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2025年04月03日01:14:06 軍事 1119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散葬各地的多處無名烈士墓墓碑經過清理,烈士遺骨遺物被清點裝罐,合墓至渡海作戰紀念碑旁。(王瑭琳/攝)

臨近清明節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景點處,遊客們望著展板出神,上面印著的是犧牲船工名單。在陳列館裡,擺放著「革命烈士證書」。證書邊緣已微微捲曲,鋼筆字跡卻依舊清晰。

這裡是1950年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的出發地之一。

那時,許多士兵是「旱鴨子」,面對海浪束手無策,村裡有經驗的漁民們成了「海上教頭」。在海邊,他們教士兵們搖櫓、掌舵、辨潮汐。用湛江話吼著「頂浪要斜切,順浪要直衝」。解放軍管他們叫「老舵手」。

當退役軍人、第四野戰軍後代張寶賢蹲在沙丘間,拂去墓碑上的荒草,「烈士之墳」四個字在斑駁石碑上赫然顯現。

七旬老人陳文廣佝僂著背脊,描補墓碑紅漆。竹掃帚划過青苔的沙沙聲,彷彿與大哥陳文春幫助解放軍渡海登島時的槳聲疊在一起。

廣東這片土地上,現有烈士紀念設施3143處,其中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有11處。

「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王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廳主要負責同志牽頭成立調研組,赴全省各地實地調研,摸查烈士紀念設施情況。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實現烈士紀念設施信息化、可視化、動態化管理。

那些曾被海風侵蝕的姓名,已得到很好保護。

目前,廣東已經形成保護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保護管理長效機制。角尾鄉村民無償讓出村集體用地建設的渡海作戰紀念園(渡海作戰無名烈士集中安葬墓園),成為後代與歷史對話的無聲見證。

未歸的船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許多士兵是「旱鴨子」,面對海浪束手無策,陳俊毫成了他們的「海上教頭」。在海邊,他教士兵們搖櫓、掌舵、辨潮汐。用湛江話吼著「頂浪要斜切,順浪要直衝」。解放軍管他叫「陳老舵」。(王瑭琳/攝)

在陳耀波的家中,一張泛黃的「革命烈士證書」被輕輕擦拭。

舊紙張中,「陳俊毫」的名字寫在最中央。陳耀波指著名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是他的爺爺,一名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犧牲的船工。

1949年12月,徐聞縣成立支前司令部。按照部署,徵集船隻,招募船工。渡海作戰,必須依賴船隻。經深入發動,戰前徐聞縣共徵集船隻486艘,招募船工舵手1519人。

「爺爺是漁民,最熟悉這片海域。」陳耀波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那時在村裡,解放軍召開動員大會。解放軍說爺爺的舵船技術強,讓他過去幫幫忙。

陳耀波記得,爺爺每隔兩三天會託人捎回臟衣服。送衣的是爺爺的小兒子,也就是陳耀波的叔叔。

他挎著竹籃走三公里泥路到營地。爺爺接過衣物時,總要揉揉他的腦袋,笑著告訴他,「解放海南島後,我就回來,你讓家裡人放心。」

最後一次送衣是在戰前半個月,士兵突然攔住陳耀波的叔叔:「往後別來了,要開戰了。」

竹籃底還壓著陳俊毫母親做的餅,最終沒能遞進去。

「當時村裡男性幾乎都為解放軍戰士掌舵,女性負責後勤,全村動員支援部隊。」當地講解員彭志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時解放軍部隊水戰經驗不足,卻在三個月內變成「水中蛟龍」。

在艱苦的條件下,解放軍僅用56天就解放了海南島,創造了歷史。

解放海南島後,村子裡參戰的船工陸續回來了。

可是等到天黑,也沒有見到陳俊毫的身影。

爺爺後來的故事,是陳耀波從老一輩零碎的話里拼湊出來的。

1950年4月16日晚,海峽霧氣瀰漫。船工們的任務,是把解放軍送上海南島。

船頭還沒抵達海南島淺灘,子彈就像鐵砂般打向甲板,陳俊毫作為掌舵人,不僅不能躲,還得堅持佝著腰緊握船舵。四周的戰士層層圍住他,用身體作人牆。

木帆船在彈雨中千瘡百孔。圍住陳俊毫的戰士們都犧牲了,最後一顆流彈擊中陳俊毫時,船最終擱淺在離岸三十米處。

「遺體沒能找到,連船都毀了。」陳耀波聲音低沉。陳俊毫再沒回來。有人說木帆船被炸成了碎片。

角尾鄉的老漁民們記得,那年的潮水總推回些「特殊的東西」:纏著水草的軍裝碎片、灌滿泥沙的膠鞋,以及完整的遺體,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後生。

