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烏衝突已爆發709天,當地時間1月31日夜間,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又吃癟了,艦隊編內的一艘1241.1型「閃電」導彈艦(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導彈快艇)、舷號為954號的「伊萬諾維茨」號,在克里米亞半島西部靠近多努茲拉夫湖的黑海海域,遭到烏軍第13水下特戰中心的「Magura-V5」自殺式無人艇的狼群式攻擊。
據稱,烏軍前後動用了12艘無人攻擊艇,其中有6艘命中成功,讓「伊萬諾維茨」號導彈艦發生了劇烈的爆炸,爆炸結束後,可以發現這艘導彈艦從艦體舯部直接斷成了兩截,很快就沉入了海底。截至目前,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都沒有對此事發表評論,但是從烏克蘭軍隊公布的視頻信息來看,此事當然屬實。
如何看待此次襲擊
關於此次烏軍無人艇實錘擊沉俄軍黑海艦隊1241.1型小型導彈艦的戰例,大伊萬認為,遭到襲擊的「伊萬諾維茨」號,既有俄羅斯海軍自己戰術粗糙的因素,也有俄羅斯海軍自身技術限制的因素:
說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的戰術粗糙,大伊萬去看了一下衛星地圖,「伊萬諾維茨」號遭到襲擊的具體位置,似乎就在靠近海岸的、多努茲拉夫湖的入海口附近位置。遭到襲擊時,本艦似乎處於錨泊狀態,主機不在航。按照海軍水面艦艇在高威脅海域下錨停泊的相關規定,只要艦艇下錨,必須布設防潛網。
所謂的防潛網就是整面由鋼索製成的網簾,下端有錨錠,上端有浮球,可以將整張網固定在水中,防潛網的作用既可以防止水下潛艇的戰雷攻擊,還可以防止蛙人的滲透,當然,也可以用來防止這些來去無蹤的無人艇的攻擊。畢竟,如果無人艇要攻擊的話,首先就會纏在防潛網上,很快就會被本艦發現了。
但是,從俄羅斯海軍「伊萬諾維茨」號導彈艦在錨泊狀態下,所實施的防禦措施來分析。視頻中看,只能說「伊萬諾維茨」號幾乎什麼都沒做,沒有布置防潛網,沒有啟動主機,甚至連像樣的規避動作都沒有,想來這船錨泊、甚至漂泊在海上之後,覺得自己離塞瓦斯托波爾挺遠,應該不會被烏克蘭軍隊盯上,就什麼都沒做。艦上甚至連個瞭望哨都沒有布設,說不定連戰備狀態都沒有進入,全艦還是優哉游哉地處於半舷休息的狀態。
你自以為烏克蘭發現不了你,但是北約的預警機可是盯著你呢!結果,該船果不其然地變成了烏克蘭無人艇集火攻擊的目標,這個只能怪指揮「伊萬諾維茨」號的黑海艦隊海軍艦長水平太次,誰也怪不著。當然了,一些大型戰艦,所需要的防潛網面積比較大,即使是小型導彈艦,艦上也不一定有空間來放置防潛網,再比如艦艇處於漂泊狀態下,艦艇本身航位不固定,防潛網自然也難以發揮作用。
此時,就需要其他一些警戒手段了,比如關閉了遠方警戒雷達之後,把搜索水面目標的快反雷達,還有諸如光電探測系統給打開,安排瞭望員上艦橋值守,緊緊盯住兩側艦舷,同時艦殼聲吶轉入被動守聽模式,看水中有沒有異常響動,如噴水式推進器或螺旋槳噪音。
但是,從俄羅斯海軍這艘1241.1型小型導彈艦的性能來看,這可以說是一艘性能十分特化的艦艇,主要承擔的是打擊水面目標的任務,為此全艦大多數船電系統都是為了打擊水面目標而設計的:
如在武備系統上,1241.1型導彈艦艦艏配備有一門AK-176M型76毫米自動艦炮,兩側配備有兩部雙聯裝3M80「Москит」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艉部艦橋配備有兩門AK-630型副炮用於近防,全艦沒有反潛武器;
而在船電系統上,1241.1型導彈艦的問題也是一樣的,配備有「米拉涅爾」超視距雷達,用於水面目標探測和為反艦導彈指示目標,配備有Garpun-B火控雷達用於為AK-176M指示目標,配備MR-123雷達為AK-630指示目標,全艦沒有配備艦殼聲吶,沒有配備低空快反雷達,沒有配備光電探測系統等。
這意味著,1241.1型導彈艦,在面對自殺式無人艇這種半潛、高速、小型目標時,在態勢感知上天然存在缺陷。沒有低空快反雷達搜索這種目標,也沒有光電系統來補充搜索,連個艦殼聲吶用於守聽都做不到,唯一的辦法,就是派瞭望員上艦橋肉眼盯防了。在該艦想不起來派瞭望員,何況還是大半夜黑燈瞎火肉眼什麼都看不見、靠夜視儀能觀察的範圍也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該艦遭到無人艇的攻擊,從技術上說就不意外。
未來海戰與無人艇
既然俄羅斯海軍的「伊萬諾維茨」號小型導彈艦,又用它的全艦盡墨,幫助我們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也昭示出此類使用「星鏈」設備遙控,具備一定自航能力,可以長距離自主行動,半潛行動的自殺式無人艇強勁的作戰能力。那麼,在未來海戰中,對於此類自殺式無人艇,應當如何應對呢?
