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德·里根是美國迄今為止最年長的總統,他離開白宮時,離78歲還差三個星期。排在第二位的總統是唐納德·特朗普,他今年剛74歲。
但在今天(11月20日),拜登正式年滿78歲。這也就意味著,若是明年1月拜登順利入主白宮,他將創造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總統的紀錄。
拜登最近值得慶祝的事情很多:就在12天前,美媒預判他擊敗現任總統特朗普,不出意外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雖然特朗普仍未承認敗選,並在多州發起法律挑戰,但目前來看各項法律挑戰都無明顯成效——就在拜登生日前一天,喬治亞州重新計票結果顯示,拜登仍然領先特朗普。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此前曾透露,冰淇淋是拜登最喜歡的食物之一。今年10月,拜登在祝競選搭檔哈里斯58歲生日快樂時,說兩人明年可以「在白宮用冰淇淋一起慶祝」,直接表明了入主白宮的自信。2021年,拜登和哈里斯能否順利在白宮一起用冰淇淋慶祝呢?
和政治「綁定」的人生
1942年11月20日,喬·拜登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市。但10歲時,拜登一家就搬到了特拉華州,此後他一直在那裡學習生活。1965年,拜登獲特拉華大學歷史學與政治學雙學位,1968年在雪城大學修習法律博士學位。
拜登小時候存在口吃問題,因此經常被同齡人嘲笑。但據美媒報道,他通過和路燈交談等努力,最終克服了語言障礙,這為他之後的從政之路掃除了障礙。
事實上,拜登的一生幾乎都和政治綁在一起。1970年,拜登踏入政界,2年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之一。之後,拜登多次連任參議員,並在2009年成為美國第47任副總統。
拜登和妻子吉爾。/圖片來自拜登推特
從政50年來,拜登三度參選美國總統。1988年他第一次參加總統初選,因被曝出抄襲名人演講稿而退選;2008年他第二次參選,在奧巴馬和希拉里的激烈競爭下,優勢不顯的拜登再次退出競選。2020年是他第三次參選美國總統。這一次,雖然最終結果仍需選舉人團投票、國會認定,但美媒普遍預測他已經贏得大選。
政治上雖有波折但仍算順利,生活上拜登卻多次遭遇「痛心時刻」。1972年,29歲的拜登當選參議員不久後,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小女兒就在車禍中喪生,兩個兒子也身受重傷。不堪痛苦的他曾考慮放棄參議員職位,但在家人和政界的支持下,他在兒子的病床前宣誓就職,此後每天坐一個半小時的火車通勤,從特拉華州往返於華盛頓特區,只為看他年幼的兒子們,這也為他贏得了「美鐵喬」(Amtrak Joe)的讚譽。到了2015年,拜登年僅46歲的長子博·拜登又因腦癌去世,沉痛的拜登甚至因此放棄在2016年參加總統選舉。
目前,除第一任妻子留下的二兒子亨特·拜登外,拜登和第二任妻子吉爾還育有一個女兒阿什莉·拜登。
年齡最大的「當選總統」
自宣布參選以來,拜登年齡就成為熱點話題之一。直至他在臨近78歲生日時成為年齡最大的「當選總統」,關於他上台後年齡問題的爭論更加激烈。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若是順利上台,拜登的任期到82歲才會結束,因此他有特別的責任來坦白自己的健康狀況。去年,拜登的競選團隊公布了一份關於他健康狀況的三頁醫生說明,拜登的健康問題包括高膽固醇、胃酸反流、季節性過敏和非瓣膜性心室顫動。後者是一種不規則心律,但「完全沒有癥狀」,不需要治療。
拜登團隊去年公布的拜登健康報告。
說明中簡要列出了拜登1988年為修復腦動脈瘤出血所做的手術。2014年的一次掃描顯示該病「沒有複發」。他已經「切除了幾個局部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目前正在接受「密切的皮膚病學監視」。
說明還寫道,「最近」的超聲心動圖顯示他「沒有心力衰竭的跡象」。拜登不喝酒,而且「每周至少鍛煉五天」。醫生得出的結論是,拜登「是一位健康、充滿活力的77歲男性,適合履行總統職責」 。
作為歷史上最年長的「當選總統」,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拜登的認知狀況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華盛頓郵報》報道稱,拜登對這個問題表示憤怒,說他在競選中「經常受到考驗」。報道以2012年和2020年拜登的演講為對比,指出2012年的拜登咄咄逼人、自信滿滿,但2020年的他看起來更加猶豫不決,有時候反應甚至比較慢。
