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什麼?3個技巧教你進入心流狀態

2022年11月28日23:32:40 心理 1451

作者:蔡宛蓁


前言

心流是什麼?3個技巧教你進入心流狀態 - 天天要聞

你有聽過「心流」這個詞嗎?或許你曾聽過但卻非常的陌生......

「我今天在工作的時候超心流的!」

「天阿,我好希望可以回到那種心流經驗!」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常聽到大家談論「心流」這個辭彙,到底「心流」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又特殊又吸引人的經驗吧!


什麼是心流?


心理學家米哈里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對於人類的這個心理狀態做了一些描述,包含「這是一個特殊的精神狀態,個體會極度專註與沉浸在手上的事情中,效率和反應力提高,甚至會讓人忘記時間、忘記飢餓、忽略所有身體訊號」。

例如,有時候我們會說「天阿,我一個早上居然做了這麼多事!時間居然一下子就要中午了。」 「哇塞,我居然這麼心無旁騖又有效率的完成這個任務!」 ,如果這曾經是你的心聲,而且說這些話的時候還帶著一種微微的愉悅與驕傲,恭喜你,你可能剛經歷一段心流(flow)的狀態!


心流狀態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


提升幸福感

在心流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了,只有「投入與專註」。

這並不是說在心流的當下,生活里沒有煩惱,而是在心流的這段時間中,我們能夠真正的投入在手上的事情,而非擔憂未來,或想著其他還未能解決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有較多時間能進入心流狀態,日常中感受到的「煩惱、擔憂」的感覺也會較少,幸福感當然就隨之提升了。

提高生活質量

進入到「心流」的狀態,讓我們能專註的投入手上正在完成的事情,而光是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高品質的生活經驗 !

試想,如果手上做著一件事情,心裡挂念著其他還沒做完的十件事情,甚至是還沒到來的其他任務,這精神肯定是緊繃、心浮氣躁的吧!這當下的神經一定既敏感又容易被勾動,往往讓我們對人、對事都失去了耐心,甚至也影響了食慾、甚至是睡眠等等的生理狀態。

因此,「心流」的狀態,能讓我們更能專註在當下,而非被還沒到來、或者已經無法回頭的過去所捆綁,這難道不是我們會想追求的生活嗎?

提升人際互動品質

在人際互動中,我們不自覺地從對方的表情、態度、語氣、談話內容中,思考並決定我們「應該如何回應」,這其實需要大腦的高度運轉,因此,常常在社交或聚會中,我們會想著「哪時可以結束」,或在結束後感覺到疲憊不堪。在現在3C當道的時代,即使是一群好友的聚會,也很容易各自忙著各自的手機,聚會後的空虛感也油然而生。

然而,如果進到「心流」的狀態,我們能夠放下在關係中的小心翼翼、怕講話不合時宜、怕冒犯,而能夠跟有著「什麼話都可以說、想法與感受可以自然且真誠的流動,不用擔心是否冒犯到對方、或者擔心自己是否會出糗,能真正地享受在這個對話過程」,有句話說「關係的品質,也就是生活的品質」,因此, 心流也能大幅提升關係與生活質量呢。


心流是什麼?3個技巧教你進入心流狀態 - 天天要聞


在生活中,如何創造心流狀態?


在生活中,你有遇過心流經驗嗎?

可能你會好奇,要如何才能達到心流狀態?

接著,要和大家分享,目前的研究中提出了幾個,較能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想嘗試心流的你不妨跟著以下建議跟著做吧!

挑選一件自己不排斥、有挑戰性,但又不超出自己的能力太多的事

太輕鬆的事情,容易讓我們分心; 太困難的事,又會讓我們想要放棄。

因此,想要創造心流經驗,需要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且又有一點困難的事情,這挑戰需要高出自己原先能力的 10%左右,在這樣的難度下,需要專註、投入,又不會因為太困難而覺得無力、挫折而中斷。

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大概知道該如何做

在選定的事情中,需要有個明確的目標或方向,例如「找到十份參考資料」、「完成這份報告」,或者「回復這一周的郵件」,心中如果比較清楚這一段時間中的目標,能夠幫助我們更聚焦在手邊的事情。

因此,不妨在一開始的時候,先幫自己設定一個較為明確的階段性任務吧!

