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魯首都利馬,中美兩國進行了一場長達105分鐘的會晤。
這場會晤,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卻頗豐,尤其是拜登對華做出的六點承諾,更是引人關注。
也許有人會問,拜登即將下台,特朗普即將上台,中美雙方在這個時候會晤,到底有何用意?
其實,這背後的深意,遠非表面那麼簡單。
首先,我們得明白,拜登此刻的處境並不妙。
在2024年的選舉中,民主黨不僅失去了總統寶座,還丟掉了參議院、眾議院,甚至在最高法院中,共和黨提名的大法官數量也佔優。
這意味著,特朗普上台後,幾乎可以肯定會對民主黨人展開一場「大洗牌」,進行空前的報復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的最大訴求就是自保。
而與中國緩和關係,無疑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因此,拜登在會晤中,當著中方的面,把此前的「四不一無意」升級為了「六不」。
這「六不」包括: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與華髮生衝突,不支持「台獨」,不會利用台海問題同中國競爭。
這「六不」承諾,看似是對中國的示好,實則更是拜登政府為民主黨留下的生存空間。
他們希望通過與中國緩和關係,避免在民主黨陷入低谷時,中國採取措施進一步壓縮其生存空間。
當然,中方對拜登政府的回應也是相當強硬的。
我們明確划下了四條紅線,表示台海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方的底線,對華遏制不明智、不可取,更不會得逞。
如果中美兩國直接衝突,必然動搖國際格局。
在與中方會晤期間,拜登政府始終沒有忘記特朗普團隊。
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會晤,給特朗普政府提個「忠告」,希望共和黨能把中國列為主要針對對象,而不是打擊民主黨,應當與民主黨「一致對外」,同中國展開「競爭」。
拜登政府的這一打算,其實並不難理解。
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民主黨爭取一條後路,希望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後,能夠與中國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被特朗普政府完全打壓。
然而,特朗普團隊似乎並不領情。
有消息稱,特朗普過渡團隊的一名成員明確表示,他們懷疑拜登政府的一切政策都會被修改。
這意味著,民主黨的未來如何,已經不是拜登政府可以做主的事了。
這場會晤,雖然短暫,但卻透露出中美兩國之間的複雜關係。
拜登的「六不」承諾,雖然看似是對中國的示好,但實則更是民主黨自保之策。
而特朗普團隊的冷漠回應,也讓人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