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容易忽視的軀體癥狀在提醒:警惕抑鬱症

2021年12月10日15:52:03 心理 1129

文/周佳

七種容易忽視的軀體癥狀在提醒:警惕抑鬱症 - 天天要聞

小明今年初三,學業緊張,常常會跟家長說胸悶,喘不上氣來,呼吸急促,臉色蒼白,雙手捏合在一起,感覺自己快不行了。為此,家人帶他輾轉到各大三甲綜合醫院,做了很多檢查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但小明這種情況不但未見好轉,近半年卻越來越嚴重,有時心情很差,經常想哭,上課時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心煩易怒,睡不著,沒有食慾,瘦了30斤。父母甚至發現小明雙臂多處有割傷。在綜合醫院醫生的建議下,父母帶小明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精神科醫生經過詳細的問診,考慮小明可能罹患抑鬱症

抑鬱症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抑鬱症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精神障礙,主要臨床特徵是顯著持久的心境低落。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會主動訴說自己情緒低落,原來愛乾的事情現在都沒有興趣了,感到很痛苦,可能會首先想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然而有相當一部分的抑鬱症患者早期癥狀並不是情感或精神癥狀,而是軀體癥狀,這為抑鬱症的早期識別及治療增加了難度。這種情況在青少年群體中更多見,孩子們往往不會表達自己高興不高興,開心不開心,而常常以各種身體不舒服為由就診。我們在門診中常常發現這樣的患者,去了很多綜合醫院的不同科室就診,做了無數次檢查,一直未見異常,在綜合醫院醫生反覆建議下,才不得不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

17世紀末,心理因素開始被認為會導致軀體癥狀。軀體癥狀主要與情緒和大腦功能有關,可能反映了患者無法面對潛在的內心衝突。研究表明70%左右的抑鬱症患者伴有軀體癥狀,軀體癥狀不但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還增加患者的自殺風險和治療難度。而且如果在治療中伴有的軀體癥狀沒有緩解,患者就不能達到臨床痊癒,這也是日後病情「復燃」的隱患。

抑鬱症常見的軀體癥狀主要有哪些?

● 睡眠癥狀: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上床後1小時翻來覆去仍然睡不著;睡眠不深,半夜聽到一丁點動靜就會醒來;早醒,一般凌晨兩三點鐘就醒了或者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次入睡。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或睡著後一直做噩夢等。

● 消化系統: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不想吃東西,對以前非常喜歡的美食也沒興趣。體重下降,1周內體重減輕1kg以上。還有的患者有口乾、噁心、腹脹、腹瀉、打嗝腹絞痛等表現。

● 心血管系統:主要有心悸、胸痛以及心動過速、心慌等癥狀。

● 呼吸系統:這方面最明顯的癥狀是病人常感到胸悶與憋喘,呼吸困難,大口呼氣和嘆氣。小明表現出來的就是典型的呼吸系統癥狀。

● 神經系統: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四肢發麻、眩暈和視力模糊等。

● 泌尿生殖系統:成年人一般表現為性慾減退。病情相對嚴重的女性患者還會出現痛經、月經紊亂和閉經等現象。部分患者表現為尿頻,但不伴有尿急、尿痛等感染癥狀。

● 疼痛:抑鬱症患者疼痛的常見部位為腰背、脖子、四肢關節及頭部,通常多個部位同時出現,甚至渾身酸痛,全身乏力。

面對孩子抑鬱,家長應該怎麼做?

1提高對軀體癥狀的警惕性

既往研究報道,抑鬱症的識別率全球平均為55.6%,而國內醫師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僅為21%,綜合醫院醫生對抑鬱症的識別率相對較低,增加了抑鬱症漏診的可能性。家長有必要了解抑鬱症的早期軀體癥狀:沒有食慾,沒有興趣,沒有力氣,睡不著,憋喘;再嚴重一些,會出現悶悶不樂、唉聲嘆氣,自責、感覺生活沒意義,甚至自殘自殺。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小明,如果在最開始出現胸悶、憋喘、呼吸困難、臉色蒼白、甚至瀕死感等軀體癥狀的時候,家人在綜合醫院檢查沒有問題之後,能及時考慮到精神心理障礙的可能性,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求助,做到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那麼小明能儘早獲得有效的幫助。

2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對伴有軀體癥狀抑鬱症的治療,除了按照醫生的醫囑服藥之外,心理治療也十分重要,適當的認知行為治療會使患者對抑鬱症有正確的認識、增強康復的信心,使抗抑鬱葯的療效事半功倍、有助於減輕病情和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治抑鬱症的重要內容,比如規律的生活起居,早睡早起,按時吃飯,營養搭配;適當的體育鍛煉,散步,慢跑,做瑜伽等;豐富的生活樂趣,聽音樂,看電影,讀書等;輕鬆愉快地與外界交往,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煩惱與快樂。但是,伴有軀體癥狀的抑鬱症,病程一般比較冗長,當抑鬱障礙所有癥狀逐漸好轉時,軀體癥狀最後才消失的也常有。當抑鬱癥狀緩解後再次複發時,軀體癥狀也可能成為首發癥狀。

