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頭條寫作遭遇到瓶頸,沒有寫作的題材和慾望了。今天整理了以前的一篇作業,不知道在頭條還能堅持多久,感覺有點累了,想達成的目標還沒有達成,再堅持到明年3月份吧。
本文回顧了我自己的家庭環境,介紹了我結緣心理諮詢行業的過程,介紹了心理學對我產生的情緒上的影響和心境的改變。
以後想試著寫一些關於婚姻、家庭、個人心理方面的文章。
家庭背景
我的家庭背景普通而又傷感,我70年代出生在河北某農村,出生7天時,母親發高燒醫治無效去世了,我父親是農村鄉鎮中學的民辦老師,高中畢業以後在學校任教,工作認真負責,教學成績斐然。因為有文化吧,很快有人給我父親介紹了我的繼母。
繼母家庭成員很多,排行第3,共有兄弟姐妹9人,聽大人們說繼母年輕時是村裡的女黨員,經常參加一些縣裡鄉鎮里的會議,不知道在什麼場合,她可能認識了自己志同道合的一位男性,但兩個人沒有走到一起,繼母可能精神上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她不準備出嫁了。在家裡幫助父母幹活,下地幹活,燒火,帶自己的侄子侄女們。
我生母去世後,有人到繼母家說親,繼母被她的妹妹連罵帶騙著與我父親結婚了,當時,我生母應該是剛剛去世不久,因為我大弟弟是我1歲9個月時出生的。我父親當時27歲,我繼母應該是35歲。繼母特別喜歡讀書,但是小時候可能家裡大人讓她帶孩子,幫助做家務,沒有機會多讀書,所以特別喜歡我父親有文化。
和我父親結婚後,特別包容我父親。操持家務,下地幹活、餵豬、洗衣做飯都可以,而且很能幹。
我1歲之前,據說一共認了7個奶媽,帶我最長的應該是同村的一個叫小花的,她和我繼母娘家是一個村的,她有4個兒子,特別想要了我。讓我父親和她介紹的一個人結婚,那個人結婚的條件就是讓我父親把我送人。我父親始終不肯將我送人,為此,和小花打了架,小花向我父親索要了超額的養育費用,將我的首飾衣物扣留後將我光屁股送回父親身邊。這時候繼母應該是盡心儘力養育我的,回娘家也帶著我,之後生了大弟,比我小1歲多,而後又生了小弟,比我小4歲。
我小時候,經常聽我奶奶講我媽媽生下我就去世了,我不是親生的,也害怕繼母打我罵我,但是從來沒有被打罵過。我奶奶是有文化的人,我再大一些,大概是5、6歲以後跟著她睡覺,經常看到她看書,而且還經常給我講一些故事,我小學時特別擅長講故事,一同上學放學的小朋友都在路上聽我講故事,願意與我結伴而行。
我9歲多時,奶奶去世了,外地某城市的大伯回來奔喪,看到我挺可憐的,後來讓我父親將我送到某市,跟隨大伯大媽讀了小學四、五、六年級,因為沒有當地戶口,初中又回農村跟著我父親在他任教的學校讀書,後來考取了師範學校,成為從農村戶口轉為商品糧戶口,自強自立的女人,工作後又通過業餘學習,拿到了一些資格證書,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某市跟隨大伯生活的三年,讓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開啟了我的智慧,接受大媽的一些家務管理,比如收納衣物,整理衛生,接待客人都接受了一些熏陶和鍛煉,為我以後組建自己的家庭儲備了一定的能力。
我的兩個弟弟一直跟著我繼母生活,上小學時,他們到學校教室上課,遭受過校園傷害,告訴我父親後沒有受到干預和重視,繼母經常在教室外邊牽掛張望他們,影響了教學,後來,兩個弟弟被迫離開學校,一直在家跟著繼母玩耍或下地幹活。
個人的覺悟
多年後,我小弟弟在將自己的生活過得亂糟糟,將我的生活也弄得疲憊不堪時,小弟弟向我傾訴當年他們倆兒在學校遭受校園欺凌,告訴我父親,父親不管不顧他們的訴求才迫使他們離開學校的,他是非常想上學的。話里充滿了對父親的怨恨。他可能認為自己的一切不幸福都是父親造成的,而我又比他過得好就得承擔接濟他的義務。
直到這個時候,也就是我大約44歲左右的年紀,我才開始反思,我父母的生活方式,我父親是不是確實做得不夠,缺失了對子女的引導和教育,導致了我大弟弟在17歲的花季生病離去,我生母的離開是否也是我父親不會照顧人的一種必然,甚至是父親謀生能力比較弱導致的,我小弟開車兩次撞到人後沒錢賠讓我賠、倒用信用卡讓我還、把我買給父母住的房子兩次抵押給高利貸讓我去贖回。
我自己在單位和領導的不開心,我的心情異常低落難受,我擁有穩定的工作卻分外的不開心,想逃離這種工作環境,想提前退休的心情,上班的痛苦讓我難以承受。
每天下午我心情的莫名低落,經常存在的莫名的焦躁感,偶爾做夢出現的那種可怕的倒掛幻覺,入睡的困難,失眠的痛苦,越來越多的抑鬱的情緒,都讓我想著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排遣方式。
