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屬於「藝術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您的癥狀是典型的季節性過敏反應,再加上可能的氣候變化引發的感冒,您要注意一下生活習慣,特別是接下來的冬季。」醫生在看完李老太的體檢結果後,語氣輕鬆卻不失嚴肅。
李老太剛剛從診室里走出,忍不住揉了揉鼻子,鼻塞的感覺依舊沒法完全消失。
她是一位退休教師,閑暇時間經常和鄰里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或者去公園走一走、散散步。
冬季快到了,她總有些不舒服,似乎身體一到寒冷的季節就會「開了小差」。
最近,特別是這個時節,她覺得總是嗓子有點異樣,好像有東西卡在喉嚨,鼻子也經常不通,嚴重時還會咳嗽。再加上冬天剛來,她的腰腿也開始不那麼靈活了。
回家後的李老太坐在沙發上,琢磨著醫生剛剛說的話。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每到冬天總是免不了生病,甚至去年冬天,剛過完年,身邊的幾個朋友就因為體弱多病被送進了醫院。
李老太頓時覺得心裡有些發毛,她是不是也該提前做些預防?
於是,李老太決定重新審視自己即將到來的「寒冬」。這個季節,她必須「為自己的身體做好準備」。
李老太的健康問題其實並不複雜,每到冬天,她總是容易感冒、咳嗽,尤其是鼻塞、喉嚨卡住的感覺。
過去她沒有太多的重視,總覺得年紀大了,冬天稍微不注意就容易生病。可是,隨著年紀漸長,身體的各項機能確實不像以前那麼好了。
醫生剛剛提到的季節性過敏和氣候變化引發的感冒問題,確實讓李老太意識到自己得做些改變。
不過,李老太心裡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同樣的季節,別人也在過冬,但自己總是容易生病?這不僅僅是因為氣候變化,還是因為她的生活習慣存在問題?
難道「過冬」這件事,還真能和生活細節掛鉤?
於是,李老太決定去找她的朋友張大爺聊聊——張大爺可是一位資深的養生達人。張大爺年紀比李老太大一歲,可整個人看起來總是神采奕奕,冬天也從來不怕冷。
李老太好奇張大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他真有什麼「過冬秘訣」?
張大爺聽完李老太的疑惑後,摸了摸鬍子,語重心長地說道:「李老太,冬季這個季節,身體的確會受到寒冷的影響,但如果你不注意這四個方面,早晚就得進醫院。」
「你說的四個方面,是啥?」李老太連忙問。
「簡單來說,就是:1.不洗、2.不做、3.不睡、4.不吃。」張大爺用手指著空氣中的每一項,彷彿在給李老太上健康課。
李老太心裡一愣:「這四個『不』是什麼含義呀?」
「別急,聽我慢慢講。」張大爺端坐好,開始給李老太詳細分析。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老年人喜歡在家裡待得溫暖一點,就容易一洗澡洗得過久,或者水溫過高。」
張大爺說,「但是你知道嗎,過熱的水會把皮膚的天然油脂洗掉,導致皮膚乾燥,免疫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皮膚變得更加脆弱,長時間在熱水裡泡澡,反而容易感冒。」
李老太頓時眼睛一亮:「我倒是有時泡澡洗得有點時間長,怪不得老感覺自己皮膚乾燥。」
張大爺繼續說道:「其實,洗澡是可以的,但水溫最好控制在38度左右,避免過熱。另外,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五到十分鐘足夠了。特別是寒冷的冬季,更應該避免在浴室里久待。」
「再就是運動。」張大爺說,「冬天冷,很多人喜歡窩在家裡,不出去活動。但有些人又覺得得鍛煉,冬天稍微做點高強度的運動,反而容易造成關節損傷或者讓身體產生不適。
像是長時間站立、過度走路或者跑步,都容易讓身體出問題。」
「哦,我懂了,不能做劇烈運動。」李老太輕輕點頭,「不過,我平時是做些慢跑,應該沒問題吧?」
「慢跑是可以的,尤其是早晨和傍晚,最好還是選擇適當的散步,或者做些簡單的拉伸,避免關節過度運動。」
張大爺說:「冬天的時候,天氣寒冷,很多人容易『冬眠』,常常睡得特別久。你看,睡得太多不僅不利於身體健康,還容易導致身體不適。
特別是睡前吃得太多,或者睡覺的環境不通風,容易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影響健康。」
「哦,原來這樣!」李老太眼睛一亮,「我冬天常常喜歡睡午覺,但晚上睡得有點晚,是不是這樣不太好?」
「對,晚睡容易讓體內的生物鐘失調,影響身體的恢復。睡眠的時間要控制好,每天7到8小時為宜。盡量避免白天睡得太久,晚上再睡不著。」
「最後就是飲食。」張大爺用手指著李老太,「這個季節,大家都容易想多吃些熱量高的食物,比如油膩的肉類、糖分高的糕點等,結果一不小心就導致體重激增,甚至影響消化系統,最後還容易得一些胃腸道問題。」
李老太愣住了:「我好像是喜歡吃肉,尤其是燉牛肉什麼的,確實有時候感覺消化不良。」
張大爺點了點頭:「所以,冬季飲食要注意調整,減少油膩食物,保持均衡飲食,特別是增加一些蔬菜和高纖維食物的攝入。
像是胡蘿蔔、南瓜等根莖類蔬菜,不僅能幫助消化,還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
參考資料
[1]本刊編輯部.老人冬季養生要注意起居細節[J].家庭醫學(下半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