渡海戰役中,徐聞縣作出巨大貢獻:組織5萬民工修築公路380多公里;協助訓練1萬多名適應海戰的指戰員;53名船工舵手犧牲、62人受傷致殘……

陳俊毫是家中老大,犧牲的消息,對全家人來說是個噩耗。

戰後,陳家收到一紙烈士證明。當地政府將犧牲的船工授予「烈士」稱號,將倖存的船工授予「革命軍人」稱號。

2012年盛夏,為緬懷解放海南島戰役的英烈,角尾鄉8600餘名百姓自發捐款建立渡海作戰紀念碑。作為第四野戰軍後代,張寶賢主動幫忙找專業設計師,面對資金缺口,又幫助協調了熟人降低施工成本並捐資。

這座面向海南島的紀念碑,在兩個月後落成。竣工當日,角尾鄉方圓百里的群眾自發趕來見證。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下,不斷將發現的零散烈士墓遷葬在紀念碑旁合墓,渡海作戰無名烈士集中安葬墓園基本成形。

隨著時代發展,守護紅色記憶的行動,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格局。

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辦公室主任曹曉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2020年實施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以來,財政共計投入3.6億元,推進全省烈士紀念設施面貌煥然一新,宣教設施進一步完善,紅色文化傳承主陣地作用進一步發揮。

如今,經過精心修繕的烈士陵園,不僅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還承載著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使命。

老兵遷墓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渡海作戰紀念碑。(王瑭琳/攝)

紀念碑建成後不久,張寶賢帶領員工,在海邊沙丘小樹林中安裝風力發電機組。無意中又發現了兩座烈士墓碑。

正中刻著「烈士之墳」,右側字跡斑駁:「1950年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左側落款「中共角尾鄉黨委1957年4月5日」。

那年,解放海南島戰役持續56天,解放軍以傷亡4500餘人的代價解放全島。

然而,海戰的殘酷遠超陸地——許多戰士的遺體被捲入洋流,再未尋回。只有少數犧牲的烈士遺體被海浪沖回角尾海岸,當地幹部群眾將其埋葬於岸邊。

據當地老人們講,烈士墓前原本都有簡易的木質碑牌,可時間一長都遭損毀難以確認。1957年清明前夕,角尾鄉政府打制了一批石碑,對還能辨認的木質碑牌進行了替換。

2016年5月,張寶賢隨同四野後代陳軍去祭拜兩位烈士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震顫:近年來受風暴海浪侵襲,烈士墓已直接暴露在潮間帶上。

「再遇大風暴,墓就沒了!」兩人當即找到鄉政府,提議遷墓。

同年6月中旬,角尾鄉村民大會通過了劃地建烈士集中安葬墓園的提案。

當地政府也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協調和推進烈士墓遷移各項事宜。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彙報,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

經過當地幹部群眾不斷找尋,散葬多處的烈士墓被找到,角尾鄉仕寮村無名烈士墓遺物重見天日:英國進口的體溫計、鏽蝕的鋼筆、藥瓶、子彈、刺刀手榴彈,還有一桿桿北方旱煙桿,以及一雙纖小的布鞋底。

現場人都猜測,煙桿的主人可能是位山東漢子,而布鞋底的主人可能是位女兵。

南嶺村和南網50萬伏過海電纜站前烈士墓等等,散葬各地的多處無名烈士墓墓碑經過清理,烈士遺骨遺物被清點裝罐,合墓至渡海作戰紀念碑旁。

「這裡有了渡海作戰紀念碑,又移來了烈士英靈,要是擴建成一個渡海作戰紀念園,對緬懷先烈、繼承遺志,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都有重要意義。」2017年1月初,為烈士舉行合墓儀式祭奠現場,烈士的老部隊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派官兵來參加活動時提議。

