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2024年05月15日20:45:17 健康 1412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


「胃不好,不要亂吃東西!」劉醫生嚴肅地對王阿姨說。

故事開始在一個普通的周四,王阿姨走下樓梯,發現小區門口新開了一家麻辣燙店。她的兒子小李在遠處興奮地喊道:「媽,這家麻辣燙聽說特別好吃,咱們今天就去試試吧!」王阿姨笑著答應了,她平時飲食規律,但偶爾也會跟家人一起放鬆一下。

王阿姨是個57歲的退休教師,教了一輩子的數學。她平時吃飯規律,早餐永遠是一碗熱騰騰的粥,午餐是精緻的家常菜,晚餐則以清淡為主。她的胃口向來很好,從來不挑食。但她沒想到,這次的「放鬆」竟然會帶來一場不小的風波。

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 天天要聞

麻辣燙的香味撲鼻而來,王阿姨和小李點了滿滿一桌,香辣的湯底配上新鮮的蔬菜、嫩滑的魚片,還有他們最愛的牛百葉。一口下去,麻辣鮮香直擊味蕾,王阿姨忍不住多吃了幾串。

然而,接下來的幾天,王阿姨開始頻繁腹瀉,甚至感到胃部隱隱作痛。她起初以為是普通的腸胃炎,吃了些止瀉藥,但情況並沒有好轉。小李心急如焚,趕緊帶她去了醫院。

「劉醫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李焦急地問道。劉醫生是市醫院的消化科專家,經驗豐富。他仔細問診並安排了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王阿姨的胃粘膜嚴重受損,初步診斷為胃癌

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 天天要聞

「胃不好,不要亂吃東西!」劉醫生再次強調,「特別是三種涼食,千萬要注意。」這句話如同警鐘,敲在王阿姨和小李的心頭。

原來,王阿姨平時胃口好,但由於年紀漸長,胃黏膜的自我修復能力下降,加上那次吃麻辣燙時的過量刺激,才導致了這一系列問題的爆發。劉醫生解釋說,尤其是以下三種涼食,胃不好的人一定要慎吃。

**涼食一:涼拌菜**

涼拌菜雖然清爽可口,但很多人不知道,未經高溫處理的生蔬菜中,可能含有多種細菌和寄生蟲。如果儲存不當,還可能滋生更多有害微生物。特別是胃黏膜已經受損的人,吃這些冷盤無異於「雪上加霜」。

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 天天要聞

**涼食二:冰鎮水果**

夏天來臨,冰鎮水果成了很多人的心頭好。尤其是西瓜,甜美多汁,讓人無法抗拒。但冰鎮水果會刺激胃腸道,使胃黏膜血管收縮,導致血流量減少,胃部消化功能下降,容易引發胃痛、腹瀉等問題。

**涼食三:冷飲**

這是很多人的「死穴」,尤其是年輕人,奶茶、冷飲不離手。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過多的冷飲會導致胃腸道溫度驟降,影響消化酶的活性,進而引發消化不良和胃痛。尤其是那些含糖量高的冷飲,還會增加胃腸負擔。

劉醫生見王阿姨和小李神情緊張,便耐心地給他們講了一個病例。李大爺今年65歲,喜歡吃涼拌菜,每天晚飯都要來一盤。他平時也感覺胃不舒服,但從未在意。直到一次胃痛難忍,才去醫院檢查,結果是晚期胃癌。儘管醫生全力治療,但因為發現太晚,李大爺最終還是去世了。

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 天天要聞

聽完這個故事,王阿姨和小李感到一陣後怕。王阿姨暗自決定,以後一定要好好保養胃,遠離那些危險的涼食。

接下來,劉醫生詳細解釋了為什麼這些涼食對胃不好的人危害如此大。他引用了一組數據,指出胃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體中。根據《中國胃癌年報》,每年新發胃癌病例超過40萬,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有長期不良飲食習慣。

**醫學觀點:胃癌的防治要從日常飲食入手**

劉醫生的觀點獨特而深刻。他認為,胃癌的防治不僅僅依靠醫學技術,更重要的是從日常飲食入手。他強調,規律飲食、健康飲食才是預防胃癌的關鍵。特別是對於胃不好的人,以下幾點建議尤為重要:

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 天天要聞

1. **避免暴飲暴食**:一次性攝入大量食物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尤其是那些辛辣、油膩的食物,更容易刺激胃黏膜,引發胃部不適。

