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2024年11月26日12:04:03 健康 1634

【本內容為故事性醫療科普文章,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

"王醫生,我這血糖怎麼又升高了?我明明已經很少吃甜食了啊!"內分泌科診室里,李叔一臉困惑地看著我。

坐在我面前的李叔是一位退休教師,兩年前被確診為糖尿病。作為一名從醫二十年的內分泌科醫生,我對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了。每天都會遇到像李叔這樣的患者,他們都以為只要控制甜食血糖就能降下來。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翻開李叔的病曆本我注意到他的空腹血糖一直在7.8-9.2mmol/L之間波動,餐後兩小時血糖經常超過11mmol/L。這個數據著實讓人擔憂。

"李叔,您最近的飲食情況怎麼樣?能具體說說嗎?"我一邊在病曆本上記錄,一邊問道。

"我可注意了,糖果、蛋糕這些甜食碰都不碰。早上就是兩個饅頭,中午一碗米飯,晚上有時候煮點粉條。這些應該沒問題吧?"李叔掰著手指數著。

聽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前幾天參加的全國糖尿病防治研討會。會上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4億,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正在不斷提前,35-45歲的年輕患者明顯增多。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李叔,我給您講個故事吧。"我放下筆,開始分享上周接診的一個病例"上周來了個35歲的年輕人,是某知名餐飲公司的主廚。他覺得自己年輕,飲食上也不太注意。最愛吃的就是白米飯、麵條這些精製主食。結果體檢發現空腹血糖6.8mmol/L已經是糖尿病前期了。"

李叔聽得認真:"這麼年輕就得糖尿病前期?"

"您說得對,現在年輕人得糖尿病的越來越多了。"我拿出一張紙開始畫圖解釋"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複雜,飲食習慣的改變是重要因素之一。"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我指著圖表繼續解釋:"您看,第一種要少吃的主食是精白米飯。現代的稻米加工技術把米糠、胚芽都磨掉了,剩下的幾乎全是澱粉。這些澱粉在人體內分解特別快,血糖就像坐火箭一樣往上沖。研究表明經常食用精白米飯的人,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要高出55%。"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在日本進修時的經歷。日本人雖然也愛吃米飯,但他們會在白米中摻入糙米,既保留了口感,又增加了膳食纖維的攝入。

"第二種要當心的是饅頭。"我繼續解釋"很多人覺得饅頭沒甜味就不會升血糖,這個想法大錯特錯。饅頭的升糖指數高達88,比白米飯的升糖指數還高。一個普通的饅頭能讓血糖迅速升高,相當於吃了兩勺白糖的效果。"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我又想起了一位特殊的病例:"有位60歲的阿姨特別愛吃饅頭。每天早上兩個大饅頭,血糖總是降不下來。後來我建議她換成全麥麵包,再搭配雞蛋和牛奶血糖終於穩定了。"

"第三種要格外注意的是粉條。"我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很多人覺得粉條清淡,適合糖尿病人吃。實際上粉條的升糖指數高達97,比白米飯還要危險。最新研究顯示經常食用粉條類食物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42%。"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李叔聽得目瞪口呆:"這些我都不知道啊!那我以後該怎麼吃呢?"

"別著急,我來給您開個'營養處方'。"我在本子上認真寫道"可以選擇全穀物,比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能減緩糖分吸收。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研究表明,每天攝入足量全穀物的人,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可以降低36%。"

我又補充道:"主食的搭配也很重要。可以把白米和糙米按3:1的比例混合著吃,或者選擇全麥麵包。每頓飯都要有足夠的蔬菜,最好佔到餐盤的一半。蛋白質食物要適量,可以選擇魚肉、豆製品。"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說著我想起了在美國進修時的見聞。那邊的醫院都有專門的營養師,定期給糖尿病患者上課,教他們如何科學搭配飲食。反觀國內,很多患者對飲食知識的了解還很欠缺。

三個月後李叔來複查。他高興地告訴我按照建議調整飲食後,空腹血糖降到了6.5mmol/L,餐後血糖也基本控制在9mmol/L以下,體重還輕了5斤。

看到李叔的變化我深感欣慰。在臨床工作中我發現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類似的誤區。他們往往只關注甜食的危害,忽視了主食的選擇。這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語:"病從口入",飲食真的是健康的關鍵。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每當看到病人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而收穫健康,我都會感到特別欣慰。就像李叔現在他不僅自己注意飲食,還在老年活動中心組織了一個"健康飲食交流群",跟其他老人分享控制血糖的經驗。

這些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預防糖尿病比治療更重要。我們要從源頭做起,建立科學的飲食觀念。正如中醫講究的"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

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主食的選擇,讓飲食更健康、更科學。畢竟,健康的身體才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礎。讓我們從改變主食開始,共同遠離糖尿病的困擾。

為什麼中國糖尿病越來越多?提醒:除了甜食,這3種主食盡量少吃 - 天天要聞

民以食為天,食以健為先。願我們都能在美食與健康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甲流致死嗎?多種病原體會同時感染嗎?春運會致流感暴發嗎?紅星新聞六問醫學專家 - 天天要聞

甲流致死嗎?多種病原體會同時感染嗎?春運會致流感暴發嗎?紅星新聞六問醫學專家

2024年12月1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布,我國正式進入流感季節性流行期。此後,流感感染人數不斷上升。據中疾控最新發布的第52周(2024年12月23日至12月29日)流感檢測周報數據,全國哨點醫院(不含港澳台)流感病毒陽性率仍呈快速上升趨勢。另據中國國家流感中心最新流感周報,當前流感病例中99%以上是甲流。據疾控部...
帶著孤獨症孩子擺攤的「臍帶」媽媽走紅後:已還清外債,希望社會多關注孤獨症家庭 - 天天要聞

帶著孤獨症孩子擺攤的「臍帶」媽媽走紅後:已還清外債,希望社會多關注孤獨症家庭

瀚瀚三歲之前,李海榮的生活過得很平靜,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活潑、愛跳舞的兒子。但孩子三歲零三個月時,她發現孩子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說話,帶到醫院之後,確診為了孤獨症。之後的日子裡,她的生活完全變了,離了婚,帶孩子四處求醫,做康復治療,花光了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兩年前,為謀生計,李海榮和瀚瀚回到了山東...
甲流來襲,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平穩過冬?快收藏這篇應對方法! - 天天要聞

甲流來襲,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平穩過冬?快收藏這篇應對方法!

近期甲流盛行,面對接踵而來的發熱病友,湖南旺旺醫院血液透析中心也迎來了一波不容小覷的挑戰,針對這波甲流的強勢來襲,血透中心已提高防禦等級,向腎友們科普甲流期血透患者及家屬需關注的相關知識。一、什麼是甲流?甲流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
「痰」吐得當:咳痰顏色背後的「健康信號」,你真的讀懂了嗎? - 天天要聞

「痰」吐得當:咳痰顏色背後的「健康信號」,你真的讀懂了嗎?

咳痰,這一常見的生理現象往往被我們忽視,然而它卻是呼吸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器。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介紹,痰是氣管、支氣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內的滲出物,包含了黏液、細菌、炎症細胞及壞死脫落的粘膜上皮細胞等。當呼吸道受到刺激或感染時,痰液的分泌量會增多,這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通過咳嗽將痰液排出體外,...
CT多久做一次比較好?做多了對身體有傷害嗎?醫生科普答案 - 天天要聞

CT多久做一次比較好?做多了對身體有傷害嗎?醫生科普答案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說到CT檢查,很多人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