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潛規則」悄然流行:兒女雖然不會明說,但不少父母苦不堪言

2025年04月27日15:50:07 國際 8691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

根據統計局數據表明:

截止2023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8億,佔總人口的19.8%。

而且預計到2035年,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與此同時,生育率連續走低,年輕一代晚婚、晚育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

更遺憾的是,在養老壓力不斷加重的今天,傳統的養老形式受到衝擊,而一些「養老潛規則」卻在悄然流行。

這些「規則」兒女雖然不會明說,卻在不少家庭里真實上演,讓不少老人苦不堪言。

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養老潛規則」悄然流行:兒女雖然不會明說,但不少父母苦不堪言 - 天天要聞

01.「你幫我帶娃,我才幫你養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便在網路上甚囂塵上。

聽起來雖然刺耳,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並不少見,甚至被一些年輕兒女,奉為圭臬。

究其原因,其實也很好解釋。

目前年輕人面臨著較大的生活壓力,無論是職場中的競爭,還是房貸、車貸、育兒成本所帶來的巨大支出,都讓年輕人四面楚歌。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依賴老人幫忙帶孩子。

而在家庭命運共同體的觀念下,覺得老人帶娃屬於應該盡的義務,如果父母拒絕,就會被貼上「自私」、「不體諒兒女」的標籤,甚至會影響到未來的贍養關係。

就比如熱播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晚年生活凄涼,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早年對子女疏於照顧,導致子女對他感情淡漠。

事實上,這種「等價交換」的養老模式,本質是一種情感綁架。

大家都知道,父母帶娃是情分,並不是義務,而子女贍養老人則是法律和道德的雙重要求。

如果養老變成了一場交易,那麼親情逐漸就會被功利心取代,最終傷害的是整個家庭的和諧和幸福。

當然,對於老人而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幫子女帶一帶孩子,畢竟他們正在承載著這個時代的挑戰和困難。

如果能在需要時,伸出援手,幫子女度過難關,那麼將心比心,也更容易締結更深厚的親情連接,晚年時也才能更有保障。

可話說回來,怕就怕的是自身確實不具備帶娃能力,兒女也心知肚明,卻仍以「養老」相要挾,那麼終有一天苦的就是老人自己了。

「養老潛規則」悄然流行:兒女雖然不會明說,但不少父母苦不堪言 - 天天要聞

02.兄弟姐妹多,採取「分離式贍養」

在多子女家庭中,贍養老人常常演變成「踢皮球」遊戲。

有的家庭採取輪流養老,父母像是「候鳥」一樣在不同兒女家輾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養老模式,確實能減輕一些年輕人的壓力。

但可怕的是,在不少地區,竟然演化出了「分離式贍養」的模式。

比如說家裡的老大負責父親的養老問題,而家裡的老二負責母親的養老問題,美名其曰「分工明確」,可實際上呢,卻讓老人被迫分離。

就像電視劇《老有所依》當中,就有一對老夫妻因為子女互相推諉,最終不得不分開居住,父親住兒子家,母親住女兒家,老兩口晚年無法相伴,情感上備受煎熬。

其實,分離式贍養,看起來對兒女公平,但卻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許多老人並不在乎物質條件,卻希望晚年和老伴生活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而子女呢,如果只顧著「分攤責任」,而不考慮父母的感受,這無疑是把養老變成一場冰冷的任務,而所謂的「孝順」也不過是虛假的形式主義罷了。

說來說去,最終遭苦受罪的仍然是老人。

「養老潛規則」悄然流行:兒女雖然不會明說,但不少父母苦不堪言 - 天天要聞

其實,養老問題,考驗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經濟能力,更是人性與親情的溫暖。

父母養育子女時,從未計較得失,子女贍養父母時,也不該用「條件」去衡量、交換。

面對養老壓力,每個家庭也都應該少一點算計,多一點理解。

父母要體諒子女的不易,子女要感恩父母的付出,全家團結一心,才能真正解決養老難題,讓老人安度晚年。

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今天的父母,就是明天的自己。

大家說,對嗎?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美法院叫停,特朗普關稅戰涼了? - 天天要聞

美法院叫停,特朗普關稅戰涼了?

位於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28日裁定特朗普政府一攬子關稅政策非法,下令撤銷其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推動的關稅措施。特朗普政府已就此提起上訴。那麼,美國法院叫停所謂「對等關稅」等政策,到底意味著什麼?
「361」工程第五聯戰區開展繩索救援技術訓練 - 天天要聞

「361」工程第五聯戰區開展繩索救援技術訓練

為深入貫徹落實總隊「361」工程,進一步加強第五聯戰區消防救援隊伍協同處置山嶽(繩索)應急救援水平,全面提升隊伍應急救援實戰能力,5月13日上午,山西省消防救援總隊第五聯戰區組織開展繩索救援技術訓練暨無預案山嶽救援實戰演練,總隊作戰訓練處王晉高工、長治支隊張小
萬榮縣應急管理局2025年「5·12」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 天天要聞

萬榮縣應急管理局2025年「5·12」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為切實增強全民關注度,不斷提升安全意識,進一步普及推廣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和提高避險自救互救技能,當天,萬榮縣應急管理局組織消防隊、住建局、衛體局、教育局、氣象局、防震減災中心、自然資源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水利局、林業局、社區辦、供電公司等相關部門在笑話廣場舉
卡達贈送飛機抵達美國,特朗普:太大了,不是個人福利 - 天天要聞

卡達贈送飛機抵達美國,特朗普:太大了,不是個人福利

【文/觀察者網 林琛力】據英國《衛報》報道,卡達王室贈送給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波音747-8型客機近日已抵達美國。當地時間5月28日,特朗普表示,這架飛機「太大了」,不適合作為他的個人福利。28日下午,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媒體問答環節中,特朗普試圖解釋為什麼他將該飛機視為送給美國國家的禮物,而不是給他個人的福利。...
德國尋求與特朗普政府協調涉烏克蘭問題立場 - 天天要聞

德國尋求與特朗普政府協調涉烏克蘭問題立場

德國新任外交部長約翰·瓦德富爾28日到訪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舉行會晤,尋求就烏克蘭問題與美方協調立場。據德新社報道,瓦德富爾先與魯比奧舉行15分鐘小範圍會談,後舉行大範圍會談。他會後告訴記者,德美雙方「有著共同利益和目
北京今年汛期氣候狀況偏差,降水總量偏多,氣溫偏高 - 天天要聞

北京今年汛期氣候狀況偏差,降水總量偏多,氣溫偏高

6月1日,北京市正式入汛。據北京市氣象局消息,今年以來(1月1日—5月26日),北京市降水量和大風日數明顯偏多,比常年同期多50%;全市平均氣溫為7.1℃,較常年同期偏高0.7℃;全市平均8級及以上大風日數為11.8天,比常年同期多1.1倍。在今日召開的北京市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宗志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