直到有個同學給我發來了一個鏈接,學習家庭指導師的,反正閑著沒事就試著學習了一期,最早的初衷是想著考證下來能夠有個兼職的途徑掙點錢,如果能夠找到掙錢的門路就想提前退休,上班帶給我的痛苦太多了。
沒想到學完家庭教育師之後,又報了心理諮詢師的課程,尤其是跟著宋立老師學習了一段時間青春期的課程之後,我感覺到自己以前上師範院校學習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東西有了一定的案例支撐,讓我明白了為什麼這麼用。
我的情緒好了,我的睡眠好了,我的心情好了,我每天下午的傷感消失了,我在單位對領導的看法改變了,認識到自己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不那麼討厭去上班了,我的心態改變了,我變得平和了,內心不那麼焦慮了,能夠踏下心來干我想乾的事情了。
我感覺到自己是如此幸福,在47歲開始開啟自己新的人生,我開始探索我的原生家庭,我想尋找到小弟弟生活潦倒的原因是不是他是一個病人,為什麼他生活的如此痛苦和辛苦,將我的生活也帶入痛苦,給我的身體和心靈帶來了無盡的傷害,我想探索原因,我希望能夠系統地了解心理學的發展,學習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供我學習和提升自己認知的機會。
職業行為分析
對我來說,學習心理諮詢是一個成長機會,人生的每一個點滴都是解剖自我的痛苦體驗,挖掘後尋找原生家庭帶給我影響背後的真相。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體驗,我所想要的快樂就是不斷地完善自我,認識自我,從而有能力去幫助痛苦的不幸的人,去嘗試更多不同的體驗。幫助和影響有需要的人,對我來說不是犧牲,也不是什麼奉獻,而是使命。
在我40多年的人生旅程中,我最大的收穫是我自身的成長。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已經通過諮詢師的考試拿到了證書,然後再系統地細細地把所有的課程仔細研讀,靜靜吸收,通過筆記、導圖甚至是文章輸出等方式加深學習的效果。寫作是我擅長的方式,輸出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提高和學習的過程,我將利用自己的優勢逐步調整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當我自己找到了人生快樂和滿足的道路後,我發現身邊的人們卻大多被各種各樣的痛苦包圍著,無論是在哪裡,都能聽到人們在抱怨、指責、怨恨,被各種負面情緒包圍,我覺得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可以通過心理調適來解決的。於是,我開始為有需要的人做一些心理諮詢的準備,但是目前自己的能力也還欠缺,先把自己的情緒和個人的心境調整好,再把課程細細溫習到自認為完全掌握的程度,去做一些兼職心理諮詢工作,更近一步的在實戰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我對心理諮詢師這份職業充滿了興趣與憧憬,我希望能夠在婚姻家庭關係和兒童心理方面深入學習,因為我覺得每一個家庭就像一個社會的細胞,家庭成員之間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家庭的狀態,影響社會的穩定。我期望當我準備充分後,能夠為更多人改變對待他人,對待世界的相處方式,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花香,感受到美好。
對於在心理諮詢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移情與反移情、自身的心理督導問題,我也認真地考慮過。
我認為在諮詢過程中如果遇到生活經歷和我比較類似的人,生活曲折的人時可能會出現反移情;另外我不喜歡不守時的人,所以如果遇到這樣的咨客,也有可能出現不夠客觀的情況。如果發生移情與反移情,或不夠客觀的情況,我將在第一時間轉介。
對於個人的情緒督導,我會在任職機構尋求幫助,除此之外,我還希望能夠與多位導師建立聯繫,通過學習不同風格和不同流派,去尋找適合我的發展方向和流派。
通過心理學的學習,療愈自己,同時也想幫助到更多的人去過更好的生活,去勇敢面對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