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教學法(TEACCH: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是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一個專門研究、支援和推行自閉症兒童教育的部門提出來的。是現時歐美國家中獲得最高評價的自閉症兒童訓練課程,為治療及訓練自閉症兒童提供了一套全面及結構化的教學方法。
結構化教學強調技能訓練與環境的配合,重視家庭的參與以及家庭和專業的合作。通過結構化教學,讓兒童認識及明白環境的要求和改變,明白因果的關係,增強兒童溝通的慾望和改善兒童溝通的技巧,以達到融入社會、獨立生活的目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結構化教學的5個組成部分。
*部分配圖為星兒守望者家長提供,感謝分享!
一、視覺安排
1.什麼是視覺安排?
視覺安排就是把環境、材料及程序作適當的安排,使兒童用視覺辨別的能力便能明白和理解其中的意義。
2.常見的視覺安排有哪幾種?
★視覺清晰顯示
視覺清晰顯示就是把重要的資料或物件部分清晰地顯現出來。
例如:在進行分類學習時,若以物件的形狀來分類,則需突出物件的形狀,這時,就要選擇同顏色但不同形狀的物件;若以物件的顏色來分類,則要選擇有醒目顏色的同形狀的物件以此來突出分類的重點。
▲顏色和形狀分明的積木
▲配對玩具
又如:在課室中突齣兒童的座位,我們可以在兒童椅子的醒目位置上貼一張卡片,卡片上面有兒童的相片或名字,便於兒童看到並知道自己的座位。
▲幼兒園椅子背後的姓名貼
★視覺組織
視覺組織就是物件和空間的安排方法,藉助有序的組織安排,使兒童通過視覺辨別就可理解。
例如:把同一份教具的所有材料集中放在一個大托盤上而並非零散地放在桌面上;或把需清潔的桌面劃分成4小份,讓兒童明白如何有條理地清潔。這樣,兒童便可更了解自己工作的範圍和所涉及的空間、材料。
▲玩具、教具的集中分類收納擺放
★視覺指示
視覺指示就是利用文字、圖片及物件把要完成的工作安排成為一個模式,說明工作的內容和步驟,使兒童看到就能明白應如何去完成該項工作。
▲洗手台擺放刷牙步驟示意圖@涵涵爸爸
▲疊/掛衣服步驟示意圖@悠悠媽媽
視覺指示能幫助兒童綜合及組織不同的部分,從而形成一系列的步驟,按此步驟,兒童能夠有條理地完成工作。例如在生活自理訓練中,藉助文字和圖片把每一個步驟標明出來,教會兒童依照指示去做。幫助自閉症兒童較快地掌握一些技能,養成好的習慣。
▲洗手步驟示意圖
3.為什麼視覺安排能幫助自閉症兒童?
視覺安排讓兒童利用視覺優勢去學習,幫助他們提高理解環境的能力,對那些聽覺能力較弱的自閉症兒童,通過視覺安排可幫助他們克服溝通及語言上的障礙,從而能更好地進行學習。
二、常規
1.什麼是常規?
常規就是一些慣常式序,用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以適應環境的要求。
★建立先後常規
讓兒童建立做事的先後順序。例如:先學習後拿獎勵,先看指示再做事。
★建立完成的常規
讓兒童明白完成的概念。例如:設立完成籃,就是當工作程序完成後將物件放入指定的籃子(完成籃)里,那麼工作就完成了。
▲完成籃(高階版)裝著已經完成的物件
又如:盛在大托盤內的物料被取完,空的大托盤就表示完成了。
在進行無法量化的工作和活動時,用發聲定時器的鈴聲去表示工作和活動的結束。
▲家長使用的計時器@小胖媽媽
★建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常規
面對一件工作,自閉症兒童往往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建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程序,使兒童知道如何有組織地開始工作。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示意圖
★建立檢視時間程序表常規
每次工作前先看時間程序表。
★建立按個人工作系統中的指示去工作的常規
在獨立工作時,按預先給予的指示工作。
2.為什麼要幫助兒童建立常規?
