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常用的胃灼熱藥物與痴呆症風險增加 33% 相關

2025年07月09日07:02:04 健康 1729

胃灼熱藥物可能帶來隱性代價:多年服用後,痴呆風險將飆升 33%。

警告:常用的胃灼熱藥物與痴呆症風險增加 33% 相關 - 天天要聞

一項重要研究發現,服用質子泵抑製劑 (PPI) 等胃酸反流藥物超過 4.4 年的人患痴呆症的風險要高出 33%。

雖然這項研究並未證明這些藥物會導致記憶力喪失,但它加劇了人們對長期使用 PPI 的擔憂,PPI 也與中風、骨折和腎臟疾病有關。短期使用並未顯示風險增加,但長期使用則會引起警覺。專家敦促患者在進行任何藥物調整前諮詢醫生,並指出突然停葯可能會加重癥狀。

質子泵抑製劑與痴呆風險相關

如果您正在服用治療胃酸反流的藥物,研究表明,可能需要檢查一下您的用藥時間。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期刊《神經病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服用質子泵抑製劑 (PPI) 等抑酸藥物超過四年半的人,患痴呆症的風險高於未服用此類藥物的人。

重要的是,這項研究並未證明PPI會導致痴呆症。它表明了一種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關聯。這些藥物的非處方版本未被納入研究範圍;只考慮了處方版本。

胃酸反流是指胃酸反流到食道,通常是在進食或躺下後發生。這會導致胃灼熱、潰瘍,在慢性病例中,還會導致胃食管反流病 (GERD),從而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質子泵抑製劑通過阻斷胃壁中產生酸的酶來發揮作用。這類藥物通常用於治療頻繁或嚴重的反流

警告:常用的胃灼熱藥物與痴呆症風險增加 33% 相關 - 天天要聞

質子泵抑製劑(PPI)是一種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它們常用於治療胃酸反流、燒心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疾病。通過降低胃酸水平,PPI 有助於防止食管損傷並促進潰瘍癒合。圖片來源:Stock

顯微鏡下的長期使用

「質子泵抑製劑是控制胃酸反流的有效工具,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長期服用質子泵抑製劑會增加中風、骨折和慢性腎病的風險,」該研究的作者、明尼蘇達大學明尼阿波利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醫學學士、哲學博士、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會員卡馬克什·拉克希米納拉揚(Kamakshi Lakshminarayan)說道:「儘管如此,有些人仍然定期服用這些藥物,因此我們研究了它們是否與更高的痴呆症風險相關。雖然我們沒有發現短期服用與這些藥物存在關聯,但我們確實發現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增加痴呆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跟蹤了 5712 名 45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他們最初均未患痴呆症。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75 歲。研究人員通過訪談和每年的隨訪電話追蹤他們的藥物使用情況。大約四分之一的參與者(1490人)使用了PPI。

根據服藥時間長短,研究人員將人們分組:從未服藥、服藥時間最長為 2.8 年、服藥時間 2.8 至 4.4 年、服藥時間超過 4.4 年。

經過平均 5.5 年的隨訪期後,585 名參與者患上了痴呆症。

數字顯示痴呆症病例增加

在 4222 名未服用這些藥物的受試者中,有 415 人患上了痴呆症,即每 1000 人年有 19 例。「人年」既代表了參與研究的人數,也代表了每個人參與研究的時間。在 497 名服用這些藥物超過 4.4 年的人中,有 58 人患上了痴呆症,即每 1000人 年有 24 例。

在調整了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以及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健康相關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服用胃酸反流藥物超過 4.4 年的人比從未服用過這些藥物的人患痴呆症的風險高出 33%。

研究人員並未發現服用該藥物時間少於 4.4 年的人患痴呆症的風險更高。

後續步驟和治療注意事項

「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研究結果,並探究長期使用質子泵抑製劑與痴呆症風險增加之間可能存在關聯的原因,」作者指出:「雖然治療胃酸反流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服用抗酸劑、保持健康體重、避免晚餐和某些食物,但不同的方法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在進行任何調整之前,務必諮詢醫生,討論最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因為突然停葯可能會導致癥狀惡化。」

本研究的一個局限性在於,研究人員每年僅詢問參與者一次藥物使用情況,因此研究人員估算的是年度檢查之間的用藥情況。如果參與者在兩次檢查之間停用並重新開始服用胃酸反流藥物,其用藥情況的估算可能不準確。作者也無法評估參與者是否服用過非處方胃酸反流藥物。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包括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支持。

參考文獻:Carin Northuis、Elizabeth Bell、Pamela Lutsey、Kristen M George、Rebecca F. Gottesman、Tom H. Mosley、Eric A Whitsel 和 Kamakshi Lakshminarayan 合著的《質子泵抑製劑的累積使用與痴呆風險: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2023年8月9日,《神經病學》。DOI:10.1212/WNL.0000000000207747

文章來源:美國神經病學學會

免責聲明:康加號聚焦全球健康科研進展,內容基於權威期刊編輯,著作權歸原始作者或合法權利人;如有權益爭議,敬請在線留言處理。文章旨在健康科普,不能作為獨立診療依據;如需精準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療機構。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生坦言:這5種水果,是血管的幫手,堅持吃,血管會更年輕 - 天天要聞

醫生坦言:這5種水果,是血管的幫手,堅持吃,血管會更年輕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警惕不良網路信息,增加青少年的性焦慮 - 天天要聞

警惕不良網路信息,增加青少年的性焦慮

現代快報訊(記者 梅書華)性教育不應是「蜻蜓點水」,為了讓青少年更好地建立健康的性認知、情感與人際關係,實現身心全面成長,7月8日上午,南京鼓樓醫院舉行了「青少年性教育」暑期夏令營活動。
不折騰人財物,共育醫學新高地 醫院高校探索新型「聯姻」 - 天天要聞

不折騰人財物,共育醫學新高地 醫院高校探索新型「聯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張華 朱嘉樂近期,醫療界接連上演重磅「聯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正式掛牌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牽手廣東藥科大學、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聯姻南方科技大學、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掛牌暨南大學附屬醫院……醫院與高校「聯姻」熱潮背後的深層需求是什麼?新型...
乳腺癌多是「拖」出來的,女人身體若有3處異常,應及早就醫 - 天天要聞

乳腺癌多是「拖」出來的,女人身體若有3處異常,應及早就醫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中的「高危」疾病,雖然現如今早期診斷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但依然有很多女性因為對病症的不重視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很多時候,乳腺癌的出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慢慢發展、逐步顯現的過程,往往是因為忽視了身體的某些異常信號,才導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