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的關係,那是相當鐵的。不說別的,單說塞爾維亞如今周圍遍布北約國家,8個鄰居里有7個都是北約成員國,可塞爾維亞偏偏堅持住了,始終不肯加入北約。所以稱他們為孤勇者,一點兒也不過分。
在國際上,塞爾維亞和俄羅斯在大多數問題上都互為依靠,基本都能站在同一陣線。當然了,在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的問題上,兩者態度完全不同。因為塞爾維亞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他們如果承認了克里米亞歸俄羅斯,那就等於承認了科索沃公投獨立,是合法的。
有意思的是,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相隔千里,壓根就不接壤。且塞爾維亞本身又是一個內陸國家,在海上也很難和俄羅斯取得聯繫。為什麼這兩個國家關係如此鐵呢?這就得聊一聊它們倆的歷史了。
塞爾維亞本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
塞爾維亞人也是斯拉夫人,不過他們被稱為南斯拉夫人。羅馬帝國時期,這些人主要居住在巴爾幹半島,受到羅馬人的統治。
塞爾維亞人在1217年到1371年也曾建立過偉大的王朝,也就是塞爾維亞帝國,而且發源地就在如今的科索沃。所以儘管如今科索沃遍布阿爾巴尼亞人,塞爾維亞也不可能輕易放棄科索沃。
1371年以後,塞爾維亞帝國君主去世,內亂頻發,這導致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相繼入侵塞爾維亞,該帝國徹底走向崩盤。
到了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滅了東羅馬帝國。隨后土耳其人便開始攻佔巴爾幹半島各地,塞爾維亞在1459年,徹底被奧斯曼土耳其所征服。
此後一直到1878年,塞爾維亞才得以再次建國。所以說,塞爾維亞被土耳其人統治了400多年時間。
不得不說,奧斯曼土耳其的民族政策,還是比較超前的。塞爾維亞人信奉的是東羅馬的東正教,土耳其人統治了他們400多年,愣是沒強迫他們改變信仰。
當然了,換種說法也說得通,塞爾維亞人堅強自立,寧可繳納高額稅收,也不會輕易改變自身的信仰。
沙俄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塞爾維亞得以建國
那麼塞爾維亞為何能在1878年獨立建國呢?這就要提到它的好朋友俄國了。從17世紀開始,沙俄便和奧斯曼土耳其過不去了。
雙方為了爭奪黑海沿岸的控制權,打了200多年的俄土戰爭,平均每20年就要大打一次,平時的小摩擦更是不計其數。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認為,巴爾幹半島上的居民,有大量的斯拉夫人,且他們信奉東正教的較多,算起來就是俄國人的同胞,所以沙俄有義務將這些人從土耳其人的控制下解救出來。為此,尼古拉一世派人去挑釁奧斯曼土耳其,要求他們放棄巴爾幹半島。
這明顯就是來找事兒的,奧斯曼土耳其雖然衰敗了,可底蘊還在。所以他們果斷拒絕了沙俄,這就給了沙俄一個出兵的理由。
奧斯曼土耳其雖然衰敗了,不是沙俄的對手,但他們會喊人啊。土耳其人喊來了英法聯軍一起圍毆俄軍,最終在1856年迫使沙俄認輸。
這場大戰,讓沙俄損失了50多萬人馬,可謂元氣大傷。20年之內,沙俄都沒辦法再次對奧斯曼土耳其構成威脅了,畢竟小孩兒變成士兵,需要這麼長時間。
這期間,沙俄跑到東方去補血,以最低的代價,得到了最為豐厚的利益。領土、資源、人口、港口,他們在東方得到了一切他們想要的東西。
1877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覺得,一雪前恥的機會來了。所以這一年沙俄再次對奧斯曼土耳其發起挑戰。這回英國人沒趕得及過來,所以沙俄在最短時間內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並且逼迫其簽訂了城下之盟。
這份條約中,奧斯曼土耳其承認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獨立,保加利亞的保護國,則從奧斯曼土耳其變成了沙俄。可以說,這三個國家的近現代雛形,都是沙俄一手造成的。沒有沙俄收拾奧斯曼土耳其,塞爾維亞不可能輕易建國,所以塞爾維亞和俄國關係好,實屬正常。
蘇聯時期,再救塞爾維亞
一戰的導火索我們都知道,是塞爾維亞的一個激進人士,刺殺了當時奧匈帝國的王儲。那麼為什麼這件事會導致一戰呢?沙俄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時候奧匈帝國也盯上了巴爾幹半島這塊肥肉,相對而言,奧匈帝國比沙俄更有優勢,畢竟靠得近。但是塞爾維亞人當時也謀求建立大塞爾維亞,壓根不願被別國所統治。
當奧匈帝國吞併波黑以後,觸碰到了塞爾維亞人的底線,這才爆發了這場衝突。沙俄是站在塞爾維亞這一邊的,所以當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後,沙俄也開始對奧匈帝國宣戰。
德國和沙俄剛打完關稅戰,他們和奧匈帝國關係又很好,所以只能對沙俄宣戰。法國在俄國投資很多,所以法國和沙俄也結成同盟,因此法國開始對德國宣戰。總之一戰就是這麼打起來的。
1915年,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等國攜手,共同佔領了整個塞爾維亞。也就是說,塞爾維亞在一戰中直接被滅了。
一直到1918年同盟國戰敗,巴爾幹半島上各大勢力才聯合組建起了南斯拉夫王國。該王國的首都就是如今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所以說,這是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主的王國,算是因禍得福了。
1941年,二戰期間,德軍大肆入侵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王國就這麼被滅了。緊接著,在蘇聯「留學」歸來的鐵托,帶領當地軍隊,掌握了巴爾幹半島的實權。所以二戰以後,鐵托再次建立起了南斯拉夫,格局和南斯拉夫王國基本一致。
雖然一直說南斯拉夫是獨立建立的,和蘇聯關係不大。但蘇聯對鐵托的影響非常大,而且南斯拉夫的政體可不就是按照蘇聯的模式建立起來的嗎?所以說無形中,蘇聯再次拯救了塞爾維亞。
俄國最理想的版圖,是包括塞爾維亞在內的
塞爾維亞人和俄國人一樣,多數都是斯拉夫人,而且他們同樣信奉東正教。所以,在沙俄時期,塞爾維亞人是直接被俄國人當成同胞來看待的。
同胞有難,那俄國肯定要出手啊。當然了,俄國要拯救的不僅僅是同胞,還包括了同胞所生活的土地。
所以說,沙俄之所以逼著奧斯曼土耳其吐出巴爾幹半島,其實就是為了自己佔領這裡。只是後來英法聯軍插手,打亂了沙俄的計劃,否則巴爾幹半島包括塞爾維亞在內,早就是俄國的領土了。
蘇聯時期,俄國的勢力範圍,一直擴張到了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這使得南斯拉夫的鐵托十分緊張,他非常明白俄國人對巴爾幹半島的想法,對塞爾維亞的想法,所以他果斷與蘇聯一刀兩斷,各自相忘於江湖。若非如此,巴爾幹半島全境,早就是蘇聯的囊中物了。這或許是俄國距離統一整個斯拉夫最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