自閉症兒童不能明白環境的要求,他們不能對環境的要求按常規作出恰當的反應,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為往往表現為與環境不相符,與我們的社會常規不相符。他們按自定的一些無意義的常規來行動。
因此我們給兒童建立恰當的慣例,幫助他們較好地組織資料及計劃自己的活動,提高他們解決問題及理解環境的能力。建立有意義的習慣還可以幫助他們改善固執的行為,社會表現也更為理想。
三、環境安排
1.什麼是環境安排?
環境安排就是用清楚的界限為兒童劃分不同的活動和學習空間,以便兒童了解活動、學習與環境的關係,掌握環境對他們的要求。
2.環境安排對自閉症兒童有什麼好處?
自閉症兒童不能恰當地分辨環境,他們不知道應在哪裡遊戲、在哪裡學習。
環境安排給兒童確定了一個範圍,再通過視覺提示讓他們明白其中的活動及與活動內容有關的要求,幫助他們在進行這一活動時表現出符合這一要求的恰當行為。環境安排還能讓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環境中有意義的部分,忽略其他無關刺激。
3.常見的空間範圍有哪幾種?
我們可根據兒童的活動和學習的需要劃分出個別輔導區、遊戲區、個人工作區、小組活動區、進餐區等。
▲幼兒園區域劃分@悠悠媽媽
▲家中區域劃分@小澤媽媽
▲家中區域劃分@小熠爸爸媽媽
▲玩具角落@小王子爸爸媽媽
四、程序時間表
1.什麼是程序時間表?
程序時間表就是告訴兒童每日或某段時間中所進行的活動,以及進行這些活動的先後次序。
2.常見的程序時間表有哪幾種?
★全日流程時間表
顯示全天每一個活動的時間表。
▲磁吸式程序表@涵涵爸爸
▲插袋式照片程序表@小澤媽媽
▲魔術貼照片程序表(接下圖)@小王子爸爸媽媽
▲(接上圖)程序表上方有一個小盒子表示時段,用來放照片,已完成的事項照片可放入盒子@小王子爸爸媽媽
★工作程序表
顯示兒童在工作時要完成項目的次序,在獨立工作時使用。
3.程序時間表對自閉症兒童有什麼好處?
通過向兒童展示程序時間表,讓他們充分利用視覺優勢去接受指示,「看著」程序表去進行活動時,他們會更能明白活動的程序和要求。
當需改變活動和工作流程時,只需改變程序時間表就能讓兒童明白及應付環境或程序的轉變,減低因程序轉變而帶來的焦慮情緒。
五、個人工作系統
1.什麼是個人工作系統?
個人工作系統就是一個建立兒童獨立工作技巧的系統。
2.個人工作系統對自閉症兒童有什麼好處?
自閉症兒童在組織環境而獨立工作時有困難。建立個人工作系統並給兒童安排在個人工作系統里學習和工作的時間,使他們掌握有組織及有層次地完成工作的技巧。幫助兒童建立自發及獨立工作的能力,以達到獨立生活的目的。
▲兒童在個人工作系統中完成任務
兒童具備自發及獨立工作的能力後,當他們獨自一人時,更可能選擇學習或工作,而不是重複他們的刻板行為。
3.個人工作系統是怎樣的一個系統?
個人工作系統應用了結構化教學裡的視覺安排、環境安排、常規、程序時間表的思想,通過特定的教學材料而建立的一個教學系統。
▲個人工作系統@小熠爸爸媽媽
這個系統可應用於課室、家居。訓練者通過工作程序表告訴兒童有多少工作要做,這些工作是什麼,按怎樣的次序去做,做完工作後將會發生什麼事。
在個人工作系統中,訓練者只能把兒童已掌握的工作內容加在這一環節里,避免因為兒童不知道如何完成工作而給予過多的關注,而達不到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目的。訓練者只有在兒童無法獨立完成工作時,才予少許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