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抑鬱孩子的自述:我每天生不如死,父母卻渾然不知

2022年12月07日23:10:06 心理 1254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所有精神衛生疾患中,抑鬱症是青少年疾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國內,9~18 歲青少年抑鬱癥狀的檢出率為 14.81% 左右。

甚至有人說:「兒童抑鬱症成了時代病。」

很多父母都想不明白:

「我們掏心掏肺養著的孩子,怎麼會抑鬱呢?」

「我的孩子明明什麼都有,為什麼不幸福呢?」

我們採訪了3位曾被抑鬱症困擾的孩子,從他們的故事裡,也許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3個抑鬱孩子的自述:我每天生不如死,父母卻渾然不知 - 天天要聞

從小到大,我就是為獎狀而活


從小到大,爸媽就是我的監督員,時時刻刻修正我的言行。

他們對我有很多期望和規劃,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聽話,要好好學習,要考一百分,要評三好學生,要考名校。」

所有與此無關的事情,都要被剪掉。

有一段時間,我喜歡看漫畫,爸媽不讓看,我就在房間偷偷看。

有一天,我正看得入迷,媽媽突然推門進來,一把扯過我手裡的漫畫書二話不活就撕成碎片,她滿眼怒火,沖我吼:「你給我站起來。」

我嚇得渾身發抖,哭著保證:「媽媽,我一定好好學習,我一定聽話,求你別生氣了。」

爸媽經常對我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這是你的弱點。」 「不聰明沒事,多下笨功夫。」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很笨。

他們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我捧來獎狀的時候,似乎我就是為獎狀而活的。

不過,他們也要補一句:「不要驕傲。」

終於,2017年,我從國內一所知名的雙一流醫學院校碩士畢業,進入了一家國內知名的大醫院,一時眾人羨慕。

父母太開心了,在他們眼中:我的未來花團錦簇,終於過成了他們理想的樣子。

我也以為我會開心,終於可以財務自由,終於可以做自己了。

可我心裡特別慌,一想到未來就喘不上氣來,就想逃跑,幹啥都力不從心,說不出來哪裡不舒服。

白天,我還能強撐著上班,到了晚上,我就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後來整夜浸泡在煙酒里,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失控又頹廢。

我還愛上了一個滿嘴謊言、到處騙錢的男人。

失敗的愛情和失控的生活背後,分裂的人生帶給我的心酸和眼淚,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失眠和噩夢的夜晚,只有手機陪我到天亮。

我到底是怎麼了?

我不是已經擁有了別人羨慕的工作和生活了嗎?

我到底在作什麼?

好幾次,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一兩天,像植物人一樣一動不動,只是為了想清楚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想想死也挺簡單,兩眼一閉,身體停止運作,也許只需要幾分鐘,然後,離開了,地球照樣轉。

有一天,我躺在床上怎麼都起不來,覺得自己是完蛋了,就別去醫院耽誤患者了。

於是,我流著眼淚雙手顫抖給領導發了辭職申請。

領導給我放了一個長假。

我四處尋找幫助,然後來到了海藍老師的課堂上,我鼓足勇氣問她:「我到底是怎麼了?」

老師慈愛地說:「孩子,因為你從來都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活過一天。」

我的心好像被愛擊中了,有光照了進來。

課堂上,我非常幸運地有了一個讓海藍老師梳理的機會。

我看到了被父母老師的高標準嚴要求緊緊捆綁了27年的自己。

我像一個提線木偶一樣,舉手投足都被別人控制。

從小到大,小到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大到學什麼專業、做什麼工作,沒有一件事是我自己做主。

從來沒有人聽過我想要什麼,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害怕什麼。

好像,我就是個沒有心的人。

有多少次,我想離經叛道,不再循規蹈矩;我想瘋跑瘋玩,不再埋頭苦讀;我想破口大罵,不再溫文爾雅……

我不敢,我害怕父母的失望與怒火,害怕別人的眼光,害怕自己變得「不好」。

我又不甘心,我太想過自己的生活,兩相撕扯,我就開始用放縱來逃避。

當放下了自我對抗和消耗,在老師引導下將力量吸入身體,趕走了黑暗,閉著眼睛,我看到了智慧的化身,那是我自己的樣子!

