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政策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嘗試兼職獲取額外收入。此前,丁香人才曾發布《2018 年醫療人才就業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超3成醫生有副業,其中醫生們最愛做的副業是網路問診,其次是多點執業和寫作投稿,微商、代購、參與會議報告...
五花八門的副業也終於擁有了姓名,還有部分家裡有礦的醫生選擇了投(chǎo)資(gǔ)。
近期,美國medscape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39%的受訪醫生正在做兼職,較上年度增長2%。
其中,美國醫生平均在副業上的投入為21小時/每月,每年在兼職上的總收入達3.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2144元)。
看來副業不分國界,大家都想擁有。
副業做得好,年收入高達30萬美元!
在medscape發布的《十大最適合醫生的兼職工作》報告中,醫學專家證人、醫療顧問、臨床研究員等職位均榜上有名。
醫學專家證人的時薪在500~2000美元之間。這份工作要求醫生在本職工作之外,親自出庭,向法官、陪審團和律師們解釋複雜的醫學問題,提供公正的醫學意見,確保司法過程中的醫學問題得到準確和專業的解答。
有醫生表示,擔任兼職醫學專家證人不僅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幫助司法審判,還因為時間靈活可控而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一件充滿正義感的事情。
在我國,醫學專家證人在司法程序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012年修訂通過的《刑事訴訟法》在第192條第2款新增條目,首次確立了「專家輔助人」(又稱專家證人)制度。
在民事訴訟中,特別是涉及醫療損害賠償的案件中,醫學專家證人的意見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雖然《民事訴訟法》沒有專門針對醫學專家證人的條款,但在實際操作中,法院通常會邀請醫學專家出庭作證。
不過目前相關培訓、管理及經濟激勵制度尚不完善,從事這項兼職的醫生少之又少。
除去這一項,醫療顧問和臨床研究員也是不錯的選擇。
醫療顧問的薪酬通常按項目計算,時薪約為100~500美元。不過這項工作要求兼職人員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從而幫助醫療機構、保險公司、製藥企業、律所和諮詢機構等分析數據、提供多方面的專業意見。
臨床研究員的薪酬也是相當可觀的,兼職人員需要有相關臨床背景,能夠負責設計、開展和分析臨床試驗項目。
「醫學作家或編輯」
醫生可以通過撰寫健康科普、評述文章、為醫學期刊撰稿、出書等獲得一定的收入,平均收入為5.7萬~10.6萬美元。
參考這項,我國如今自媒體盛行,很多醫護人員做起了醫學知識科普博主、醫生日常vlog博主,收入也很不錯哦。
「遠程醫療醫生」
2023年,美國有74%的醫生從事遠程醫療的兼職工作,且多為家庭醫學、精神病學和兒科方向,年收入從3萬~5萬美元不等。
「醫事審查人員」
醫事審查人員通常是幫助美國保險公司審查、評估醫療記錄等,確保其符合法律、指南或最佳臨床實踐,時薪可達40~74美元。
「兼職教師」
兼職教師在醫學院從事教學工作,開發課程、主持研討會等。任教時薪取決於臨床工作薪酬,等比例轉換成教學報酬。
「健康私教」
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幫助客戶實現健康目標,收費標準可以按小時、按人頭或按目標定價。優秀者收入也非常可觀哦。
「急診醫生/臨時醫生」
比如內科醫生喬丹·格魯梅特一邊開播客教同行理財,一邊任兼職醫療主任。
進階版醫護兼職可以參考上面的排行榜。例如專名肝腫瘤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原院長楊秉輝教授,曾經長期擔任電台主持人,主持健康科普節目。楊教授多才多藝,還曾經出版過畫冊,舉辦過個人畫展。
來源 | 中洪博元生物
活動
🌲60多場論壇讓你在新知叢林中徜徉
🤖8000多平方米的展覽讓你掌握潮尖方法
🏥醫健產業優選解決方案展
🏥全國醫院高質量發展優勝案例展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十周年成就展等—快來掃碼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