3加強社會支持

家人和朋友的幫助是社會支持非常重要的來源。很多家長容易接受孩子身體患有其他軀體疾病,如感冒發燒、腸胃炎、外傷等發作時身體不舒服的狀態,會理解和照顧孩子,允許孩子休息,直到恢復健康後再去正常學習。但家長往往認識不到抑鬱症也是疾病,或者不能理解孩子患有抑鬱症。家長認為自己辛苦工作,為孩子儘可能提供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孩子性格也挺開朗的,而且他還這麼小怎麼會得抑鬱症甚至不想活了呢?家長會主觀認為孩子的「無精打采」「頭痛背痛」就是「裝的」「懶散」「嬌氣」「想不開」「鬧情緒」,認為通過批評、攻擊、鼓勵、督促讓孩子勤奮起來,就能恢復正常。

然而這種方式帶給孩子的感受都是否認和不被理解,甚至感覺自己受到了排斥、攻擊,使其增加內疚和心理負擔,降低對家長的信任和尋求幫助的動力。所以,家長對抑鬱症要有基本的、科學的認識,接納孩子,給予尊重,放平心態,配合醫生治療,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告訴孩子「我們永遠都愛你、支持你,不管發生任何事,我在這裡陪著你」,這就是最有力的支持。家人的理解和幫助是孩子戰勝抑鬱症最好的葯。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如何攻破「好面子」心理? - 天天要聞

如何攻破「好面子」心理?

前天在一個廣場看見由幾位殘疾人組成的賣藝演出,其中兩位是「侏儒症」、一位腿殘疾、一位眼睛失明。他們在人來人往的廣場中唱歌,周邊圍了很多人,甚至還有人走向前去查看失明的藝人是不是真的看不見。當時我在想: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暴露了自己的「缺點」,他們不會覺得丟人,不會覺得沒有面子嗎?
後宮妃子步履艱難的背後:清朝寵幸制度引發的身體與心理影響 - 天天要聞

後宮妃子步履艱難的背後:清朝寵幸制度引發的身體與心理影響

簡介:清朝後宮妃子被皇帝寵幸過後,常常需要他人攙扶著行走。本文將探討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分析宮廷生活對妃子身體和心理的影響。在清朝的後宮中,妃子們備受皇帝的寵幸和青睞。然而,妃子們在得到皇帝寵幸後第二天,常常需要他人攙扶著行走,這是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
正向心理學——令你更快樂的小秘訣 - 天天要聞

正向心理學——令你更快樂的小秘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正向心理學就是運用科學方法探討何謂「好的生活」,而「快樂」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什麼?
《易學與心理》——易學智慧(16) - 天天要聞

《易學與心理》——易學智慧(16)

《易學與心理》——易學智慧(16)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好與《易經》中訟卦的宗旨相合。訟卦的用意,在於消除爭端、減少訴訟;倘若不能和解,也要站在不訟的立場來訟,才不致亂訟。
人民日報:1/4的孩子抑鬱,導致厭學,家長預防牢記「5不要」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1/4的孩子抑鬱,導致厭學,家長預防牢記「5不要」

文|瑩媽《人民日報》公布我國青少年抑鬱檢出率高達24.6%,也就是1/4的孩子是有抑鬱的。而抑鬱的孩子最常見的是覺得生活沒有意義,這些孩子是不願意上學的,甚至休學在家擺爛,每天晝夜不分地玩手機的,現在連飯都不吃的,這會讓家長非常的焦慮。
有抑鬱症傾向的人,習慣說這四句話,希望你沒有 - 天天要聞

有抑鬱症傾向的人,習慣說這四句話,希望你沒有

在這個繁忙的時代,我們都忙碌於生活的各個方面,盡量維持一個表面的平和。但有人曾說:「悠悠憂心人不識,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也即是說,很多時候,心中的痛苦和困惑往往難以被外界察覺。其中,抑鬱症是許多現代人可能面臨的隱形傷痛。
男女關係動態:期待下一次的心理學視角 - 天天要聞

男女關係動態:期待下一次的心理學視角

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我們經常聽到關於男女之間關係的討論。其中,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是:在一次性行為之後,男性和女性誰更可能期待下一次的接觸?這個問題涉及到性別角色、個人偏好、情感需求等多個層面,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深入探討。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問題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知識科普丨自閉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知識科普丨自閉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是自閉症對日常生活的主要影響:1. 社交困難自閉症患者面臨嚴重的社交困難。他們可能無法理解和回應別人的情感和意圖,以及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交關係,這可能導致孤獨感和社會隔離。2. 溝通障礙自閉症患者往往有溝通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