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美國裝備雖多,60%以上都是服役了超過三十年的老舊貨而已,即便沒有台灣問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必須要有海洋空間,這就是南海的意義。
近期,我國海軍的055大驅「遵義」艦出海演習引發了不少討論,尤其是在南海附近的美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次演習不僅是實力的展示,更是對美西方國家的一次強有力的回應。
我國海軍強勢出擊
近期一則關於我國海軍的消息引起了熱議,我海軍055大驅「遵義」艦率領的編隊順利完成了前往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臨近公海的演訓任務,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出海演習,美西方國家對此進行了諸多評論,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演習中展示出的強大實力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懾,尤其是南海附近的美軍。
「遵義」艦作為我國海軍最新服役的萬噸級驅逐艦,其作戰能力不容小覷,在整個海軍序列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此次出海演習,不僅是對其戰鬥力的一次檢驗,同時也是對美西方國家的一次展示,我國海軍正在迅速成長為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和水下潛艇部隊,美西方國家對我國海軍的強大已經感到畏懼,以至於不得不頻頻派遣艦機前來「挑釁」,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拉攏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同盟國,以便遏制我國的發展。
表面上看,美國的這一策略似乎取得了一些效果,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均先後與其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並且多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但深層次分析其背後的意圖,我們就會發現,美國的反華策略根本就沒有它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中美競爭是總體戰實力的較量
美國之所以頻頻對我國南海事務插手,除了其自身利益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美之間的競爭關係,而這個競爭關係的根源就是兩國總體戰實力的較量。
我們常常提到「總體戰」這個詞,但真正理解其含義的人並不多,總體戰其實就是通過各個領域的較量來消耗對手的力量,最終在某一個領域實現突破,從而扭轉整個戰局,中美之間的競爭基本上就是這個模式,美國試圖通過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外交圍堵來壓制我國的發展,而我國則通過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尤其是在軍事領域的投入來回擊美國的壓力。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是海軍方面,目前不僅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水面艦隊,而且水下潛艇部隊也在不斷壯大,我國海軍已不再是以前只能靠數量取勝的模式,而是逐漸向質量發展,在裝備技術上已經趕超並部分拉平了與美軍之間的差距。
美西方國家對我海軍的強大表示震驚,但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危機已經來臨,美國在南海的布局已經晚了幾年,而且我海軍真正發揮作戰能力的時候恐怕也不會是今天,美國想要通過其強大的工業國實力來壓制我,顯然已經沒有那麼簡單了。
美西方反華策略收效甚微
美國高官政客們之所以對我海軍感到畏懼,除了其強大的綜合國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海對於美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作為世界貿易的咽喉之地,南海每年經過這裡的貨物不計其數,而美國恰恰是這些貨物的重要目的地,如果這裡出現任何問題,都將對美國的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因此我們看到,美國在這裡布置了大量軍事力量,不僅有航母戰鬥群,還有各種先進的軍事裝備,就連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樣的傳統盟友都不遺餘力地向其靠攏。
美西方國家再怎麼努力,其效果卻微乎其微,一篇來自美國智庫的分析指出,美國在南海的布局已經晚了幾年,其以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對於我海軍來說根本就構不成威脅,而我海軍早已不再是那個只會傻傻看著美軍表演的海軍了,「遵義」艦這次出海演習中展示出來的強大實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就是美軍雖然頻頻派遣航母和核潛艇來南海地區進行「巡航」,但每當它們靠近我海軍活動區域的時候,總會不合時宜地出現各種故障,有些甚至直接因為故障而無法繼續航行,不得不返回港口進行維修,而這一切恰巧都被我國海軍攝像機記錄下來了。
從這次「遵義」艦的演習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海軍正在逐步崛起,實力不容小覷。面對美西方的挑戰,我們的海軍不僅在數量上具備優勢,更在質量上不斷提升,這樣的發展讓人倍感振奮,你們怎麼看待當前的國際局勢?我覺得中國以不是以前的中國,美國想在中國家門口或周邊搞事的想法以不可能了,來了也是自找沒趣,搞幾十艘軍艦東海南海轉,嚇不住誰,真打起來,只有沉海喝魚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