開著燈睡了!

2025年06月08日21:33:07 健康 1028

在現代生活中,不少人因怕黑、習慣或工作等原因,養成了開燈睡覺的習慣。然而,這種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損害。燈光在夜晚營造的「虛假白晝」,正悄悄打破人體的生理節律,帶來一系列潛在危害。

一、擾亂生物鐘:當燈光成為「時間騙子」

人體的生物鐘如同精準的時鐘,受自然光周期調控,指揮著睡眠與覺醒的節律。開燈睡覺相當於向身體發送「仍處於白天」的錯誤信號,干擾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的正常工作——這個人體「晝夜節律起搏器」會因持續光線刺激,誤判晝夜交替周期,導致褪黑素分泌紊亂。作為調節睡眠的關鍵激素,褪黑素本應在夜間分泌達到高峰,而燈光會使其分泌量減少甚至停滯,直接影響入睡時間和睡眠深度,久而久之形成「燈光依賴型睡眠障礙」。

這種節律紊亂還會連鎖影響其他生理系統。例如,皮質醇作為應激激素,其分泌本應在凌晨達到峰值以喚醒身體,卻可能因燈光干擾提前啟動分泌,導致晨起時精神萎靡、白天昏沉嗜睡,形成「越睡越累」的惡性循環。身體內部的「時間秩序」被燈光打亂,就像時鐘齒輪錯位,最終影響整體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

關燈睡VS開燈睡,看完這篇再也不敢開著燈睡了! - 天天要聞

二、損害睡眠質量:當黑夜失去「睡眠濾鏡」

燈光環境下的睡眠往往處於淺眠狀態,難以進入深度睡眠階段。人在睡眠時,眼睛雖閉但仍能感知光線強弱,視網膜光感受器會將燈光信號傳遞至大腦,使大腦皮層保持一定的興奮性。即使是昏暗的夜燈,也可能讓睡眠周期停留在淺睡期,減少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長。這些階段對身體修復、記憶鞏固和情緒調節至關重要,缺失會導致睡眠修復效率大幅下降。

燈光還可能引發反覆覺醒。研究表明,夜間持續光照會使睡眠中的微覺醒次數增加——雖然當事人可能不記得醒來,但身體會不自覺地對光線刺激做出反應,頻繁從睡眠中短暫驚醒。這種「碎片化睡眠」會讓人在醒來後感到疲憊不堪,就像整夜在淺水區掙扎,無法獲得深度休息帶來的能量補充。

關燈睡VS開燈睡,看完這篇再也不敢開著燈睡了! - 天天要聞

三、影響激素分泌:當身體「內分泌工廠」失調

除了褪黑素,燈光還會干擾多種激素的正常分泌節律。生長激素在夜間深度睡眠時分泌最為旺盛,是促進身體組織修復和生長的重要物質,而燈光導致的睡眠深度不足會直接抑制其分泌量,尤其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影響更為顯著。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也與晝夜節律相關,長期燈光干擾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紊亂,影響新陳代謝速率,出現精力不濟、體重異常等問題。

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同樣可能受燈光影響。夜間持續光照可能打亂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功能,導致激素水平失衡,進而引發月經周期紊亂、經前綜合征加重等問題。這些內分泌系統的連鎖反應,如同多米諾骨牌被燈光推倒,最終影響全身的生理平衡。

四、干擾心理狀態:當黑夜失去「情緒緩衝帶」

燈光還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黑暗環境本有助於大腦釋放血清素等「愉悅激素」,而持續光照會抑制其合成,使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尤其是現代LED燈光中富含的藍光,波長較短、能量較高,能穿透眼瞼影響視網膜,不僅干擾睡眠,還可能通過影響晝夜節律間接影響情緒調節中樞。

關燈睡VS開燈睡,看完這篇再也不敢開著燈睡了! - 天天要聞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開燈睡覺可能加劇對黑暗的恐懼心理。本應在黑暗中逐漸建立的「安全感耐受」,被燈光持續打破,導致對光線產生依賴,甚至形成條件反射式的心理依賴,影響心理發育。這種心理層面的影響如同在潛意識中埋下「不安的種子」,隨著時間推移可能逐漸顯現。

從生理節律到心理狀態,開燈睡覺的危害如同一張細密的網,籠罩著夜間的健康。想要擁有高質量的睡眠,不妨嘗試在睡前半小時關閉燈光,讓眼睛和身體提前適應黑暗,給生物鐘一個正確的「時間信號」。當卧室真正回歸黑夜的寧靜,身體才能啟動深度修復模式,在每一個夜晚獲得充足的休息與能量積蓄。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 天天要聞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腦炎是指腦實質炎性反應所致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腦炎的經典病理改變以灰質的神經元受累為主,嗜神經病毒和致病性抗神經抗體對神經元的損傷具有一定選擇性,但白質髓鞘、腦膜與血管也可受累。根據病因可將腦炎分為感染性腦炎與自身免疫性腦炎兩大類。感染性腦炎相關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其中各種嗜神經病毒是感染性腦炎最主...
EHA速遞: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來那度胺對比研究 - 天天要聞

EHA速遞: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來那度胺對比研究

宣武醫院孫婉玲團隊聯手北京協和醫院張炎團隊在EHA2025大會發布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 來那度胺對比研究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液科孫婉玲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血液科張炎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REDEFINING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 NEWLY DIAGNOSED PRIMARY
通便茶是便秘「救星」,喝上幾口就能解決便秘問題? - 天天要聞

通便茶是便秘「救星」,喝上幾口就能解決便秘問題?

流言「通便茶喝上幾口,就能解決便秘問題」網上很多人稱,通便茶是便秘人士的救星,喝上幾口,就能輕鬆解決便秘問題。而且通便茶是「天然」成分在起作用,所以安全無害。流言分析這種說法很不嚴謹。通便茶讓大家「通便」的本質,是通過其中一些成分刺激引發腹
社保卡使用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了 - 天天要聞

社保卡使用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了

社會保障卡是國家民生服務的基礎性載體用卡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啦!快收好1實體社保卡補換卡後電子社保卡要重新申領嗎?實體社保卡進行補換時原卡將進行註銷電子社保卡中與個人業務相關的服務將不可使用領用新補換的社保卡後電子社保卡即可恢復正常使用,無需重新申領。2社保卡狀態顯示封存,怎麼辦?如果社保卡狀態為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