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2025年03月30日11:32:14 軍事 1940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俄羅斯專家:

美國人了解解放軍,更甚於自己的部隊,讓美國真正害怕的,是中國的「第二防線」。

美國退役上將一提中國的「第二防線」,那是滿面愁容;美國老兵一提中國的「第二防線」,唉聲嘆氣。

不太冷 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 歷史不太冷

因為珍愛和平 我們玩命競爭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二防線」到底是什麼?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是一條防禦屏障?還是一個秘密計劃?

都不是。

中國的「第二防線」有兩條。而且,這得天獨厚的第二防線,只有中國有。一條是祖先給的,另一條,是中國人自己搶來的。

可以這麼說,在未來一個世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打贏中國。

說到這個問題的俄羅斯專家,叫瓦西里·卡申。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中國的第一條「第二防線」——龐大的退役人員和無人機技術。

中國現役200萬陸軍可怕嗎?可怕。論陸戰,毫無疑問,中國無敵。

70年前,中國人就是用小米加步槍,都打贏了美國的航母艦隊飛機大炮,把美國腦袋摁在桌子上摩擦,什麼美國特種部隊、美國第8集團軍,都是弟弟。

就是把艾森豪威爾從墳墓里刨出來,再問一遍,他也會幹脆的說一聲「中國無敵!」

但是,未來是海洋空軍的天下,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爆發,陸軍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優勢,海洋和空軍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要論空軍和海軍實力,中國整體還是不如美國。

美國766架5代機、2150架四代機、780架三代機外加11艘航母,短時間內還沒有哪個國家能撼動,也只有中國能跟美國掰手腕,歐洲俄羅斯,連正面對抗的實力都沒有。

美國仍然害怕中國,為什麼?

因為中國龐大可怕的戰爭動員能力。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若有戰,召必回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一道徵召令,就是一聲驚雷;一紙命令,立刻形成一場「春運」。

抗美援朝,中國首次進入一級戰備。全國現役部隊快速集結,預備役和民兵體系首次大規模動員,部分退役軍人被徵召補充前線部隊。此次動員奠定了中國國防動員體系的基礎。

1969年珍寶島戰役,東北地區進入一級戰備,重點防範蘇聯可能的全面軍事行動。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中國一級戰備狀態,部分退役炮兵、工兵和通信兵被召回。

山地作戰,這幫老兵太熟悉了,以前慣用的榴彈炮比自己的手指頭還聽話,直接就給老越炸懵了,至今都有陰影。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任正非

中國的集結能力,令美國恐懼。

我國龐大的退役人員體系,已經分布在全國各個角落、各個行業,包含各個年齡段和階層。

可以想像,如果把這個群體凝結成一股繩,將會是多麼龐大的一股力量。

多的不說,說點咱們熟悉的。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任老爺子,1968年入伍,曾任基建工程兵部隊技術員,參與過軍事通信技術研發。

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在東北服役多年。

下到小飯館,上到商人老闆,各行各業退役軍人都有人,這股力量堪稱恐怖。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王健林

歷史已經證明,中國退役軍人和集結力量的可怕,但是,把無人機稱為中國的「第二防線」,有點小題大做了吧?

未來的戰爭趨勢是什麼?俄烏戰爭給出了答案。

去問問俄羅斯最底層的士兵,最可怕的是什麼?一定是:看不見敵人,而武器已經高懸頭頂。

6代機已經告訴我們:

不僅要空優,而且要智能化無人化。未來將會是「一架6代機帶著一群無人僚機」突破敵人封鎖,直達敵人內核。

就連朝鮮都在28日公布了自己的無人偵察機,那外形那顏色和美國的「全球鷹」幾乎是一個模子刻的。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中國堅定走「無人與智能相結合」路線,早早洞悉未來戰爭趨勢,早早為「第二國防線」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述這些,都是中國通過戰爭和厚積薄發,70年多來硬啃下來的,下面這條「第二防線」是祖先留給咱的瑰寶。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第二國防線

就這麼說吧,華夏祖先選的這塊寶地,真是無可挑剔。中國的地理環境,就是中國「第二國防線」。

幅員遼闊、地形複雜、戰略縱深極大。只要守好這一畝三分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打贏中國。

都說中國平原太少,那是不知道複雜地形給中國的戰略格局帶來多大的利好。歐洲為何不能成為世界最強國家?沒有戰略縱深,一馬平川,地形簡單,一捅就破,都不用複雜的戰術和戰略武器。

為什麼歐洲國家一直發展海洋軍事力量?因為陸地實在是沒有什麼可發展的。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在太空上看,南歐地區本來就不大的土地,直接被山巒橫豎切割成一小塊小塊,只能夠形成內部鬆散的聯邦制結構,小到甚至不能成為國家,而且三面臨敵。

西歐呢,一馬平川,沒有縱深和地理屏障。想找到一塊根據地來統一歐洲異常困難。

而家大業大的蘇聯,為尋找出海口而撓破頭皮。

中國的地緣環境,就是絕佳的。就連蘇聯都覬覦中國的大連旅順港口。

中國擁有1800多千米的海岸線,大量的優質溫水港,海軍力量彼此可以連同形成合力。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有人說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馬來群島,這些所謂的「島鏈」,已經把中國的海洋之路「封鎖」住了。

實際上,先不說中國武器的發展有沒有突破「封鎖」,就說地理原環境,狂虐的颱風海嘯襲來,總是有人被迫給中國當肉盾。

千百年來,世界上最大的氣候海洋災害,都由這些島鏈國家承擔了。而中國的南海群島,大一點的,都可以稱為「海上不可移動的航母」。

總的來說,中國的地緣環境稍弱於美國,但遠強於俄羅斯和歐洲。中國的陸權和海權,就像武士手裡的盾牌和長刀,相互策應、相互配合,進可攻、退可守。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難取勝,但第二國防線能保不敗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兩大「第二國防線」,奠定了中國在聯合國「五常中」的「上三常」的地位。

「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全佔了,此為華夏之幸,炎黃子孫之幸。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 - 天天要聞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有敵人來襲,跟廣島的情況一樣,快逃快點。美軍B-29轟炸機,你們要去哪兒?救命救救我!釋放被關戰俘,這邊,別打了,快逃!跑!那是B-29轟炸機小子,是逃不掉的。美軍投下原子彈,快跑馬上!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散葬各地的多處無名烈士墓墓碑經過清理,烈士遺骨遺物被清點裝罐,合墓至渡海作戰紀念碑旁。(王瑭琳/攝)臨近清明節,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景點處,遊客們望著展板出神,上面印著的是犧牲船工名單。在陳列館裡,擺放著「革命烈士證書」。證書邊緣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 已致71人死亡 - 天天要聞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 已致71人死亡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4月2日獲悉,自當天黎明以來,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襲擊已造成71人死亡。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負責人2日表示,以軍對位於加沙地帶北部傑巴利耶難民營的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