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爺,現年73歲,一向比同齡人的身體更為硬朗,未曾受慢性疾病的侵擾。然而,近兩個月來,他頻繁遭受腹瀉的困擾。在家附近的診所,醫生診斷其為腸胃炎並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輸液治療,但遺憾的是,癥狀並未見絲毫改善。
眼見父親病情未見好轉,女兒決定帶他前往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經過醫院的詳細檢查,發現林大爺的下腹部存在一個明顯的腫物。在進行肛門指檢時,醫生又發現其腸道內有一個表面粗糙、活動度欠佳的腫塊,初步判斷為直腸癌。隨後的PET-CT檢查更是確認了這一診斷,且癌症已經擴散至盆腔。
然而,由於就醫時機已晚,林大爺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目前只能通過保守治療來盡量延長生命。腸癌,這一令人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往往在發現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再次提醒我們,日常的腸道保養至關重要。你知道嗎?人體內高達90%的疾病竟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一旦疏忽,可能會對我們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一、腸道不健康可能導致多種疾病
腸道扮演著營養吸收的關鍵角色,人體所需的各類營養素高達99%均通過腸道進行攝取。同時,它也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與排毒系統,承擔著排出超過80%體內毒素的重任。
相關研究表明,人體約有90%的疾病與腸道功能息息相關。一旦腸道功能發生紊亂,不僅會引發如腹瀉、便秘、腹痛等直接癥狀,還可能成為心腦血管疾病、腸道腫瘤、阿爾茨海默病等嚴重疾病的誘因,甚至對生命構成威脅。
二、警惕腸道發出的「衰老警報」
1.便秘
腸道老化的一個可能跡象是排便規律與糞便形態出現顯著改變。正常情況下,健康糞便應呈現金黃色或黃土色;若糞便形如栗子,則往往是直腸型便秘的典型表現;而呈水狀或爛泥狀的糞便,則可能與消化系統功能不佳有關。
2.食欲不振
這主要是因為腸道在消化、吸收或運動方面出現了功能障礙所導致的。另外,精神因素以及藥物的副作用等也可能與之有關。
3.經常性腹瀉
腹瀉的急性發作通常與腸道受到細菌感染以及細菌毒素對腸黏膜造成的損害相關聯。相比之下,慢性且持續性的腹瀉癥狀則可能是由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所誘發的。
4.經常脹氣
這表明腸道內存在過量的氣體。在日常生活中,脹氣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例如進食過快或攝入過多易產生氣體的食物。此外,某些胃腸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結腸炎,也會伴隨有脹氣的表現。
三、預防腸癌,可以做這些檢查
1.腸鏡檢查
腸鏡當前被視為診斷大腸黏膜病變的關鍵手段,同時也是一種簡便、安全且高效的途徑,用於發現腸道腫瘤及其癌前病變。它能夠準確檢測出大腸息肉以及諸如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結腸癌變等大腸炎症性疾病。此外,隨著無痛腸鏡技術的推廣,患者只需安睡一覺,整個檢查過程便可輕鬆完成,無需擔憂檢查過程中的任何不適或疼痛。
2.指檢
直腸指檢是一種利用手指對直腸進行無創性檢查的方法,對於腸癌的檢測具有重大意義。通過進行細緻精準的直腸指檢,能夠初步判斷肛門周邊及直腸區域是否存在癌變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