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 歐時大參
歐洲4月12日疫情數據
法國新增8536例,累計確診5107943例,新增死亡385例,累計死亡99135例;
西班牙新增22744例,累計確診3370256例,新增死亡197例,累計死亡76525例;
英國新增3568例,累計確診4373343例,新增死亡13例,累計死亡127100例;
義大利新增9789例,累計確診3779594例,新增死亡358例,累計死亡114612例;
德國11日新增17803例,累計確診3007373例,新增死亡95例,累計死亡78425例。
4月12日,法國開打美國強生公司旗下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以下簡稱強生疫苗)。然而,就在強生疫苗尚未在歐洲大規模接種之際,歐洲藥品管理局(EMA)4月9日宣布,鑒於美國發生4例強生疫苗血栓案例,葯管局已對該款疫苗展開調查,核查其是否與血栓形成有關聯。同時,一些法國醫學界人士指出,阿斯利康/牛津疫苗接種者出現血栓,或是因為疫苗「打錯了位置」——未按規定進行肌肉注射,而是被錯誤地注射進了血管里。
法國「疫苗先生」:90%民眾接種新冠疫苗有困難
法國政府任命的「疫苗先生」、免疫學家菲舍爾(Alain Fischer)4月12日表示,要實現90%民眾接種疫苗「很困難」。根據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的研究模型,如果能在今年9月實現90%民眾接種疫苗,生活有望回歸正軌。
費舍爾指出,目前,最年輕的群體並不是全然相信疫苗,「為了他們自己和他們的親屬,我們必須說服他們」。
費舍爾還指出,法國民眾對接種疫苗的觀念與美國和英國存在區別,比如在給小孩接種流感疫苗的問題上,美國和英國大量為兒童接種,目的是防止兒童將病毒傳播給老人;但法國人並不這麼想。「在新冠疫苗上,我們必須向這個方向(英美)靠攏。」費舍爾承認。
20萬劑強生疫苗提前一周抵法
自今天(12日)起,法國55歲及55歲以上民眾可以接種阿斯利康疫苗或新到貨的強生疫苗。
▲ 強生疫苗於3月11日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批准,成為繼輝瑞/BioNTech、莫德納和阿斯利康/牛津疫苗之後獲得歐盟許可的第四款疫苗。(法新社圖)
與屢屢延遲送貨的阿斯利康疫苗不同,20萬劑美國強生新冠疫苗「提前一周」抵達法國,讓法國衛生部長韋朗也忍不住在《星期日周報》訪談上慶幸「可以擴展疫苗接種(範圍)」。
Franceinfo新聞網站指出,強生公司與包括法國薩諾菲在內的歐洲多家製藥廠有合作,因此不用擔心產量問題。強生疫苗最關鍵的活性成分(抗原)則來自強生位於荷蘭萊頓的工廠。
可減少85%重症
法新社報道,強生疫苗在美國、墨西哥、巴西和南非等國針對四萬人(18歲以上)的試驗顯示,該疫苗可減少85%新冠重症(即減少住院和死亡人數)。參與試驗的疫苗組無人因新冠死亡,而安慰劑組有7人感染新冠死亡。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數據,強生疫苗可減少66%中度到重度癥狀:這一比例在美國達到72%,在變異病毒盛行的南非約為64%。
▲ 雖然輝瑞/BioNTech和莫德納新冠疫苗此前公布的試驗數據顯示,最佳保護力均高達95%,但專家指出,以上兩款疫苗臨床試驗時,變異病毒(尤其是南非變異)尚未在試驗國家成為主導毒株。圖為輝瑞疫苗。(法新社圖)
單針腺病毒載體疫苗:
安全便宜,但對變異病毒效果或有限
與阿斯利阿康/牛津疫苗相同,強生疫苗採用的也是腺病毒載體技術,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經過改造後無害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製成腺病毒載體疫苗,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優點是安全、高效、引發的不良反應少。
▲ 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關鍵「鑰匙」,無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裝自己很「凶」,讓人體產生免疫記憶。中國天津康希諾公司生產的就是5型腺病毒載體疫苗。
此外,強生疫苗可在普通冰箱里儲存三個月,冷鏈運輸更方便,這為藥店和疫苗接種中心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比阿斯利康疫苗「更勝一籌」的是,強生疫苗是一款單針疫苗,只需注射一劑即可獲得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力。單針疫苗相對成本較低,在當前全球疫苗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單針疫苗可接種雙倍人群,提高了疫苗的可及性。
但專家也指出,單針腺病毒載體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強度一般弱於兩針疫苗,因此,這類單針疫苗在預防早期的流行病毒時沒問題,但面對突變病毒時,保護效率大多會下降。
▲ 法國政府任命的「疫苗先生」、免疫學家菲舍爾(Alain Fischer)在接受《解放報》採訪時直言對強生疫苗的保護力有所「懷疑」:「我不知道為何其他疫苗都做不到,只有它(強生疫苗)能做到。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接種者是否真的能免於接受第二針注射。」 (法新社圖)
是否與血栓有關聯?
法新社報道,繼美國發生4名強生疫苗接種者出現血栓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4月9日宣布,已對強生新冠疫苗展開調查,核查其是否與血栓形成有關聯。
美國4名強生疫苗接種者出現嚴重血栓伴隨低血小板(與阿斯利康疫苗血栓類似),其中3人在該款疫苗大規模接種以後出現血栓,1人則是在臨床試驗階段因凝血障礙死亡。美國葯管局9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還沒有發現(血栓)與接種(強生疫苗)存在因果關聯,將繼續調查並評估那些病例。數據分析將指導可能(實施)的監管行為。」
血栓或是因為疫苗打錯了位置?
雖然歐洲葯管局已承認血栓是阿斯利康疫苗「罕見」不良反應,但醫學界目前尚不清楚,為何沒有特別健康問題的接種者會在打疫苗後形成這種非典型血栓。
《費加羅報》此前報道,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Universität Greifswald)的Andreas Greinacher教授研究團隊認為,這或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出於未知原因,一些人會在接種疫苗後產生抗血小板抗體,這一方面會導致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這些抗體與血小板結合,使致敏的血小板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被吞噬破壞而導致血小板減少。這就解釋了病人為何會同時出現靜脈血栓和血小板減少症。這與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HIT)伴血栓形成非常類似。
除了德國Andreas Greinacher教授的這一解釋,還有一些法國研究人員近日指出,形成血栓可能是疫苗位置打錯了!
法國腫瘤免疫學專家Éric Billy和肺科專家Corinne Depagne近日指出,新冠疫苗均為肌肉注射,接種疫苗後形成血栓或是因為疫苗沒有被注射進肌肉組織內,而是被錯打進血管後產生的不良反應!
《法蘭西西部報》專家指出,疫苗中的S蛋白重組腺病毒一旦被誤注射進血管,就會產生迅速進入血液循環,導致人體出現「過於劇烈的免疫反應,增加血栓風險」,因此可以說,這是腺病毒載體疫苗「特有的」不良反應。而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是將mRNA注入人體,利用人體細胞在人體內合成S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因此不會有這種風險。
▲ 打疫苗的小夥伴們注意看看護士有沒有檢查回血……(法新社圖)
專家強調,為了避免將疫苗注射進血管,醫護人員在注葯前檢查回血:在進針後、注射藥液前,必須抽動注射器活塞,檢查有無回血,像疫苗這種肌肉注射若有回血,則說明刺中了血管,此時須拔出針頭重新進針,不可將藥液注入血管內,否則可能導致用藥方法改變,甚至會造成接種者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中毒。
(歐洲時報/ 原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