結束的那一刻,感受著身體的放鬆,我才知道,原來我內心深處,只是想找到丟失的自己……

3個抑鬱孩子的自述:我每天生不如死,父母卻渾然不知 - 天天要聞

點評:

抑鬱是人生長期沒有遵循自己內心愿望的結果。

做由心而發的事,是根除抑鬱的核心。

實際上,無法遵循內心的意願生活是恐懼害怕使然。絕大多數的恐懼害怕是過去經歷造成的內心投射。

做由心而發的事情,一步一步向前,抑鬱也就會離你慢慢而去。

與自己的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一切外在的表現只不過是內在世界的呈現罷了。

一次次回到自己、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給到自己關懷,成長自己。

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斷發現自己的資源,給自己種花;療愈過去的創傷,給自己拔草。


3個抑鬱孩子的自述:我每天生不如死,父母卻渾然不知 - 天天要聞

我劃破自己的手掌,

血流出來,才好受一點……


我爸媽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好,經常吵架,而且吵架從來不避諱我。

上六年級的時候,一個半夜,他們又吵架了。爸爸衝進我的房間,一把揪起熟睡的我,吼著說:「看看你媽啥嘴臉,像不像個神經病!」

我在睡夢中被驚醒,嚇得一聲不吭。

媽媽天天都和我說爸爸的不好,結語總是:「你看,你爸這麼個樣子,為了你少受點苦,為了這個家,我忍了多少......」好像媽媽這麼慘,都是我的錯。

爸爸生氣了,就會找茬罵我,很多難聽的話都往我身上招呼,就像我是他的仇人一樣。

我越長大越討厭他們。

2019年年底的一天,一家人吃飯時,爸爸發表了一通男權言論,言語里全是對女人的偏見,我聽得腦子嗡嗡嗡響,實在忍不了,一拍桌子站起來反駁,說他「胡說八道」。

爸爸氣壞了,大吼道:「你竟然敢對我說髒話!」

我大聲喊:「我就說了,你怎麼著!」然後跑到自己房間,爸爸追過來,一腳將門踹開,狠狠扇了我一巴掌。

一巴掌下去,我的頭悶悶的,一摸臉全是眼淚,我心裡像燒著一股火,「我不想活了!」我跑到了樓頂,想跳樓算了。

媽媽嚇壞了,跑到樓頂陪我,一直抱著我,我倆一起哭了一下午。

我和爸爸的矛盾就這樣激化了。

初三,我的成績不理想,爸爸又開始罵我,「考這麼點成績,要飯都沒人給,有什麼用,白吃飯的東西……」

我狠狠地把碗摔在地上,跑到卧室,擰開礦泉水瓶子,水澆在頭上,我才覺得自己不會馬上爆炸。

經常,我的心裡難受得喘不上氣來。

有時候,我會拿小刀劃自己的手掌,看著血流出來,身體上的痛讓我覺得自己還活著。

媽媽發現了我的傷口,嚇壞了,就帶我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問我有什麼願望?

我說:「希望爸媽趕緊離婚。」

當時,媽媽大哭起來,她說自己不明白,明明是一家人,日子為什麼會過成這個樣子?

為了讓我們好過一點,媽媽來幸福家學習。

結果,她的教練一針見血指出了問題的根源:「孩子的問題就是家庭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關係不好。」

教練說:「明明是父母有病,卻要孩子吃藥!」

原來,這一切並不是我的錯……

媽媽學習了一段時間,開始調整和爸爸的相處模式。

她不再和爸爸吵架,也不再說爸爸的壞話。有時候爸爸hold不住自己的情緒,又開始大吼大叫,媽媽要麼平靜回應,要麼帶著我離開現場,平復好情緒再回家。

3個抑鬱孩子的自述:我每天生不如死,父母卻渾然不知 - 天天要聞

有一次,媽媽主動聊起了過去,真誠地向我道歉。

當時,我都傻了,然後就哭了,心裡的委屈攔也攔不住,嘩啦啦往外流。

媽媽變了之後,爸爸也有了變化,大吼大叫的頻率小了,還會很笨拙地嘗試和我聊天。

今年3月的一個晚上,爸爸因為工作的事又在家裡大吼大叫,吼完媽媽,又吼我。

我開始不耐煩,也開始吼他:「那麼大聲幹嘛?」然後摔門回房間。

接著,我給媽媽發信息:「誰都不要叫我,我不想當任何人的出氣筒。」

媽媽很快回信息:「這不是你的錯,我知道你此時此刻很難受……」,沒有跟我講道理,也沒有為爸爸辯解。

媽媽的淡定也影響了我,我慢慢平靜下來,看著外面的爸爸,我突然感受到:原來,他並沒有那麼強大,也有很多煩心和焦慮的事……

媽媽說,這就叫理解。

點評:

孩子現在的行為,都是父母過去埋下的雷。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照妖鏡,照見了家長本身需要成長的部分。

孩子的問題根源都是家庭的問題。

家庭的什麼問題呢?

