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相遇可能會是偶然的,但兩性間彼此產生好感,相互喜歡,然後發展升級為愛情,從來都不會是盲目的。
換句話說,好感對於雙方來說,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強烈的目的性。
因此哪裡來的命中注定,都是心中利弊下的驅使導致的結局。
比如說像《愛的二八定律》中的秦施和陽華,因為一個謊言,兩人在一次宴會上不期而遇,荒唐的偶遇,另類的「合約」但卻讓兩個相差6歲的男女產生了愛情,那麼我們究竟怎樣才會產生愛情呢?
看到對方,猶如在鏡中看到了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心理可視性」,也被稱為「心理可見性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
和這個人相處時,對方就像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在對方身上,你能看到自己,感受到自己,察覺到自己的另一面。
秦施和陽華看似在截然不同家庭環境下長大,又生活習慣大相徑庭的情況下,但同樣也會出現類似的情緒感受,尤其在工作方面,陽華看著秦施,像極了曾經在職拼殺的自己,因此才會苦口婆心規勸秦施,工作是干不完的,沒有任何工作值得傷害自己的身體。
尤其在秦施問陽華,如果自己不幫這個人對方會代價慘重,而幫對自己又沒什麼好處時應該怎麼選,那一刻陽華的神情其實就非常直觀可以讓人猜想到,他當初在職場受到的挫敗,相信也做過類似的「善舉」
因此,能夠讓人產生這種感覺,首先兩人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度。
這其中就包括,性格的相似,人品的相似,以及三觀的接近。
當不被大多數異性接受的陽華,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秦施,兩人卻莫名的有著不可控的吸引力。
言談間的默契,以及無理由的支持與信任,會在尷尬時有人解圍,在欣喜時有人分享,在這種感受之下,不管是年齡,家境又或者是物質間的差距,都難以抵擋兩人產生愛情。
其次,生活習慣以及口味的相似。
最普通的飲食男女,最多接觸就是衣食住行間的互動。
所以生活習慣以及口味的契合程度真的非常重要,是讓彼此產生好感的誘因,也是未來是不是可以長久和諧相處的關鍵。
試想你無辣不歡,他一丁點辣不能沾,他喜歡烤肉,你看到油膩膩的肥肉就反胃,一方面很難相互吸引,就算激情之下,覺得飲食不是問題,可以讓餐桌多一個口味,但時間久了衝突對立的瑣事,都會成為導致生活疲憊感的重要原因,而彼此的感情也會逐漸成為造成自己辛苦的誘因。
相反,彼此相似,甚至一致的人,則會讓自己多一個同伴,也讓日子裡多一些契合與省心。
再比如說,你的生活習慣在大多數人嘴裡都是奇葩,是潔癖,但在一個非常注重生活品質,同樣注重細節標準的人來說,就是無價之寶,也會相互配合,有遇到同類的驚喜,也有省心省力後的輕鬆。
之所以會愛上這個人,是因為好像與遇到了另一個不同性別的自己。
因為沉沒成本
《小王子》中的王子,之所以熱愛屬於他的那朵玫瑰花,不是因為玫瑰是獨一無二的,而是因為他在玫瑰身上傾注了自己太多的精力和心血。
所以在不經意的相處中,哪怕最初產生的並不是愛情,隨著交往接觸的增多以及沉沒成本的增加,這份獨一無二的感情也會在心中生根發芽。
當我們在和一個人相處時,點點滴滴的付出,都會成為愛人對方的誘因。
愛上一個人,是遇到了「缺失的自我」
女主秦施比陽華大了整整6歲,但依然不妨礙兩人的愛情讓人感受到幸福和甜蜜。所謂「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說穿了就是內心缺失的一種彌補。
根據相關劇情介紹,陽光的前女友姚遙就是一個叛逆有個性的學渣,而這對於被規矩管束的陽華來說,就是最大的魅力吸引力,因為那份洒脫和我行我素的樣子,是他內心深處一直渴望成為的自己。
這也就是為什麼從小缺少父愛的女性,很容易被老男人,甚至偽裝體貼的渣男欺騙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讓我們產生愛的,不是對方相同,而是對方身上具備自己缺失且希望成為的自我。
愛永遠不會是偶然,而是價值或缺失滿足下的彌補,才會產生的愛慕。
END
文/感情中轉站
(作者:筱雨,心理諮詢師,專註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係挽回修復,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態家庭導致的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愛人,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