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新發兒童青少年癌症逾4萬|被低估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

2022年10月09日14:42:10 健康 1840

年均新發兒童青少年癌症逾4萬|被低估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 - 天天要聞

近日,首個針對我國兒童與青少年癌症發病率和衛生服務可及性的現狀研究在《柳葉刀》發表。該研究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與支持下,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教授倪鑫團隊完成的。

該項研究首次報告了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最新發病率的綜合數據。結果顯示,2018年至2020年,我國共有121145名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為癌症患者。該研究還發現,衛生服務可及性作為健康社會的決定因素之一,對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有重要影響。研究進一步指出了改善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現狀的干預措施。


年均新發兒童青少年癌症逾4萬

癌症是全球兒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收入國家報告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高於中低收入國家。然而,超過80%的兒童癌症病例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

由於缺乏高質量的兒童癌症登記數據,以及超過16%的流動人口的存在,導致數據缺失,我國之前報告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被低估。在中國,基於經濟發展水平視角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從未被報告過。

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複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成立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截至2022年9月,兒童腫瘤監測網路已覆蓋全國587家兒童腫瘤監測點,已登記186萬條兒童癌症病例信息。

倪鑫團隊深入分析國家兒童腫瘤監測網路的監測數據及國家相關領域資料庫信息,估算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兒童(0~14歲)和青少年(15~19歲)的癌症發病率。基於兒童腫瘤國際分類標準,報告了12個主要診斷組、47個亞組和81種癌症亞型的最新發病率。

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新發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4.038萬名;3年平均總發病率為126.48/百萬;0~14歲兒童癌症的發病率為122.86/百萬、15~19歲青少年癌症的發病率為137.64/百萬。在兒童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依次為白血病(42.33/百萬)、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9.59/百萬)和淋巴瘤(11.54/百萬);而在青少年中,惡性上皮癌症和黑色素瘤位居第一(30.39/百萬),其次是白血病(30.08/百萬)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6.75/百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究發現白血病佔比約32%、淋巴瘤佔比約9.7%,將近60%的患者是實體腫瘤患者,說明兒童實體腫瘤的流行病學負擔被低估了。


為優化兒童癌症衛生資源配置提供數據支撐

國家高度重視我國兒童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其中以兒童癌症為主要代表的疾病受到了特別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全國率先開展兒童癌症的疾病救治與全程管理工作,已將22萬名兒童癌症患者納入全程管理。

此次研究的最大創新點是根據人類發展指數對全國和不同人類發展指數地區的兒童腫瘤診斷相關的4個衛生服務指標進行了研究,發現兒童腫瘤發病率與人類發展指數呈顯著正相關趨勢,兒童腫瘤醫師、病理醫/技師、兒童腫瘤診療機構以及兒科床位的人口和地理密度與人類發展指數水平也呈正相關。

該項研究成果不僅為衛生行政部門精準優化兒童癌症資源配置和我國兒童癌症防控措施及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量化的數據證據,而且為近年來我國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客觀佐證。

倪鑫團隊建議,在推進分級診療進程中,充分考慮將兒童癌症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作為設立和評價區域兒童醫療中心和區域癌症中心的標準之一,從制度上要求各地區配備高質量的兒童癌症衛生服務資源,確保癌症患兒在區域內甚至在省內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減少異地就診所帶來的非醫療費用支出現象。同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院與國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療中心的聯動,提升各地兒童癌症早期識別與早期診斷能力。


給全球兒童癌症控制添磚加瓦

此次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我國醫療保險的普及(96.3%)和跨省醫療保險支付結算制度的實施,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可以選擇醫院或跨省享受醫療服務,不受轉診模式的限制,極大程度緩解了兒童癌症診療資源有限地區的癌症患兒享受優質衛生服務的困境。

該研究為中低收入國家提高服務可及性、促進癌症患兒享受便捷醫療服務、降低疾病負擔提供了寶貴的科學證據和實踐經驗。

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的Sumit Gupta評價這項研究代表了中低收入國家一項非常成功的兒童癌症計劃,響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兒童癌症倡議,為全球兒童癌症控制取得重大進展添磚加瓦。

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主任倪鑫表示,監測中心將進一步評估我國兒童腫瘤的疾病負擔,包括兒童腫瘤生存率及死亡率;基於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平台開發兒童腫瘤專病資料庫,針對不同病種建立規範化診療指南;評估兒童腫瘤防控措施效果;開展兒童腫瘤倖存者研究、兒童腫瘤用藥相關研究,促進藥物研發與成果轉化;促進兒童腫瘤政策制定與效果評估。

原文載於《醫學科學報》 (2022-09-30 第6版 聚焦)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戴手套!戴手套!致死率或達100% - 天天要聞

