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蒙古國政府宣布一項措施,自本年度2日開始國家機關將使用傳統蒙古文字,結束過去單一使用「西里爾蒙文」時代,改為兩種文字並行。傳統蒙文從古代開始在蒙古大範圍開始使用,延續上千年之久。但上世紀20年代蘇聯「進入」蒙古(但是尚未獨立)之後,聲稱要協助蒙方進行語言文字改革,並發明了一種類似俄語寫法的「西里爾蒙古文」。這種文字不僅是在外觀上類似俄語,且拼讀方式也是類似西式文字。
由於當時蘇聯幫助蒙古國獨立,蒙政府也在各個層面上支持這種「俄化改革」,一直到40年代才完成。此後「俄式蒙文」成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伴隨了蒙古國半個世紀。在蘇聯解體之後蒙古國民族主義抬頭,多次要求政府恢復傳統文字,走向「全面獨立」;但因為蒙古國同時還有親西方化思潮,一部分學者也認為當前的拼讀方式和西方接軌更加方便。一直到2015年,蒙古國政府宣布十年後開始恢復傳統蒙文的使用,今年也就是「十年期限」到期時間。
《烏蘭巴托郵報》報道稱,國家機關恢復使用傳統蒙文,標誌著「西里爾壟斷」時代就此結束,但這並不是文化退步。因為相比於這種「俄式蒙文」來說,傳統蒙古文字反而在書寫時更加困難,在國際上也難以推廣。目前蒙古國內部建築或者其他設施仍然使用西里爾文字書寫,但預計蒙方會進行擴大改革,逐步替換成為傳統文字。總體來說這是文化傳統和「時代產物」的碰撞,有一部分蒙古公民至今都沒有接受過系統性蒙文的培訓,這也成為恢復文字的難點。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也關注到蒙古國政府率先推廣傳統蒙文的事件,他們認為是俄羅斯「影響力倒退」的具體表現。因為蘇聯解體之後就有相關的呼聲,但蒙古國政府一直拒絕執行,維持了官方通用這種「俄式蒙文」的習慣;此後蒙政府開始和美國、北約深入合作,一直到克里米亞事件爆發,俄羅斯被西方排斥孤立之後,蒙政府才開始改換傳統文字;俄羅斯和蒙古國關係疏遠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預示了一種「脫離舊體系」的具體含義。
此外,俄羅斯國家杜馬副議長紹爾班在2023年訪問蒙古國之後,回國告訴媒體稱:「蒙古國方面以兄弟般的熱情接待了我們,但此前在該國首都街道上存在了幾十年的俄文標誌沒有看到,這令人感到不安」。俄方認為是美國從中作祟,試圖讓挑起蒙古國和中俄兩國的嫌隙。但也有聲音認為,蒙方改換文字為傳統文字這件事是他們自己的內政問題,俄羅斯對此「過於敏感」;畢竟按照蒙古國的地理位置來看,他們即使再有心與西方國家接軌,也沒有能力獨立實現這點,只有意願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