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其實說明:古代中國在文化上,相對西方來說,是更加男女平等的。英語裡邊「主席」叫chairman,他是man,是男人。中國我們用的詞叫做「主席」,叫做上座,第一把交椅,他跟是男是女是沒有關係的。
當然你要跟我抬杠,說中國古代也是重男輕女的,這個全世界古代都是重男輕女的。說程度上,我們中國人雖然是重男輕女,但還是把女人當人的。神話裡邊,至少男女都是女媧所造,同一個工程師,同一個原始母親;而不是說,女人是拿男人的肋骨造的。
我們看現代漢語,男他女她,這是兩個字,一個是單人旁,一個是女字旁,這個看起來似乎男女就不是太平等了。所以有一些搞女權的,就很生氣,就是為什麼男的你就是人,女的就只是女,難道女人就不是人嗎?
現在漢語裡邊這兩個字,的確是這樣子的,但是為什麼現在漢語是這樣子呢?這個其實是五四時期,向西方學習的結果。
因為當時的五四的這些人,他覺得外國男女是分開的,而中國沒分。所以覺得,哎,我們要造一個新字,這樣可以和世界接軌,和國際接軌。只不過沒想到,我們好不容易和國際接軌了,結果國際上又變了,國際上又改成反對這種男女不平等,而且國際上那些女權主義者,又對文字中所顯現出來的這種男女不平等,非常的不滿。
這樣一來,弄得我們中國人很尷尬。就是我們去跟人家學,好不容易學到一點,結果人家又改了,人家又批判了,這一下,弄得不知道該咋辦了。不過我們現在繼續跟著學,然後再改,會不會過段時間人家又改了呢?這個該怎麼辦?我也沒有主意,呃,我也不出主意。
我只是說我們可以用心的去看一看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就會在這個裡面發現有很多心理的反應。
當然如果你能對照著其他語言,然後看看中國的語言文字和其他的語言在哪些地方有區別,然後你去思考一下,為什麼它會有這樣的區別?這個其實也是幫助你去了解中國人和其他的民族的人,他們心理上都有哪些區別的一個好方法。
比如說什麼叔叔啊,舅舅啊,在英語裡邊是同一個詞:uncle;姑姑啊,阿姨啊,在英語裡邊也是同一個詞,而中國卻是不同的詞。這個其實反映了中國人和外國人在什麼地方的心理的差別,我們一想就能想出來。還有一些其他的,更微細的一些差別,它其實也都反映了心理上的差別。我們閑來無事去思考一下,也是一個很好的智力遊戲。
END
關注我們
用語音讓心理成長走進生活,
讓生活有溫度。
聲音 | 朱建軍
編輯 | 內小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