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長學姐說
這裡是「學長學姐說」欄目。
在這裡可以看到簡單心理Uni的學長學姐們在學習心理諮詢道路上的思考與感悟。
天悅是「簡單心理Uni·Seed」課程第29期的學員,
Seed是一套讓你系統專業地學習心理諮詢的課程,我們邀請了8位心理諮詢專業課程和實戰經驗雙一流的老師,以視頻課程的形式,用6個月的時間,為你種下一顆無限可能的種子。
今天分享的文章是天悅同學通過所學知識,對電影《特別響,非常近》主人公的創傷相關障礙進行的解析。
電影《特別響,非常近》講述了911事件給紐約一個普通家庭帶來的影響,父親的意外喪生給男孩Oskar留下了深刻的陰影。
偶然間,他發現了家中一封寫著「Black」的信封和一把鑰匙,他以為這是父親留給他的線索,為了「留住」父親,他開始在整座城市尋找姓Black的人......

圖/《特別響,非常近》

創傷相關障礙的臨床表現
電影的時間線可大致分為911事件發生後的短期內,與911事件發生後一年,在這兩個時間段內,Oskar和他的母親的部分表現符合創傷相關障礙的診斷標準。
創傷相關障礙包括急性應激障礙(ASD)、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兩者的癥狀表現相差不大,DSM(《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對兩者的區分主要在於:ASD癥狀在創傷事件後3天至一個月內出現,而PTSD癥狀已持續至少一個月,病程更長。

圖/《特別響,非常近》
以下是電影中Oskar在父親去世後的具體表現及對應的診斷標準。
場景/情節 | 對應的診斷標準 |
Oskar的父親在911事件中喪生,且Oskar看到、聽到、接觸到了大量和911相關的新聞 | A. 個體曾面臨創傷事件 |
Oskar耳邊時常響起911當日父親語音留言的內容、語音留言背景里的哭聲、玻璃聲和飛機聲 | B. 侵入性癥狀:反覆出現的、不由自主的、侵入性的關於創傷的痛苦回憶 |
當Oskar躲在浴室,聽到母親在門外喊他時,他感受到聲音被放大、世界被扭曲 | B. 侵入性癥狀:解離反應,有現實解體癥狀, 持續或反覆體驗到環境的不真實感,就像創傷再次發生了一樣 |
父親去世後一年內,Oskar都不敢打開父親的衣櫥 | C. 迴避癥狀:迴避外在的創傷喚醒源 |
Oskar害怕公共交通、電梯、飛機、高樓、大橋、噪音等一系列可能讓他想到911事件的東西 | B. 侵入性癥狀:對創傷喚醒源表現出強烈、持久的痛苦或生理反應; C. 迴避癥狀:迴避外在的創傷喚醒源 |

圖/《特別響,非常近》
電影站在小男孩Oskar的視角,對他母親的表現著墨不多,但顯然,他母親也遭受了失去丈夫的重大創傷,在處理自身情緒的同時,她還要關心照顧兒子的心理狀態,可以想像她承擔了許許多多的壓力和創傷。

圖/《特別響,非常近》
場景/情節 | 對應的診斷標準 |
911事件當日,父親給家裡打來第六個、 也是最後一個電話時,Oskar已經到家,但不敢接聽,Oskar在之後一年始終為此自責 | D. 認知和心境的消極變化:由於對創傷性事件的原因或結果持續性的認知扭曲,導致個體過 度責備自己 |
911事件發生後的短期內,Oskar和他的母親常常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不斷流淚 | D. 認知和心境的消極變化:彌散的消極情緒狀態;持續地無法體驗到積極情緒 |
Oskar和母親大聲吵架、咒罵門衛等 | E. 喚起或反應性的變化:易激惹、急躁或攻擊性行為 |
Oskar不斷掐自己的身體,身上留有大大小小的自傷痕迹 | E. 喚起或反應性的變化:魯莽或自我毀滅的行為 |
圖/《特別響,非常近》
創傷相關障礙的預防和治療
在我看來,除非一個人能100%保證一生中不經歷任何創傷事件,否則創傷相關障礙無法預防或徹底避免。
根據素質-應激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 人們無法控制應激事件的發生,但基因、神經和心理社會等方面的保護性因素可以降低心理障礙的易感性。
對於創傷相關障礙,典型的保護性因素包括海馬體的低活動、創傷事件發生的當下較少的解離反應、高智商、高社會支持等。
「受過創傷的人都是在人際關係中修復的」,在電影《特別響,非常近》里也可以看到,男孩Oskar的母親、爺爺、奶奶對他的陪伴和支持、Oskar找到的幾百個姓Black的人對Oskar行為的理解和保護都是他後來逐漸走出陰影的原因。

