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2020年09月29日19:12:08 歷史 1230

文/陳益峰

學術界,一提到來知德先生,就有一個錯覺,覺得他的主要成就是一位易學大家。這是有偏差的,來夫子還有一個主要的技能,就是尋龍點穴,上山卜地。

筆者研究來知德多年,查閱古籍記載,沿著來知德的生活痕迹,不斷實地考察,發現多處來知德先生的風水地理作品。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鳥瞰來知德先生的兩個地理作品,均是騎龍穴,後人大發人丁,官貴大發

1、來知德為地理名師

來知德(1525~1604),別稱來夫子,明代著名易學家、風水地理學家、理學家、詩人。

字矣鮮,別號瞿塘,明夔州府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區)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舉人,屢上公車不第,便"杜門謝客,窮研經史",隱居求志,著述為樂,常常在民間為各個家族卜地。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起,主要精力用於研究《周易》。神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完成《易經集注》一書。所著《易經集注》、《來瞿唐先生日錄》,分別收入《四庫全書》和《續修四庫全書》。

萬曆三十(1602)年,四川總督王象乾、貴州巡撫郭子章聯名向朝廷上疏啟用其人。朝廷赦封來夫子為「翰林院待詔」。78歲的來知德向朝廷上疏,力辭「翰林待詔」之職,但朝廷對他仍「詔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給米三石,終其身。

崇禎十六(1643)年八月十三日四川巡撫劉之勃所上《來知德祀疏》後,朝廷准奏入祀。萬曆丁未(1607)年,朝廷下旨在來夫子墓前大道上,修建一座上刻「聘君仁里」四個欽命大字的石牌坊,以示對「翰林院待詔」來知德的懷念。後又御賜「崛起真儒」、「一代大儒」。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天鵝抱蛋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鳥瞰來夫子的作品,杜氏先祖墓地

來知德先生,同時也是一位職業的地理大家,有準確的史料記載,來志德先生是一代地理名家。本文所談的天鵝抱蛋穴,為來知德所點。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筆者與陳文先生,歷經多方周折,所找到的杜氏康熙五十五年的族譜,其中明確有來知德卜地的記載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來夫子卜地,有大量的民間傳說,也有古籍記載佐證。 其中萬州杜氏的祖墳合葬區域,為來知德卜選,一世祖下葬位置——天鵝抱蛋穴也是來知德所點。

上圖萬州望族,杜氏的康熙年間的族譜記載,一世祖墓地為來知德卜選。原文如下:

始祖,志深公,生於正德末年,葬萬邑市郭里小十甲桑園子公墳山凸上,騎龍穴,系梁邑授封來進士諱知德,所看萬古佳城,有碑。深公墓周圍上下數里,至今乃杜氏合族之公墳山。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面鳥瞰天鶴抱蛋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正面鳥瞰墓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陳益峰師傅在杜氏一世祖老墳前(天鵝抱蛋穴),向杜家老人打聽杜家的歷史

2、天鵝抱蛋穴

2016年秋季,筆者與徒弟陳文先生(陳文先生,2014年跟隨筆者學習地理技術,對易學有很深的研究),前往考察來知德的相關地理和易學遺迹,前後歷時近十天,後來又陸續去了兩次,早晨上山,晚上回酒店,日日與鄉村老者為伴,收穫非常大。

來志德在重慶市萬州的虯溪隱居,研究《周易》期間,為萬州杜家一世祖點地,得真穴一處,喝形:天鵝抱蛋。

據杜家老人講,來夫子師徒一行幾人,兩個童子抬著碩大的羅盤,一路攆龍,從重慶雲陽縣攆龍,到萬州長灘鎮的白崖村,見此地龍氣興旺,卜選此龍,並且點寶地一塊,作為杜氏家族公墓所使用。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鳥瞰天鵝抱蛋穴來龍

龍從方斗山深處出來,祖山巍峨高聳,直插雲霄,脈從祖山下來,辭樓下殿,前行踴躍奔騰十餘公里,星峰跌宕起伏,兩側有大水夾送,龍長則脈旺,源深則流長。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龍從高山下來,辭樓下殿,層層剝換,脫卸乾淨,將結穴之三四節,轉成平崗行龍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鳥瞰天鵝抱蛋穴後龍

兩側重重開帳,層層剝換,正脈從中逶迤落下,高山行龍。行至半山腰,左側偏出脈,氣脈開始變得靈活多變, 星峰跌宕,左右搖擺,來回擺折。

將入穴之際,跌斷束氣,過峽上有石脈聳起,連續二百餘米,最後衝起高峰為父母山,形如飛鵝的後背,左右開長枝,開肩展翅,形如天鵝的左右翅膀,向中間包裹。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天鶴抱蛋穴,入首上有石脈拱起,形如雞冠的樣子,早年高達一到兩米左右,解放後被毀了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穴山如天鵝的蛋,穴在蛋頂上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站在蛋上,回看樂山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面近看天鵝抱蛋穴

