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當陽光逐漸西斜,我國長江以北大範圍的龐大雨帶顯示著它強烈的存在感——隨著雨帶大幅北抬,長江流域多地開始出梅,但北方多地的降雨開始顯著增多,充沛的季風水汽給不少地方帶來了今年最顯著的一場降水天氣。

一、今年最大暴雨將襲東北
監測數據顯示,從昨天晚間到今天,我國淮河以北的黃淮華北出現了大範圍的大到暴雨,部分地區還出現了大暴雨天氣,而且由於此前炎熱,大氣熱量充足、大氣環境不穩定,下起的大範圍降雨中,短時強降雨和雷暴大風等激烈天氣也相當密集。比如7月12日18-19時,山東單縣降雨量70.7毫米,當地觀測史第五強的小時降雨。山東的鄒城小時雨量也超50毫米,降雨如瓢潑。

但中央氣象台的預報中認為,接下來,我國北方地區的暴雨發展將出人意料——大範圍的暴雨將向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多地發展,中央氣象台的降雨量預報中指出,7月13日-7月14日,內蒙古東部、黑龍江中西部和吉林大部將出現大範圍的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可達大暴雨級別。

黑龍江省氣象局指出,7月13-16 日全省將迎入汛以來最大降水過程,全省大部有大雨,西南部和中部地區有暴雨,個別市縣有大暴雨,累計雨量大,持續時間長。14-15 日為降雨集中時段,南部降水較大區域與前期降水較強區域高度重合,次生災害風險高。過程累計降水量黑河南部、伊春東部、齊齊哈爾、大慶、綏化、哈爾濱、 鶴崗、佳木斯西部、雙鴨山西部 60~80 毫米,部分地區可達100~120毫米。

二、梅雨去關外了?
那有的網友要問了:主雨帶是不是繼續北抬了?梅雨是不是跑到關外去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超級計算機的預報中指出,7月14前後,西風帶中有一較為強勢的冷渦東移,打擊副熱帶高壓,因此我國的季風主雨帶其實將在副熱帶高壓受到打擊的過程中向東南推進並持續減弱。而東北一帶的暴雨,則是由冷渦引發。

這樣來看的話,這場入汛以來最大暴雨雖然看起來猛烈,但其實和副熱帶高壓的變化沒什麼直接關係。通常情況下,春夏副熱帶高壓在我國不斷北跳,控制著中東部地區的主雨帶位置,在春季,它往往導致了華南地區的前汛期暴雨,在初夏,導致了江南等地的梅雨天氣。而在夏天的過程中,副熱帶高壓則驅動黃淮雨季、華北雨季和東北雨季的依次發生。目前,副熱帶高壓的變化導致雨帶北抬黃淮一線,從而引發了山東等地的強降水過程。但副熱帶高壓還沒有那麼偏北,不至於將雨帶頂上東北,還是春夏大家更熟悉的冷渦降雨模式。

三、警惕危險天氣
因此,由於冷渦參與,將和東北地區相對暖濕的氣團相遇,不僅將帶來入汛以來最強暴雨,還將形成強對流天氣。除了多地的暴雨-大暴雨,同時將伴隨著強降水的還有雷電、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因此,建議廣大農民朋友及時做好防雹、防澇、防風、防雷等措施。

那麼在未來幾天內,東北地區的降雨會有緩解嗎?根據中央氣象台的預報,受低渦和冷空氣共同影響,7月14日前後暴雨達到鼎盛後,隨著冷渦快速東移,7月15日開始東北地區的降水將逐漸減弱。但是,在此期間,東北地區仍需警惕危險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強防範和應對措施。

總之,在今年夏季,東北冷渦還是會比較活躍,東北地區即將遭遇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強強降雨過程,對東北多地來說是一場考驗。希望多地朋友關注天氣預報,做好防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