屏除外界干擾,儘可能創造能讓自己專心的環境


在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許多人公認最大的敵人是「分心」,甚至提出「心流」的心理學家表示,當某項任務被完全中斷的時候,得花超過20分鐘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狀態。

因此,在心流經驗中,儘可能排除一切可能讓人分心的因素,便可以讓心流經驗更持久!包含像是「創造一個較為安靜或只有些微背景音的空間、切斷網路、將手機移開、設定做事情的時限」,都能夠降低分心的發生。


心流是什麼?3個技巧教你進入心流狀態 - 天天要聞


心流,還可以用在工作上


心流的狀態,不僅局限日常生活中的任務,許多職業,都是透過心流經驗的幫忙呢,在生涯上達到里程碑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像是:

運動員

兩屆超級馬拉松世界冠軍的 Ellie Greenwood對於自己在跑步過程中的描述是這樣的:「當我在跑步的過程進入心流時,那種感覺像是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跑步的動作變得很自然,不是靠意識去跑。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也就是說,這種身心合一、全神貫注,完全沉浸在當下,能讓人自然的展現出最佳表現。

東京奧運銀牌的柔道選手楊勇緯,也這樣說:「我會告訴自己,不要想別的,專註在面對對手,每場比賽都是新的開始,結果會怎麽樣沒人知道,所以我只要全心全意,專註在比賽上。」 相較過去因為力求完美而容易分心糾結於想要贏、想奪牌,現在他意識到專註的重要性。

音樂家

許多音樂創作者都曾表示「創作音樂時,會體驗到一種狂喜,音樂會很自然的'從腦中流出來',這過程幾乎不需要思考。」 而演奏家或指揮家也是,雖然他們都已經具備了高超的演奏技巧與指揮能力,但一上了台,融入舞台、放下「思索著如何能表演得更好」的想法,往往就是成就一場好表演的精髓!這也都需要仰賴「心流」的能力,讓音樂家與創作者們,全然地投入在這藝術的世界中。


心流是什麼?3個技巧教你進入心流狀態 - 天天要聞


心流與正念有什麼不同?


提到心流,往往讓人聯想到「正念」,或者認為正念就是心流。

其實,在這兩個狀態下,都會對我們的身心有著正向影響,包含:血壓下降、發炎指數下降、免疫力提升,也都讓人感到更健康、快樂,人際關係更好。

而「心流」與「正念」主要的差別在於:心流的發生,需要滿足許多條件,如上面所提的,要有些挑戰性、要喜歡這件事情、需要有足夠專心的空間。然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時時都能具備這些條件。

而正念,是一種「只要有意願,都能時時刻刻經驗的心理狀態」。因此,除了完成手上的事情,正念更強調能「關照到自己的全貌」,包含對身體與情緒的照顧。

畢竟,我們不可能在生活中永遠都有挑戰的事件、也很難總是都只挑喜歡的事情做,但只要能分一點注意力給「當下」,很自然的就會有辦法「保持覺察」。

以下,我們將心流與正念做了一些比較:

心流是什麼?3個技巧教你進入心流狀態 - 天天要聞


心流,值得我們追求嗎?


看完介紹,您也對「心流經驗」感到興趣嗎?心流的感受通常是令人興奮且富有成就感的,不妨幫自己設定一些條件,為自己創造一些心流經驗吧!然而,生活中如果只有「心流」,而少了「覺察」,也很有可能會變成「很會做事情,但不一定會記得照顧自己、甚至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的狀態!

因此,在追求心流的過程中,正念確實是不可少的存在; 而正念所強調的「時時刻刻的覺察」,更是能夠融入、並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呢!看到這裡,哪種經驗比較吸引你呢?


重 要 說 明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知識產權。

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哦!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