右側翅膀短而彎環內抱,左側翅膀長,連起星峰六七個,轉身回頭擁抱中間。左側翅膀,中間閃出一脈,大斷束咽起頂,入首上有石脈高聳,突出地面一到兩米多高,形如雞冠的形狀,最後衝起木星為穴山,側面看,形如鵝蛋。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近看入首上的石脊,高聳如雞冠,解放後被砸掉了很多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近看入首上的石脊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近看天鵝抱蛋墓穴,墓上石頭墓碑,解放後被毀了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正面看天鵝抱蛋穴,橫龍結穴,以父母山為樂山,墓穴騎在山崗之上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近看天鵝蛋,早年穴山全是泥土,樹木蔥鬱,解放後水土流失,山上多是石頭。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天鶴抱蛋穴

蛋前微微開口,中間出乳,乳-頭位置起小坪,坪前微微吐唇。來夫子將杜氏祖先下葬於此地,騎龍穴,喝形天鵝抱蛋。周圍有幾個土堆,多是來氏後人早年所葬的墓地。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天鶴抱蛋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鳥瞰天鵝抱蛋結穴,穴前大河環抱

墓穴周圍被修路破壞比較大,大概是巽龍入首,穴大概立的是申山寅向(墳地已經被破壞,只有墳頭還在),穴前大河水環繞,巽水來,走丑口。遠處有展誥為朝山。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墓穴和朝山,遠處有展誥為朝山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穴山,正看朝山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來夫子點地天鵝抱蛋穴之後,安排一世祖在天鶴抱蛋穴,同時安排來氏二世祖、三世祖葬在後面一百米左右的騎龍穴上,可惜後面的騎龍穴,被修高速路時候,徹底破壞了,一點痕迹都沒有。

後來杜氏的二世祖和三世祖,都是合葬在天鵝抱蛋穴後面的百餘米的騎龍穴上,可惜後來修築公路的時候,沒有重視文物的保護,被徹底破壞。高速路下挖足足有五六十米,把杜氏祖墳的後龍徹底斬斷。幸好來夫子的作品,天鵝抱蛋穴,基本沒有破壞。

3、杜氏後人情況

杜志深,生子杜漸,杜漸生子杜維翰、杜維藩。現在發下來的男丁,單輩人大約在百人以上。其中有功名的人:

(1)、杜維翰,癢生(秀才),為第三世。

(2)、杜維藩,癢生,為第三世。

(3)、杜春秋,總兵(正二品),第四世(杜維翰之子) 。

(4)、杜湘,癢生,第七世。

(5)、杜芝樟,歲貢生,第八世。

註解:明清兩朝秀才(又稱生員)成績優異者,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

另外杜家後人大發家業,居住在萬縣的天-子城,從清朝初年發家,一直持續到民國末年。家中有銀數百萬兩,給朝廷的稅賦,最高就有十萬兩白銀,所以人稱杜十萬。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天鵝的左側翅膀,連起星峰六七個,轉頭作案山,環抱中間的鵝蛋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面近看墓穴,穴山早年泥土很深,龍身肥壯,後來土壤流失嚴重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鳥瞰穴山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正面鳥瞰墓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正面鳥瞰墓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墓穴,杜氏一二三輩始祖,三輩人都在這條龍上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正面遠看墓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天鵝抱蛋結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鳥瞰天鵝抱蛋結穴,羅城包裹緊密,內堂緊湊小巧,主速發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側看天鵝抱蛋結穴

陳益峰:來知德地理遺作之天鵝抱蛋穴 - 天天要聞

正面鳥瞰墓穴

本文要特別感謝,譚文金先生、杜政策、杜興福、杜學金、譚運年、劉興武、李紹成、黃氏兄弟、馮氏村醫等數十個老者,為我們解說、指路。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和陳文先生的考察,將是一無所獲,很難摸清來知德先生在萬州虯溪的生活工作情況。

全文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碼成語「程姬之疾」的由來——月事、權力與替身的歷史迴響 - 天天要聞

解碼成語「程姬之疾」的由來——月事、權力與替身的歷史迴響

作者:黃申在未央宮靜謐的夜幕下,更漏聲滴答作響,彷彿在輕訴著宮廷歲月的神秘與漫長。漢景帝劉啟輕輕放下手中竹簡,一旁侍從立刻心領神會,恭敬地問道:「陛下,可要召程姬侍寢?」此時,椒房殿內的程姬正對著銅鏡,愁眉緊鎖。毫無預警地,月事突然而至,而
張自忠 萬人敬仰的鐵血英雄 - 天天要聞

張自忠 萬人敬仰的鐵血英雄

張自忠 萬人敬仰的鐵血英雄張自忠將軍,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中,他的英勇而壯烈事迹,無不令人動容。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中國的土地。張自忠將軍毫不畏懼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他參與了眾多激烈的戰役,每一場戰鬥都是他英勇
如果這是天水事件真相,那太可怕了! - 天天要聞

如果這是天水事件真相,那太可怕了!

在這裡,我誠懇向所有讀者(觀眾)道歉,上次講「天水事件疑點重重」的文章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我必須更正,茲事體大,必須用更大的聲量發出!上次我質疑檢測報告中的鉛含量數據不正常,假如是 1340 毫克/公斤的鉛含量,會讓做出來的饅頭「硌牙」,再結合園方動機,我嚴重懷疑添加工業顏料的說法不可信。我承認,當時寫這篇...