紀念園選址定在媽祖廟旁。這裡曾是劉振華將軍的臨時指揮部。

可要建成紀念園仍困難重重,尤其是佔地問題需要解決。

經過鄉黨委會和村民大會研究商定,角尾鄉無償讓出村集體用地用於建設紀念園。

歷時一年多,紀念園(渡海作戰無名烈士集中安葬墓園)落成。揭牌儀式當天,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官兵、第四野戰軍後代,以及當地群眾等共千餘人前來參加。

儀式結束後,當地村民將烈士遺物交到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官兵手中。

這一莊嚴的交接背後,是廣東以務實行動,守護紅色記憶的系統性工程。近年來,全省上下通過規劃與投入,讓散落鄉野的英魂得以集中保護在莊嚴之地。

「2010年至2014年,開展了零散烈士墓搶救保護工程。2021年6月至2022年底,開展了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中央財政補助6766萬元,省級財政補助6766萬元,各地財政配套近1億元,遷移集中保護零散烈士墓2399座,修繕紀念碑等設施1146處,各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全省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褒揚紀念處處長劉志偉透露。

七旬守墓人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老漁民們記得,那年的潮水總推回些「特殊的東西」:纏著水草的軍裝碎片、灌滿泥沙的膠鞋,以及完整的遺體,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後生。(王瑭琳/攝)

自建園以來,73歲的陳文廣一直守著這裡。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守墓人的主要原因,主要受大哥陳文春的影響。

當年解放軍主力部隊登陸時,他的大哥也是支前船工之一。陳文廣回憶,大哥出發後,母親每天守在碼頭,盼著哥哥早點回家。

直至海南島解放以後,陳文春才回到村裡。原來,在船工將第一批解放軍成功運到海南島後,解放軍讓船工們先在島上躲一躲。

回家後,陳文春經常給陳文廣講打仗的故事,這也在陳文廣內心埋下種子。

當紀念園建成,需要一名守墓人時,陳文廣主動請纓。

守墓的日子很忙。陳文廣的右腳走路一瘸一拐,腿腳也不利索,但每次站在紀念碑和無名烈士合墓前,他總會駐足良久。碑前的石台要經常擦,接縫處不能留一絲青苔。日復一日,下雨天也沒有休息。

最動人的是清明。烈士後代和社會各界人士從各地趕來,供品擺滿石台。陳文廣見過很多次烈士後代癱在碑前痛哭,也見過只默默站在墓前,表情沉重。

在紀念碑和無名合墓不遠處,媽祖廟門口,梁煥燕正彎腰清掃落葉。他是村裡的守祠人,大家都叫他「梁伯」。

祠內陰涼,香火繚繞。1946年出生的梁伯,對渡海戰役的記憶僅限於父輩的隻言片語。他往家的方向指了指,「大軍住過我家土房,走前跟我爺說,『這回不知有沒有命回來』。」

從祠內到門前,梁伯總要掃凈沙粒。他說,「我就守在這裡,後生們來了,也可以知道當年解放軍和村民們的故事。」

實際上,在全省烈士紀念設施的「守墓人」欄里——那套陳文廣從未見過的電子系統,精確記錄著全省每個守護者的姓名與職責。

近年來,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先後以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名義,聯合出台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加強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等文件,印發《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等系列保護管理文件,組織全省建立「一設施兩台賬」,完善有人管、有錢修工作機制。

傳承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角尾鄉中心小學組織學生開展祭掃活動。(黃奮才/供圖)

如今,角尾鄉已經成為遊客打卡地,也成了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2023年6月,許家寮村被定為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

「得把故事變成飯碗。」許家寮村黨支部書記陳洪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作為廣東省紅色村,雖然村裡已完成巷道、宣誓廣場、紅色飯店等項目建設,但在文旅融合的新賽道上,角尾鄉遊玩設施和項目相對匱乏,計劃完善基礎設施,開發渡海作戰主題的實景演出,將文旅與紅色歷史結合,提升旅遊收入。