被阻撓的總統權力交接
自從11月7日美聯社等媒體報道稱拜登贏得了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來,總統權力過渡就陷入了僵局。現任總統特朗普一直拒絕承認敗選,並在多個州提起訴訟,試圖反轉結果。而特朗普政府總務署未確認拜登勝選,也導致拜登團隊無法順利開展交接工作。
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競選團隊在計票仍在進行時就開始提出各項法律挑戰,但如今半個月過去了,這些訴訟大多一地雞毛。據報道,特朗普在美國各地比較重要的訴訟中,只有3起得到了法官的支持,還有7起正在搜查取證,其餘的訴訟均被法官以證據不足駁回。還有報道稱,特朗普團隊將放棄在密歇根州的訴訟。
但不管訴訟如何,拜登著手組建新一屆政府的工作並未停止。11月8日,拜登團隊建立了過渡網站」。11月9日,拜登組建了一個13人的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組,將抗擊疫情作為其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1月10日,拜登團隊公布了一份近500人的機構審查小組名單,負責評估聯邦機構的運轉,與現政府官員和相關專家接觸。11月11日,拜登宣布任命自己的長期助手、民主黨資深官員克萊因擔任白宮辦公廳主任。11月17日,拜登宣布任命9名競選助手擔任白宮關鍵職位。
「當選總統」拜登工作中。/圖片來自拜登推特
共和黨大佬的稱讚
在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的近4年間,各界對他的評價極化明顯。喜歡他的人堅定地支持他,不喜歡他的人則強烈地反對他。分析認為,某種程度上,這也體現了美國社會撕裂的嚴重程度。
但可能成為特朗普繼任者的拜登不一樣。作為溫和中間派人士,拜登多次表示,他不會成為某個黨派的總統,而會成為「美國人民的總統」。在競選期間、勝選之後,他也多次強調要「治癒美國」、彌合分歧。
《華盛頓郵報》評價稱,拜登沒有像特朗普一樣貶低和妖魔化對手和盟友,而是堅定地承諾要在工作中找到共同點,讓政府為最多數人服務。他已經與跨黨派人士和共和黨人達成部分一致,並且在不損害自己基本信念的情況下為民主黨帶來團結。
2017年,當時還在世的共和黨重量級人物、資深參議員約翰 · 麥凱恩在國家憲法中心獲得自由勳章時,他邀請了拜登參加演講。在評價拜登時,麥凱恩說:「我們在一些問題上並不總是意見一致。我們經常爭吵,有時還很激烈。但我們相信對方的愛國主義和彼此信念的真誠。」他說:「我們相信,我們有共同的責任幫助這個地方恢復正常運轉,併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另一名共和黨大佬、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美媒宣布拜登勝選後,發推向拜登和哈里斯表示了祝賀。「我們知道他們兩人都是善良的人,擁有令人欽佩的品格。」同日,他在接受CNN《國情咨文》採訪時呼籲美國人「支持」當選總統喬·拜登。
在民主黨內部,資深參議員桑德斯被認為是極左化的代表,他和拜登在許多議題上也存在不同意見。但是,在初選中敗給了拜登的桑德斯選擇支持拜登,稱「我們所有人必須團結協作」,打敗「美國現代歷史上最危險的總統」。
當然,對於擔任自己副手8年的拜登,奧巴馬顯然更具發言權。奧巴馬在他新出版的回憶錄《應許之地》中稱讚拜登「有一顆善良的心,正派、誠實、忠誠」。兩人之間的情誼也相當深厚。2017年,奧巴馬在卸任之前突然給拜登授予了總統自由獎章。他稱讚拜登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副總統」和「美國歷史上的雄獅」,一番稱讚讓拜登當場感動落淚。
2017年,拜登祝奧巴馬生日快樂。
奧巴馬和拜登的生日互動也十分有愛。據ABC報道,在奧巴馬55歲生日時,拜登發推祝福並配上一張帶有二人名字手鏈的圖;2008年拜登66歲生日時,奧巴馬在白宮為拜登舉辦生日宴,並親手點燃蠟燭,然後帶著一眾幕僚圍著拜登唱起生日歌。
2016年,奧巴馬祝拜登生日快樂。
對話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楠:
拜登是公認的溫和派,但對其新政府應持冷靜客觀態度
新京報:你怎麼評價拜登?