戴手套!戴手套!致死率或達100%

在日常生活中被魚刺刺傷或許已經司空見慣然而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傷口卻可能隱藏著不容小覷的健康風險01 浙江麗水58歲的張阿姨近4個月來一直被手部腫痛折磨起初只是一個小膿皰沒想到之後卻整隻手都紅腫疼痛近期張阿姨輾轉去到麗水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醫
全市首個社區腦健康中心落地嘉定,半年服務患者超200名 - 天天要聞

全市首個社區腦健康中心落地嘉定,半年服務患者超200名

2024年11月,上海市首個社區腦健康中心落地安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通過利用AI檢查設備開展神經退行性疾病篩查,以及三甲醫院專病專家下沉社區,加強腦健康疾病的早期篩查、診療與干預,也為病人就醫提供更多便利。半年來,項目已累計篩查出腦神經疾病患者200餘名。5月10日下午,瑞金醫院的神經科專家再次來到安亭鎮社...
控制體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 天天要聞

控制體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有人面臨工作壓力、情感焦慮時,會出現「情緒性進食」行為……這些看似滿足口腹之慾的舉動,實際上是情緒困境的「求救信號」。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到來之際,心理健康與體重管理的關聯再度引發關注。
護士節丨這個科室的護士每天製作超千個「安心包」,用「任意門」送往全院 - 天天要聞

護士節丨這個科室的護士每天製作超千個「安心包」,用「任意門」送往全院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外科樓四層,「消毒供應中心」的標識牌低調懸掛。作為醫院感染控制的核心樞紐,這裡採用了模塊化的布局和設計——物料傳輸系統好像精密的物流矩陣,以確保醫用器械從污染到滅菌的全流程閉環。湘雅三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主管護師楊霞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在這裡,「包」是很重要的單位。消毒供應中心會...
每天該走多少步?如何避免運動損傷?這樣走路才健康 - 天天要聞

每天該走多少步?如何避免運動損傷?這樣走路才健康

走路也能走出健康。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規律步行不僅能有效鍛煉身體,還能預防多種疾病。每天走多少步才科學?怎麼走更健康?如何避免運動損傷?一起來看規律步行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股骨頭壞死科主任醫師陳鎮秋介紹,規律步行的好處多多:防止肌肉萎縮:讓腿部肌肉保持活力,走路更輕...
年輕人開始用「多巴胺排毒」,提升專註力有科學依據嗎? - 天天要聞

年輕人開始用「多巴胺排毒」,提升專註力有科學依據嗎?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爽 譚琪欣)一段時間內禁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音樂,也不吃垃圾食品……「多巴胺排毒法」,正在不少年輕人中悄然流行。這有科學依據嗎,是否真的這麼神奇?「我也跟風試了一次,但只是不刷短視頻和社交媒體,一開始會很不習慣,總想打開手機,但後面學進去了也就還好,而且等到晚上結束...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風險都降低! - 天天要聞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風險都降低!

提到核桃,很多人都認為吃核桃補腦,但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2025年2月,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食物與功能》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早餐中加點核桃,可以對記憶起到延遲保護作用,並改善大腦認知功能。
大腦很愛的5種食物卻要少吃,為什麼呢? - 天天要聞

大腦很愛的5種食物卻要少吃,為什麼呢?

大腦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補腦健腦的需要,大腦健康年輕自然長壽。除了保證每日足夠的睡眠和適量運動,還可以通過食物為大腦補充營養。魚肉防止腦細胞退化魚肉是促進智力發育的首選食物之一。
73歲普京的養生之道:深夜盡量不吃東西,每天運動強心肺! - 天天要聞

73歲普京的養生之道:深夜盡量不吃東西,每天運動強心肺!

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談養生」的消息引發了不少人關注。據參考消息援引俄新社5月4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紀錄片《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普京·25年》中表示,他盡量不在深夜吃東西,但有時會喝國產的開菲爾(一種無糖酸奶),他的冰箱里還有熟酸奶。報道截圖紀錄片中,普京還展示了自己位於克里姆林宮內的健身房。他還表...
消停了一段時間後,上海「種植牙口腔醫院」騷擾電話怎麼又多起來了? - 天天要聞

消停了一段時間後,上海「種植牙口腔醫院」騷擾電話怎麼又多起來了?

去年7月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刊發《瘋狂打電話騷擾上海市民的「種植牙口腔醫院」,究竟是「哪一家」?》一文,曝光了上海多家口腔醫院委託一些開展「AI外呼」業務的第三方營銷企業,通過大量撥打「AI語音電話」的方式開展營銷,為口腔醫院拉客引流,給上海市民帶來了不勝其煩的電話騷擾。今年3·15期間,央視再次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