2. **少吃涼食**:上文提到的涼拌菜、冰鎮水果和冷飲,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應以溫熱的食物為主,避免刺激胃腸道。

3. **定時定量進食**: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按時吃飯,不要因為忙碌而忽略正餐。這不僅有助於胃腸道健康,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

4.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全穀類食品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

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 天天要聞

5. **避免長期服用刺激性藥物**:一些止痛藥、抗炎葯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長期服用會增加胃潰瘍和胃癌的風險。如果需要長期用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並配合保護胃黏膜的藥物。

6. **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壓力大、情緒波動會影響胃腸功能,導致消化不良和胃病。適當放鬆、保持愉快的心情對胃腸健康非常重要。

7. **戒煙戒酒**:煙草和酒精對胃黏膜有直接的損害作用,長期吸煙喝酒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因此,戒煙戒酒是保護胃健康的重要措施。

劉醫生最後補充說,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但再忙也要關注自己的健康。胃病是慢性病,防治要從日常做起,不能等到問題嚴重了才後悔莫及。

57歲女子胃癌去世!平時吃飯規律,醫生:胃不好,3種涼食不要碰 - 天天要聞

「胃病真的是吃出來的嗎?」劉醫生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他詳細解釋道,胃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飲食習慣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因素如遺傳、感染(如幽門螺桿菌)、精神壓力等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胃病的預防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不僅要注意飲食,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最後,劉醫生提醒大家,胃病防治需要長期堅持,不能一蹴而就。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預防胃病的關鍵所在。王阿姨和小李聽完,感激地向劉醫生道別,決心從今天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保護自己的胃健康。

王阿姨的故事給我們每個人敲響了警鐘: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能讓我們遠離疾病,還能讓我們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像王阿姨一樣,重視自己的胃健康,從今天開始,做出改變。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乳腺癌多是「拖」出來的,女人身體若有3處異常,應及早就醫 - 天天要聞

乳腺癌多是「拖」出來的,女人身體若有3處異常,應及早就醫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中的「高危」疾病,雖然現如今早期診斷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但依然有很多女性因為對病症的不重視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很多時候,乳腺癌的出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慢慢發展、逐步顯現的過程,往往是因為忽視了身體的某些異常信號,才導致病
國家衛健委叫停「阿爾茨海默病手術」 - 天天要聞

國家衛健委叫停「阿爾茨海默病手術」

據南方日報報道,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通知》。根據這份通知,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評估認為該技術處於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心臟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焦慮抑鬱、孕產期、圍絕經期人群如何運動有指引!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發布運動處方共識 - 天天要聞

心臟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焦慮抑鬱、孕產期、圍絕經期人群如何運動有指引!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發布運動處方共識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健康促進和慢病預防的主要生活方式干預手段。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腎臟病、原發性骨質疏鬆、乳腺惡性腫瘤、焦慮抑鬱症等患者,以及處於孕產期、圍絕經期及絕經期等特殊階段的女性應該如何科學運動?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 天天要聞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 半島網7月8日訊(記者 張家瑞)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在心內科學科帶頭人鍾敬泉教授、科室主任姚桂華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教授的指導下,在麻醉科副主任鄭強、心外科副主任霍玉峰、超聲心動圖室許紅曉副主任醫師等支持下,心內科冠心病與結構性心臟病病區副主任、結構性...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 天天要聞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控糖不是犧牲生活,而是重建它的藝術。」【第一關】不控糖,生活隨時「斷電」!你有沒有試過:飯後血糖飆升,整個人昏昏欲睡?或者一天忙碌下來,才發現手腳發麻、眼花頭暈?這不是小問題。糖尿病不是簡單「少吃甜」就夠了,它像隱形炸彈,藏在每一口飯、每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 天天要聞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剛上崗三天,正在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做實習保安的大二學生鄺藝年就做了一件很「帥」的事:7月5日上午,一患者突然暈倒在醫院門診大廳外。鄺藝年見狀,衝上前去將其「公主抱」,狂奔三百米沖向急診室。從發現到交接給醫生,只用了兩分鐘。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事發5日上午十一時許,當時該患者正在門診大廳外,突然無法站立...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 天天要聞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隨著暑氣漸長三伏天即將到來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濕氣最重的時節也是調理體質的黃金窗口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為何是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