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小孩都抑鬱症,都是覺得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

2022年10月01日07:52:27 心理 1954

為什麼現在很多小孩都抑鬱症,都是覺得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

為什麼現在很多小孩都抑鬱症,都是覺得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 - 天天要聞

記得我年少時也有這種思想,我初中輟學出去打工,就因為交不起五十塊住宿費,可能我媽也不想讓我讀了吧,五十塊不過是借口罷了。開學後每天都有同學來我家叫我去上學,說是老師讓來的。看著她們去上學,而我在砍柴背柴,一趟趟來往與山上和家裡。當她們說老師說讓我回去讀書時,而我呢,當時正費力地拖著一棵枯樹枝。我媽在那一個勁地說是我不想讀了,讓她們不要再來了,我能說什麼,只能轉身朝山上躲去,眼淚模糊我的雙眼,我卻無力改變…

後來幾天我媽就掐著時間,到了放學時間就讓我躲在樓頂。那幾天我都是站在樓頂,聽著幾個要好的同學在家門口喊著我的名字,我媽在那說她不在家,她說了她不想讀書了。當時我真的是恨不得從樓上跳下去,恨我媽,恨命運的不公,憑什麼剝奪我求學的資格…

我一直以為我媽會心軟讓我繼續讀,沒想到她如此地堅定她的決定,一個多星期後同學就沒有再來了,而我,已經被媽託付給一個同村嫂子準備帶著出門打工了,從此於學業無緣。

後來就是從武漢轉到廣東的打工歲月了。那幾年對我來說真是不堪的回憶,我性格內向膽小,不得不學會獨立堅強起來,每當我孤獨無助的時候就打電話回去尋求安慰,希望我媽能說要是外面不好你就回來吧。可是我等來的永遠都是「你要是不好好賺錢,你弟弟妹妹就得輟學,他們成績都比你好,你不讀還說得過去,他們不讀就太可惜了!」我失望透頂,敢情我在她的心中就是一人肉提款機,除了發工資了那天她給我主動打電話,別的時間都是我打回去,開頭永遠是「你有什麼事」我說沒事,她就說「沒事打電話回來幹什麼,不是浪費電話費嗎?」。

所以我就從每周三次電話減少到一周一次,慢慢地就是一月一次,也就是發工資的那天,匯了款要打電話通知一下。有幾次我故意不按時匯錢,我媽就會主動找我,開口就是「你怎麼沒寄錢,你別在外面別瞎用錢!」,我默默地流著淚什麼也說不出來…那個時候我真的懷疑自己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活著到底有什麼意思。當時我和我姐在一起打工,她可能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總是和我媽爭吵,轉身就來罵我,說我是拖油瓶,我媽非要把我丟給她。

可能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痛苦,無法體會到別人也存在著那種從各方面帶來的窒息感吧。

所以我姐每次和媽吵了就會罵我,罵我怎麼不去si,我不敢還嘴,怕她,還有我媽總說讓我讓著她,說我欠她的。所以我只能閉嘴,我姐就更生氣,說我像個si人不吭聲。我頂嘴她就說我沒良心,我委屈極了,跟我媽說她只會讓我忍著,什麼都叫我忍著。我姐罵我極其難聽,每次都是你怎麼不出門被車撞si,你怎麼不從這樓上跳下去…

那次她又罵我讓我去跳樓,我當時衝到宿舍陽台上,五樓,當時想如果就這樣去了,我媽和我姐會不會有愧疚感,當時心裡甚至有一絲絲報復的快感。

正在猶豫要不要就這樣隨了姐姐的的意思,這時候舍友來了,她拍了我一下問我怎麼站在著,還說這麼大的風小心感冒了。我當時沙啞著聲音回了句什麼,我也忘記了,她關切地說:「你是不是感冒了,你有葯嗎?我正好有,去給你拿」說完她轉身就跑了,沒一會兒就拿了葯遞到我手中,還拉我進去,我沒有動。可能她聽到我姐罵我的話了吧,就勸了一句說:你不要亂想,我們宿舍的人都很喜歡你這個小妹妹的,比如我啊!」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對我來說彷彿是溺水的人遇到救命稻草一樣,原來我也是被人需要的,並不是一個提款機。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自救,看了很多書,也買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籍來看,來開導自己,學會去原諒別人。

直到多年後,和我媽談心,我才理解我媽,她是個遠嫁的女人,爺奶刻薄,我爸優柔寡斷,什麼都靠她來決斷,像個男人似的在外面干體力活,男人都不幹的活她搶著干,就為了一個月不三四百的工資,為了養活我們姐弟,導致她年紀輕輕就落下一身病。我終於釋懷,好在一切還來得及,今生有緣才能做母女,過好今後每一天才是不留遺憾!

每個人都有她存在的意義,而我年少時存在的意義就是,賺錢供弟弟妹妹讀書,讓他們除了打工還能多出一條路,我爸能少搬一塊磚,遠嫁的媽媽能少一點擔憂,能為他們付出也是種快了吧。

我相信每個人青春期都有不同的苦惱,叛逆,為何要在年少時就放棄一切,等過了十年二十年,你再回過頭來看看,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