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開欄語】本欄目是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學科帶頭人林琳教授帶領團隊開辦的專刊欄目,致力於中醫體質平衡、保健養生和呼吸系統常見病疑難病的預防治療調理,將介紹陰平陽秘健康生活知識,日常保健技巧,養肺護肺常識,並介紹肺部結節,肺癌,間質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氣管擴張,各種病毒和細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各類呼吸疾病的預防、治療、日常調理及肺康復。
第116期 診室故事
陳伯的孫子感染了支原體肺炎,照顧孩子兩天後陳伯自己也中招了,且病情嚴重,高燒不退,氣喘,劇烈咳嗽,頭痛,渾身乏力,吃了頭孢克肟、阿奇黴素、布洛芬兩天後依舊發熱,胸片結果示左上肺及右下肺斑片影。於是家人趕緊送陳伯住院治療,查肺炎支原體核酸陽性,後使用莫西沙星並結合中藥治療,兩周後肺部陰影明顯吸收順利出院。
但出院後陳伯還有咳嗽,咽喉氣管內痰堵,氣上沖喉,身體虛弱,怕冷,汗多,睡眠極差,口乾口苦,易疲乏氣短,無胃口。於是陳伯來到廣東省中醫院林琳教授的門診。林教授指出這是肺炎後氣陰兩傷、濕熱未除、疏機不暢所致。於是開具益氣養陰、清熱祛濕、宣肺理氣的中藥處方,陳伯吃過後好了不少,咳嗽減輕,口乾苦消失,睡眠大大改善。遂來複診繼續調理身體。他諮詢林教授:支原體肺炎現在大流行,家裡人平時該如何預防呢?

感染後康復階段需注意哪些?
支原體肺炎康復後,雖近期一般不易再感染,但病後身較虛弱,康復調養應注意以下事項:
(1)加強營養,吃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
(2)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戶外鍛煉,但不宜劇烈運動。
(3)康復後還有咳嗽、疲勞乏力、怕風冷等不適癥狀時,可採取中醫藥調理鞏固。
(4)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養肺操等功法鍛煉也有益,可優先選擇在戶外陽光充足的時候做,每天20-30分鐘,能幫助提升肺氣,增強身體免疫力。

做好預防最重要!
(1)避免去人群密集和密閉的公共場所,出門時盡量戴口罩。
(2)注意手衛生,勤用肥皂、洗手液洗手,或用消毒洗手液消毒雙手。
(3)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潔。
(4)清淡飲食,多喝溫水,少吃難消化、煎炸油膩的食物。
(5)深秋時節須防寒保暖,早晚溫差大,關注天氣變化,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6)適量進行運動鍛煉,增加身體抵抗力。
(7)學校、辦公室等場所人口密集,最容易導致集中感染,需經常消毒、通風,做好管理。
Tips:目前還沒有預防肺炎支原體的疫苗,因此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十分關鍵!
調補藥膳推薦

1. 預防患病
西洋參雞湯
材料:西洋參 30克,雞肉 500克,紅棗、生薑少許。
做法:雞肉切塊,沸水中焯水後洗凈瀝干。西洋參用清水浸泡10分鐘後瀝出。燉鍋中加入薑片、雞塊、紅棗、西洋參,加入清水沒過食材。大火燉半小時,調成中火繼續燉1小時,調味即可。此湯適合體質偏熱人群食用。

北芪沙參老鴨湯
材料:北沙參30g,老鴨一隻,生薑、枸杞、黃酒少許。
做法:將水燒開,放入老鴨焯水,撈出撇乾淨浮沫。將老鴨放入燉盅里,加入少許黃酒、枸杞、姜和北沙參,文火燉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此湯適合體質偏寒人群食用。
2.病後康復
沙參玉竹水鴨湯
材料:玉竹20克,北沙參30克,百合15克,水鴨1隻,生薑若干片。
做法:將水鴨焯水,所有材料洗乾淨一起放入砂鍋,加入2L水,武火煮開文火煲2小時,調味飲用。
杏仁燉雪梨
材料:杏仁15克,雪梨1個,冰糖20g
做法:杏仁去皮打碎;雪梨去皮切片,加入冰糖,水適量,隔水蒸煮1小時。每天早晚可吃1次,對病後咳嗽有益。

林琳診室 | 肺結節體質有差異,飲食調護各不同
林琳診室 | 肺結節≠肺癌,如何鑒別肺結節之良惡?
林琳診室 | 秋意涼,慢阻肺患者謹防急性加重
醫學指導:林琳,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國醫大師周仲瑛、洪廣祥、晁恩祥教授學術繼承人。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學術繼承人。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熱病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委,世中聯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科學研究,擅長中西結合治療哮喘、肺部炎症、支氣管擴張、慢阻肺、肺癌、肺部結節、各種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擅長呼吸系統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復治療技術,以及️擅長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擅長體質平衡健康調理。
牽頭制定《慢阻肺中醫肺康復指南》和《中成藥治療成人流行性感冒臨床應用指南》。參與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指南(2011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等多項行業指南。獲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全國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全國和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南粵巾幗十傑、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傑出女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主編出版專著6部,發明專利4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州市科技進步獎等9項。
出診時間:
周二下午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七樓治未病門診
周四上午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門診三樓特需門診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團隊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成立於1986年,30多年已建設成為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過硬,綜合服務能力強,行業學術地位高的學科,被遴選為國家華南區域中醫肺病診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重點專科,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享有較高行業知名度。
專科圍繞慢阻肺、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癌、肺結節、間質性肺病、肺動脈高壓、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礙等慢性肺系疾病進行深入的臨床與理論機理研究。通過挖掘和傳承古今經驗,開發系列特色外治療法和內服方葯,學術水平在全國中醫院領先在前。
專科團隊擅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涵蓋疾病早期預防、治療、康復、慢病管理等核心內容。專科中醫特色鮮明,開展自血療法、中藥穴位貼敷、穴位注射、中醫肺康復等中醫特色治療,對慢性咳嗽、慢阻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多種疾病確有療效。同時還開展肺功能測定、多導睡眠監測、支氣管鏡檢查、FeNO和誘導痰細胞學檢查等現代診療技術,為患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
執行編輯:竹心有天
審核校對:庄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