實際上,這樣的實踐探索,正與省級數字化戰略形成共振

近年來,廣東退役軍人事務廳利用互聯網手段和AR、VR技術,建設網上展陳館、數字陵園等項目,對影響力大的烈士紀念設施進行全景式、立體式展示,生動傳播紅色文化,為群眾瞻仰祭掃烈士紀念設施提供便利。

值得關注的是,不僅政府部門在行動,社會各界力量也在默默守護。

在距離徐聞縣約500公里的深圳,湛江市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研究會會長彭陳保正在整理他的「家當」。這位71歲的退休公務員,有兩千餘件解放海南島戰役文物。

東北海南,他開著小車跑了近30萬公里,後備箱里常年備著防潮箱和白手套。

有次在外地收一張文物照片,賣家臨時坐地起價到13000元,他連夜取了三張銀行卡的現金。

彭陳保從小在湛江徐聞縣長大,父輩對他說得最多的是渡海作戰的故事。退休後,他開始收藏文物、慰問老兵和船工。

文物收藏過程充滿艱辛。為了收購相關文物,他走遍全國,發動所有紅色收藏者。

它們屬於徐聞,屬於那些在風浪中搖櫓的戰士和船工。彭陳保最大的心愿,是在徐聞建立一座渡海戰役博物館。他曾向當地政府提出,要是博物館建立起來後,將捐贈全部藏品。

歷史記憶的接力正在延續。劉志偉表示,每年「紅九月」主題活動期間,都會組織全省在100個縣級以上黨委政府公祭場所,開展固定展陳講解。還通過烈士遺物「話說」故事,展現南粵烈士的英雄事迹。

紅色文化傳承的路上,兩條軌跡悄然交匯。

(感謝葉婷婷、王小平、梁光琉為本文採訪提供幫助)

南方周末記者 王瑭琳

責編 姚憶江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32億航母被2000美元無人機追著跑?紅海消耗戰揭開美軍致命傷 - 天天要聞

32億航母被2000美元無人機追著跑?紅海消耗戰揭開美軍致命傷

4月2日,胡塞武裝第三次向美軍"哈里·杜魯門"號航母發射導彈的消息登上全球熱搜。當價值32億美元的鋼鐵巨獸被2000美元的無人機追著跑,這場持續17個月的紅海對抗,正用荒誕現實顛覆傳統戰爭邏輯——美軍5個航母戰鬥群的飽和打擊,竟拿不下穿拖鞋
以軍為何計劃在加沙構築第二條「費城走廊」?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以軍為何計劃在加沙構築第二條「費城走廊」?一文了解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2日稱,以軍正「切割」加沙地帶,並在加沙地帶南部構築一條新的「安全走廊」:「莫拉格走廊」。那麼,「莫拉格走廊」指的是哪裡?以軍為什麼要控制這一地帶?此舉又會對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以色列總理 內塔尼亞胡:以軍在對哈馬斯採取軍事行動外,正在控制「莫拉格走廊」,這將成為第二條「費...
澤連斯基明確烏和談「紅線」 強調不會削減軍隊規模 - 天天要聞

澤連斯基明確烏和談「紅線」 強調不會削減軍隊規模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4月3日獲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在切爾尼戈夫州舉行的會議上明確闡述了烏克蘭在和平談判中的「紅線」,強調在任何情況下烏克蘭都不會承認俄羅斯佔領的領土主權,並誓言保持現有烏軍事力量規模。澤連斯基表示,「擁有三倍於戰前規模的強大軍隊是烏克蘭的戰略資產,任何削減現役軍人數量的提議都是不可逾...
今兒起開票!來南陽花境公園,看硬核國防裝備「真傢伙」 - 天天要聞

今兒起開票!來南陽花境公園,看硬核國防裝備「真傢伙」

頂端新聞記者 韓玉好消息!4月12日至5月18日,2025河南省國防教育科技展(南陽站)(以下簡稱「科技展」)將在南陽花境公園舉辦,售票通道已開啟!本次科技展將帶給大家怎樣的驚喜?「劇透」來了→科技展現場設有「國防科技館」展區、「航空航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