大伊萬的觀點,當然也得到了一些專家的指點之後,其實以我們現有的技術手段,要發現此類自殺式無人艇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發現此類自殺式無人艇的手段,其實就跟我們前面說的那樣,無非是如下幾種:
第一種是艦殼聲吶或者拖曳式聲吶,尤其是高精度的拖曳式低頻主被動複合式聲吶陣列,可以在比較近的距離上、可能是數海里的距離內發現自殺式無人艇的螺旋槳的空泡噪音或噴水式推進器噪音。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做到概略測向甚至標定位置,從而直接發現在水中的無人艇;
第二種是位於桅杆頂部的X波段快反雷達,此類半潛式無人艇在面對老舊的拋物面天線雷達的時候,隱身性能還是比較強的,但面對新一代、新體制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就沒有那麼容易遁形了,還是有被抄出來的可能性的;
第三種大伊萬要特彆強調,那就是光電雷達加上AI自動識別,給熱成像/電視通道後端加一個AI自動識別程序,然後自動對海面實施監控,靠機器學習,就能自動把海面上浮動的自殺式無人艇統統都給識別出來,這種識別方式效率最好。
而在通過聲吶、快反雷達、AI圖像識別之類的手段,標定水中的無人艇之後,其實要對付這種無人艇的手段也很多。畢竟,俄羅斯黑海艦隊在之前的戰鬥中,單單靠使用米-8直升機架著機關槍,或者水面艦艇上架起幾挺機槍,就能對付得了這種自殺式無人艇了,還有諸如AK-630M副炮,AK-176M或者A-190艦炮等等,打擊這種無人艇都綽綽有餘。
至於咱們,咱們可以對付此類自殺式無人艇的辦法更多,除了可以用艦炮來打、用副炮射擊,咱們的052D型驅逐艦和055大型驅逐艦,現在可都是配備有綜合投放設備的。這種綜合投放設備,可以裝填的彈種很多,比如箔條幹擾彈,比如反魚雷彈藥,甚至反蛙人火箭彈等,在裝填反魚雷殺傷彈藥時,綜合投放裝置完全可以用來打擊這種水面接近的無人艇。
但是,打擊此類無人艇,咱覺得,真正的問題,並不是在於怎麼打擊,而是在於打擊之後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我們之前就提過,自殺式無人艇由於造價十分低廉,可以大量投放放手使用,因此,除了可以作為智能化的、人在迴路式的自航式水雷,其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反向標定的能力。
比如多個無人艇,哪個無人艇被擊毀,就可以從中反向分析出,哪裡可能存在敵人的艦隊,那麼接下來,各種ISR/ELINT(態勢感知/電子情報信息收集)力量都往這個方向集中就可以了,對於現代海戰中發現即摧毀的特徵而言,被人抓住大艦隊航位,後果甚至比遭到無人艇襲擊還要糟糕。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咱們對付這種無人艇,似乎還不能這麼輕輕鬆鬆地就直接上手炸毀它,還是要選擇一些更為穩妥的辦法:
比如多使用艦載直升機,在艦隊的行動方向上開闢直升機警戒幕,盡量將無人艇摧毀在距離艦隊比較遠的位置上,一旦發現無人艇之後,艦隊隨即相機調整行動方向,儘快遠離可能遭到廣域搜索的海區;
比如對於發現的無人艇,也不要輕易摧毀,可以使用護衛艦上攜帶的無人潛航器,智能獵雷設備等,甚至研發小型自航式發動機,推動無人艇遠離之前的航路,或者破壞無人艇的推進設備迫使其失能等等。
總而言之,可以用巧勁,讓這些無人艇不再對大艦造成威脅,但是又無法證明無人艇確實對大艦隊形成了接觸,從而對敵方的偵察系統展開欺敵作業,這樣的應對措施就完美了。關於無人艇在俄烏衝突中的運用和對未來海戰戰場形態的改變,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