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焦慮沒有用,擔憂並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為何還憂心忡忡?

人是很容易對未來擔憂的,明知道沒有用,卻忍不住擔心。這在心理學上叫黑箱效應。
所謂黑箱效應,就是當對情況不了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壞事。比如女兒放學不回家,首先想到的是被人騙了,被車撞了;而很少人會想到是好事,比如被老師留下來表揚了。
所以人是很容易對未來擔憂的,因為未來就是黑箱。
黑箱效應是怎樣形成的?
黑箱效應是怎樣造成的呢。我們人類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心理效應?
我們在進化中形成的心理是適應環境的一種結果。我們的祖先,數萬年中,大多在打獵。在原始社會中,因為那時候的危險主要是老虎,豹子,蛇。所以要很注意危險,要小心謹慎。也就是容易對壞消息敏感的人更容易活下來。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淘汰,最後遺傳下來的基因整體容易對壞消息敏感。所以人容易對不知情的事情往壞處想,對未來焦慮。

焦慮有什麼好處?
焦慮是有好處的,也就是讓我們注意風險。就像疼痛提醒我們一樣。如果一個人感覺不到疼痛,那時非常危險的。疼痛讓我們知道自己處於外部或內部的危險之中。才能及時的擺脫危險。焦慮也是一樣。它曾經在過去許多代的人類中提醒注意風險,以使得我們的祖先更好的活下來。所以,即使我們知道焦慮沒用,但還是會憂心忡忡。
現代的焦慮已不是野獸的危險
但是現代的生存環境和我們的祖先已大不同。現代環境變化遠快於心理的進化。我們的心理反應機制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適應原始社會的生存而留下來的。
但現代的社會,風險明顯不是來源於野獸。很多風險也不是致命。原始社會,有危險信號時你不出門可能減少被老虎吃掉的機會。而現在感覺有危險時出門一般也不至於喪命,更有可能是喪失機會。所以,對現代人來講,對風險過於敏感,焦慮,或擔憂反而對可能生存不利。那些拖延症的人,如果生活在原始社會,可能因為有一點風吹草動不出門躲過被老虎吃掉的危險;但在現代,則會喪失更多的機會。

普遍的焦慮從何而來
現在的環境中普遍廣泛的焦慮,有人歸因於經濟不好或疫情。這有一定原因。還有也可能是因為社會變動太快。現在所經歷的是,用30年的時候經歷了西方200年的工業社會,同時,在剛剛適應工業社會的遊戲規則時,又走向信息社會。在這種大環境的變動中,人又產生新的壓力和焦慮。

適度對沖焦慮
既然我們過去的心理模式已與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的生存不完全適宜,所以需要有意識地適應和調整。

適應:就是人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在生物進化和人進化的過程,就是適應環境的歷史。環境總是在變化的,能做的只有想辦法適應環境。
對沖: 知道人類的心理特點是對不知道的情況容易往壞處想。這樣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去調節。我們從小到大有很多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的人。更容易放大風險。一個焦慮症的人,老闆痛罵一頓,就聯想到失業,失業了老婆會離婚;自己就見不著孩子;再就想到孩子就被繼父虐待.....。放大風險的人是可以給自己增加如此的煩惱的。
知道我們地潛意識放大了風險,我們調整想法,以便更準確地判斷問題。
在這個社會大變動的時代,已經有足夠多的信息讓我們焦慮了。即使焦慮已無可避免,但可以做的是,學習調整對沖我們遺傳下來的黑箱效應,不僅是減少一點焦慮,還能是我們判斷和反應更準確,遠離我們做原始人時的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