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大家會隨著、從著別人的意見去說話,而不是自己遵循自己眼睛看到的那個結果,心理學家就把這個叫做從眾效應。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在好多事情上都會有這種從眾效應,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就叫隨大流。比如說某件衣服,明明你自己覺得不好看,但是你周圍的人異口同聲的說,「哇,這衣服太漂亮了,太時尚了。」這種時候,你敢跟大家說我看著不好看嗎?很少有人敢說這句話。
人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從眾效應呢?有的時候吧,是因為自己也拿不準,自己也拿不準,說究竟這個東西是不是好看?究竟這麼做是不是對?究竟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選擇?自己也拿不太準的時候呢,大家就說,那既然你看別人都是那樣子做的,那別人總歸有別人的道理吧。然後我就隨著別人做呢,不太容易做錯,這是一種心理。
還有一種情況呢,就是可能心裏面,自己也覺得別人那麼做不對,或者那麼選擇是選錯了,但是呢還是不太敢特立獨行。因為如果幾個人,甚至可能很多很多的人都去做出了一種選擇,這個裡面就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甚至有時候是有形的壓力,大家就會看著你,「誒,你難道跟我們要不一樣的做法嗎?我們都這樣做了,難道你要不做嗎?」大家就會覺得如果你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就看你不順眼。
那這個時候有的人就會想,即使我心裡覺得這麼做不對,但是我也不想得罪人,對吧。我也不想讓大家覺得我這個人挺膈澀的,所以呢,我也就跟大家一樣好了。所以有些時候甚至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可能大家都知道某種做法不對,但是呢大家卻都去用同樣的方法去做。那一種浩浩蕩蕩的,好像一種潮流一樣,卻不知道可能就是最早有幾個托兒,然後把選擇先給選了。
那麼後邊呢,越來越多的人從眾,這個向某個方向走的勁兒就越大,可能無非是如此而已。所以呢,真正勇敢的人就可以勇敢的不去從眾,也許你做的事情反而會少出錯。
END
關注我們
用語音讓心理成長走進生活,
讓生活有溫度。
聲音 | 朱建軍
編輯 | 內小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