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於戰事的普京給大家講了一個冷笑話,是關於一對德國父子的。
父親義憤填膺地說:「我們要制裁俄羅斯,讓他們不好過!」
他那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兒子反問道:「可為什麼冷的是我們,我們是俄羅斯人嗎?」
普京的冷笑話不過是高明的諷刺,但俄烏戰爭引發的歐洲能源危機卻是真實存在的。
俄烏戰事不斷升級,疫情陰霾經久不散,全球都處於經濟下行的危機之中。
蘋果暫停技術崗外的所有招聘;馬斯克接手推特後,馬上開始大裁員;Facebook母公司Meta也被爆出將進行大規模裁員,預計波及數千名員工……
美國曾經極為鼎盛的科技行業,都迎來了如此大規模的失業潮,其他行業的蕭條自不必說。
為了抑制美國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美聯儲選擇暴力加息,轉嫁危機。
美聯儲一頓操作猛如虎,讓韓國、日本、印度等多個國家的經濟陷入巨大的動蕩之中。
面對國際經濟形式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最近一些國內新聞,也引發了大眾的熱議。
一個是供銷社的突然爆火,起因是湖北、寧夏、重慶多地都發布消息稱將恢復重建供銷社,加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和為農服務,讓公眾視野聚焦於三農問題。
另一則是騰訊、聯通設立混改新公司,科技巨頭和大型國企的碰撞,本身就自帶流量,難免引發外界的種種猜想。
結合近期的經濟熱點事件,本期給大家推薦一些經濟學著作,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張五常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為現代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佃農理論》後來成了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
溫鐵軍
三農問題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中國家比較研究、鄉村治理與鄉村建設以及農村金融等。
鄭永年
中國問題專家,長年致力於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
從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就可以窺見一些國際經濟形式的走向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
美國經濟學家,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本·伯南克曾親歷和應對過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品品他獲獎的作品《伯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結合當下的美國經濟形式,確實意味深長。
註:電子版書籍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