楊楠:拜登是一名傳統的民主黨人,同時也是當前為數不多具有豐富外交事務經驗的政治人物。他此前長年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成員,並作為副總統深度參與了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對外戰略及政策規劃。作為一名出身平凡但溫和的政客,拜登的政策框架與奧巴馬具有較高的相似度,主張增加支出,削弱赤字,對外捍衛並維護與盟友之間的關係。
拜登善於團結夥伴力量,在黨內具有較好的人緣。也正因如此,其競選團隊能夠很早地聚集力量,建立起高達2000餘人的「人才網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大選前,為了能夠在桑德斯、沃倫等「極左」力量中突圍,拜登在某些表述上體現出了極左派的特徵,如主張對美國富人階層進行限制等。
新京報:拜登目前最緊要的任務是什麼?
楊楠:對於拜登來說,如果能夠順利實現權力讓渡,那麼其最為緊要的任務無疑是應對美國持續惡化的新冠疫情,努力恢復美國社會的生活秩序。除了將有序、科學和系統地推進防疫政策,外界也期望他的政府能迅速恢復並推進與中國在抗疫方面的合作。
與此同時,彌補由於黨爭、大選和特朗普任期所造成的「社會大分裂」也將是拜登執政日程表上的關鍵任務。此外,在過渡政府階段與執政初期,拜登將重新建立與特朗普政府時期截然不同的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並對國家安全事務團隊進行大規模人事「換血」。
新京報:拜登若順利上台,執政風格會是怎樣的?
楊楠:作為一名美國外交政策的「老兵」,拜登深知美國領導下自由主義國際制度傳統的重要性,也存在修復當前受損嚴重中美關係的動力。然而,儘管被公認為是民主黨內的溫和派,但對其領導下的新政府仍應保持冷靜和客觀的態度。
拜登目前已78歲,明年若入主白宮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為年長的總統。此次大選前,美國右翼媒體及特朗普本人頻繁對其身體狀態予以質疑並進行攻擊,拜登也多次在公開場合體現出精力不足的特質。如果這一情況屬實,那麼或導致其在處理具體問題時進行「責任分包」,依靠「重新回歸」的建制派人員和「再度恢復」的正式決策機制來處理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
一方面,這將降低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對外決策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這也會令美國回歸至舊有自由國際主義戰略框架下的對華視角,即聯合其盟友施壓競爭對手,並重新強調國際規則和國際組織在對華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果拜登最終能夠順利執政,其未來所推動的美國對華決策或將是其個人和「代理人」意志的雜糅。
新京報:拜登時代和特朗普時代會有怎樣的差異?
楊楠:如果拜登順利執政,他將對特朗普政府時期「受損」的決策機制進行修復。首先,拜登政府將更講求「程序正義」,傾向於利用正式決策機制處理相關問題,構建「權責分明」的組織系統。
其次,拜登政府將注重集思廣益,恢復美國國安會在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決策機制中的統籌地位,並重視國家安全顧問的跨部門「斡旋者」而非總統政策「捍衛者」的職能。最後,拜登政府將淡化「個人主義」,策動更多技術官僚融入決策進程,驅動更多具有專業背景和實操經驗的人員回歸白宮。
文/謝蓮
實習生 秦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