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婦檢用的鴨嘴鉗,為何讓她們恐懼?

2024年05月18日23:15:06 健康 1889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邵萌)對於很多女性來說,邁向婦科診室的這一步,跨越的不單是物理上的距離,還是包含著恐懼、疼痛、羞恥等抵觸情緒的婦檢陰影。

而談及陰影的來源,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到陰道窺器。它是婦科檢查常用器械,外形酷似鴨嘴,也被稱為鴨嘴鉗。長期以來,其所帶來的疼痛和不適,讓很多女性對婦檢避之不及。

中新健康|婦檢用的鴨嘴鉗,為何讓她們恐懼? - 天天要聞

一位博主發視頻分享了關於鴨嘴鉗的思考,引發討論。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最近,一位博主分享了關於鴨嘴鉗的思考,引發很多共鳴和討論。為何多年來窺器沒有太大改良?能否有對女性更友好的婦檢器械?面對婦檢,女性如何才能不再焦慮和抗拒?

她們為何恐懼婦檢?

儘管不是第一次做婦檢,但當周芸(化名)躺在檢查床上的那一刻,還是控制不住地緊張起來。

抵觸源於她第一次做白帶常規檢查時不愉快的經歷。「醫生很著急,下手很重,我叫了一聲,對方不耐煩地大聲說『放鬆,你這樣我怎麼檢查!』」

這次經歷不可避免地給周芸留下了陰影,此後,即便有炎症,她也盡量自行用藥。「怕疼,也怕醫生不友好,很難再鼓起勇氣踏入檢查室。」

周芸的遭遇並非個例。小淇最近因宮頸息肉做檢查,也痛到差點落淚。此前她也做過TCT檢查,但從未覺得難以忍受。「同樣是用鴨嘴鉗,之前的醫生很專業、溫柔,就沒太大感覺。這次不知道是不是檢查手法問題,我努力深呼吸,也表達了不適,但沒有改變,出了好多血。」

中新健康|婦檢用的鴨嘴鉗,為何讓她們恐懼? - 天天要聞

小淇此前做過TCT檢查,在她看來,那次的醫生很專業、溫柔。受訪者供圖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婦科檢查,會出現一大堆「慘痛」經歷,豆瓣甚至有個「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小組,兩萬七千多人在組裡分享關於婦檢的經歷和困惑。

這些困惑中,比較普遍的是:為何多年來窺器似乎沒有太大改進?是否能有更舒適的婦檢器械?

「這個問題不光我有,連我男朋友都有。但我們畢竟是外行,可能改良涉及到很多部門、人員,包括成本、培訓這些方面吧。」小淇說。

能否有更好的替代?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顧仲毅在接受中新健康採訪時介紹,鴨嘴鉗是婦檢最基本的檢查工具,健康體檢、白帶常規、HPV檢查或涉及到宮頸、宮腔、陰道的各種檢查,都要藉助該器械。

談及為何鴨嘴鉗一直在被使用,顧仲毅認為,如今的鴨嘴鉗已是經過幾輪改進後比較成熟的版本,且一次性使用,清潔度高。藉助鴨嘴構造的窺器,可以清楚地暴露陰道和宮頸進行檢查。此外,鴨嘴鉗撐起後會有螺紋卡住,醫生可以單手操作,另一隻手用棉簽取樣,實用且操作方便。

「最關鍵的是,鴨嘴鉗成本很低。紗布、窺器、棉簽等都是醫用耗材,屬於醫院的隱性成本,無法收費。」顧仲毅說。

在最近關於鴨嘴鉗的討論中,有人提出了材質、造型等方面的改良建議。實際上,已有研究者嘗試過減少窺器檢查痛苦的方法,有的設計了柔軟的充氣裝置,有的採用了類似棉條推管的設計......但至今沒有新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臨床。

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六層樓」在近期發布的視頻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包括多葉開合提升舒適度、結合生理曲線進行造型改良、溫度可控等。

在顧仲毅看來,其實很多建議醫生和醫療器械企業都考慮過,然而,綜合成本、檢查準確性、操作難度、使用風險等因素,最終還是沒有產品能大規模替代傳統窺器。

「現在的情況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但不妨礙我們去暢想未來更美好的體驗。」六層樓說。

如何讓女性不再抗拒?