1 、父母自己情緒管理的問題 ;

2、 夫妻之間關係不和諧使孩子沒有安全感;

3、沒有讓孩子感到無條件的愛、理解、接納和支持。

問題的解決方案也是以上三條。孩子出現問題,父母的首要任務不是修理懲罰、指責、抱怨孩子。

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家長先學會搞定自己的情緒,建立好與孩子的關係後,以身作則,做好自己,孩子也會自然成為他自己。

3個抑鬱孩子的自述:我每天生不如死,父母卻渾然不知 - 天天要聞

「問題少女」的心思,從來沒有人會管


小學六年級,老師就視我為「問題少女」。

我很不明白:我不打人,不罵人,就是不服管,想法多,這就是問題少女嗎?

二年級的時候,我就開始上寄宿學校。五年級的時候,我就能一個人從家坐地鐵倒公交去學校。

也許因為從小就獨立吧,所以我的反抗力特彆強。

例如,上初中的時候,老師不許我們在學校吃棒棒糖。你們沒有看錯,特定棒棒糖。

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偷吃,被老師抓了個現行,老師就通知我叫家長。我氣壞了,站在校門口,一隻腳門外,一隻腳門內,剝開了一支棒棒糖放嘴裡,大聲喊:「我就吃,氣死你。」

老師不喜歡我,同學卻特別喜歡我。

有一次,我被老師罰站,結果我一站起來,七八個同學「嘩啦啦「站起來了一片。

老師一再找爸媽,要求他們嚴加管教我,不能再放任我「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

每次,我媽就想和我交流一下,其實名為交流,實為批評。

他們還要帶我去看心理醫生,我堅決不去,我根本沒病,他們才有問題呢。

上初三的時候,爸媽突然說,媽媽將陪我去美國讀書,我完全沒有做好準備,就被帶去一個陌生的國家,離開了最好的朋友們。

當地人的圈子,亞洲人很難融入,在美國根本沒有人搭理我,而且我感覺別人也有點看不起我。

我成了完全的孤家寡人,聽不懂別人說什麼,更別說學習了。

在國內,老師不喜歡我,但我的成績不差,還有朋友;在美國,我什麼都沒有。

我唯一的寄託就是,守在電腦前,等國內的好朋友上線。

有半個月,我不出門不見人,整夜上網與國內的同學聊天、看動漫。

有一天,媽媽看到我又在上網,勸說無效後,一怒之下切斷了網線。

當時,我就崩潰了,好像心被挖走了一樣,歇斯底里地撕了家裡的所有書,亂砸亂扔, 然後癱軟在地上大哭。

之後,我徹底把自己鎖在房間,不再和任何人交流,不管線上還是線下,再後來我就徹底爬不起來了,經常覺得喘不上氣,整夜睡不著覺,我覺得這個世界再也沒有光亮。

我抑鬱了。

我的狀態嚇到了媽媽,她開始去學習情緒管理,學習自我關懷,慢慢有了改變,她不再要求我,逼迫我,有時候,她忍不住訓斥了,也會很真誠地道歉:「對不起,剛才我沒有尊重你,又訓了你。」

我難過的時候,她就問我:「願不願意讓媽媽陪你出去走一走?」我們一起散步逛商場逛公園,媽媽不再提學校的事,就是陪伴。

就這樣過了兩年,在我18歲的時候,媽媽對我說:「你已經成年了,要學著養活自己。「

我也有此打算,我一直都渴望獨立自由的生活。

我找了一份快餐店服務員的工作,很辛苦,但我不怕吃苦,自己養活自己的感覺太好了,半年後,店長讓我開始做管理工作。

在工作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管理很感興趣,就去申請了大學的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雖然前幾年我落了很多功課,但我從來不怕吃苦……

3個抑鬱孩子的自述:我每天生不如死,父母卻渾然不知 - 天天要聞

點評:

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請不要因為社會的偏見和我們的意圖改造孩子。

  • Ta明明是蘋果,你認為西瓜個頭更大,口感更好,更解渴,於是非要把Ta培養成西瓜;
  • Ta可能只是一株雛菊,可是你喜歡牡丹,艷壓群芳,硬是希望Ta變成你喜歡的牡丹;
  • Ta也許是一條魚,可你希望他成為一隻鷹……

你到底要孩子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還是讓孩子呈現他本來的素質和天分?是一隻鷹就讓Ta飛上天空,是一朵玫瑰就讓Ta盡情綻放,成為最好的自己。

每個生命都有Ta獨特的紋理和屬Ta的旅程。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完完全全接納孩子擁有的一切,讓Ta成為最好的自己,不管 Ta在什麼季節開放,我們都欣然欣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