圖/《特別響,非常近》
針對創傷相關障礙的治療,ASD癥狀可以被視為短期內對重大創傷的普遍、正常反應,而它也能夠預測——人們在事件發生後的2年內具有更高的PTSD患病率。
而對於更為慢性和長期的PTSD,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為生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配合使用。
1. 生物治療
許多PTSD患者有重度抑鬱障礙,因此抗抑鬱葯可被用來治療PTSD,但需關注兩個問題:
一是藥物一旦停止使用,癥狀很可能複發;
二是藥物的作用原理是通過阻斷患者體內的化學平衡系統,緩解不舒服的生理感受,調整患者體會和感受痛苦的能力,即讓患者變得更加「鈍感」,然而患者在失去對痛苦的感受力的同時,感受快樂的能力也減弱了,這真的是治療PTSD患者的最終目的嗎?

圖/Pinterest
2. 心理治療
(1)暴露治療
暴露治療是讓患者重新回到創傷現場,包括想像暴露、實景暴露、虛擬現實暴露,強度依次增加。暴露的分級要非常細緻,同時需結合放鬆訓練,可用於處理恐懼和焦慮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嚴重的PTSD患者可能因暴露治療而二次受傷,或者在暴露治療初期,患者的PTSD癥狀可能會更加強烈,治療師必須不斷確認患者的情況,不要勉強患者,必要時停止暴露。

圖/Pinterest
(2)認知治療
主要為治療師針對PTSD患者負性認知的引導和糾正,實證研究支持用認知療法來幫助遭遇過強姦和童年性虐待的受害者停止自責,實證也支持認知療法對減輕患者內疚感的作用。
例如電影里的Oskar一直因為沒有在911發生當日接起父親的最後一個電話而責怪自己,對此,治療師可以詢問他這一負性認知的證據,也可以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你不能為911事件的發生負責」,改變他的負性認知。

圖/《特別響,非常近》
(3)瑜伽和正念練習
與暴露治療相關,在面對真實或想像的危險環境或是痛苦記憶時,如果患者可以平靜呼吸,並且有意識地保持身體放鬆,就可以達到減輕恐懼的效果。
正念和瑜伽的練習可以讓交感神經系統「冷靜」下來,幫助患者有意識地觀察、 不帶批判地容忍自己的身體反應。
尤其是在瑜伽中,肌肉狀態和情緒之間的關係非常明顯,越是焦慮於如何完成一個姿勢,越可能會失去平衡,此時嘗試改變自己的感受方式,體會「緊張——放鬆」的交替節奏,從而在自己的身體里感到越來越安全,減少解離、過度警覺、驚跳反應等癥狀。

圖/Pinterest
(4)藝術治療
雖然把創傷經歷語言化、心智化有緩解痛苦的效果,但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後,人們可能出現強烈的迴避癥狀,或是缺失和創傷相關的特定記憶,或是不願提及創傷事件。
此時,藝術治療就可以發揮作用。
音樂、舞蹈、繪畫等方式可以繞過創傷和恐懼導致的「無言」、「失語」,通過非言語性的藝術表達,讓患者覺察自己的感受。戲劇治療則通過動作和行動,直面創傷,找回身體的感受。

圖/Pinterest
而且由於戲劇通常需要在團體內發生,為了和同伴成為真正的搭檔,參與者必須學會相互信任,這對於減少PTSD常見的與環境和周邊人的疏離感是很有幫助的。
簡而言之,雖然創傷事件難以提前預知,但對每個個體來說,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和復原力(resilience),可以更好地應對創傷,而對整個社會來說,妥善處理集體性創傷,為創傷相關障礙的受害者提供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簡單心理Uni Seed課程
《特別響,非常近(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2011年
《變態心理學(第12版)》[美]Ann M. Kring, Sheri L. Johnson, Gerald C. Davison, John M. Neale著,王建平、韓卓、符仲芳、唐淼 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年
《身體從未忘記——心理創傷療愈中的大腦、心智和身體》[美]Besselvan der Kolk M.D. 著,李智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
好課推薦
👇

👇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