婦檢的不適程度,既與檢查工具有關,也與患者個人體質、有無炎症、患者緊張程度、醫生手法、醫患溝通情況有關。

顧仲毅很能理解患者的抵觸。在他看來,鴨嘴鉗帶來的不適感是普遍的,患者對於暴露隱私部位的緊張會導致肌肉收縮,也會加重檢查的疼痛與不適。

如果說疼痛是身體層面的感受,那麼少部分醫生操作比較粗暴等,則是使患者陷入婦檢陰影的另一大因素。

顧仲毅提到,三甲醫院婦科門診,通常一名醫生一上午要看30到40個病人,因為患者數量多,分給每位患者的時間有限,有時候很難顧及到患者感受。如果有耐心一些,做好安慰和講解,患者體驗會好很多。

中新健康|婦檢用的鴨嘴鉗,為何讓她們恐懼? - 天天要聞

在「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小組,一些醫生開貼提供建議和解答。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台截圖

比如,對於一些緊張的病人,可以給她們用小號窺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潤滑劑來緩解疼痛。操作前的告知和安慰,也能讓病人擁有更好的就醫體驗。

他也建議,患者主動跟醫生溝通自己的要求和感受。比如能否用小號窺器,動作能否輕柔一些,也可以引起醫生的重視。

以往關於婦檢話題,女性似乎是沉默的,或許是囿於病恥感,或許是沒找到合適的發聲渠道。

顧仲毅覺得,問題一直存在,這次關於鴨嘴鉗的廣泛討論是個好現象,一方面或許能啟示對婦檢有陰影的女性知道自己有要求良好服務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能讓醫生明白,自己眼中「習慣成自然」的常規檢查,卻是很多女性的隱痛。

「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一點,總歸是件好事,我對未來出現更友好的婦檢工具還是充滿期待的。」周芸說。(完)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 天天要聞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啊?你說要做放療?是不是已經很嚴重了?」「放療不是會把人燒壞嗎?」「聽說放療掉頭髮、嘔吐、整個人都廢了……」在門診聽到「放療」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問「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還能不能撐得住」。眼神里的恐懼,幾乎能把診室空氣凍住。
中醫藥文化夜市開啟「吃喝玩學購」養生局 - 天天要聞

中醫藥文化夜市開啟「吃喝玩學購」養生局

縱覽客戶端訊(鞏志根)「這款香膏主要成分是艾草、薄荷,可以防蚊止癢,成分純天然、無任何添加劑,特別適合小孩子使用,您可以試用體驗一下。」在河北省中醫藥文化夜市上館陶縣一家艾草產品生產企業的展位上,兩名工作人員耐心地向大家介紹著艾草相關產品。一對帶寶寶逛夜市的年輕夫妻體驗後買了2盒,還詳細了解了艾草足...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保膽手術開啟膽囊疾病治療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保膽手術開啟膽囊疾病治療新篇章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憑藉成熟的保膽取石、保膽取息肉技術,成為眾多膽囊疾病患者的福音,讓他們避免成為「無膽英雄」。在傳統外科手術觀念里,切除病變器官似乎是治療疾病的常見手段。但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秉持「治療疾病,保留器官,重塑健康」的理念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 天天要聞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5月25日,全國護膚日。辨識濕疹的「信號」濕疹皮損的表現可隨疾病進展呈現多形性特徵,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特徵。急性期:皮損基底潮紅,出現密集粟粒大紅色丘疹,伴滲出和結痂。亞急性期:紅斑顏色轉暗,滲出減少,出現鱗屑和皸裂。慢性期:皮膚增厚呈皮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很多人為了趕時間經常十分鐘就解決一頓飯但這種「超速」吃飯的習慣會給健康帶來負擔多項研究報告表明,在幾乎所有年齡組和人群中,進食速度與肥胖呈正相關。更可怕的是,習慣性的快速進食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加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 天天要聞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2025年5月24日,「2025南山呼吸健康論壇暨廣州國家實驗室成立4周年系列學術活動」於廣州圓滿舉辦,「鍾南山科普工作室」在主論壇上正式揭牌成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及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